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育的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2015-08-15曾润婷
□曾润婷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公共英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1.1 英语教育是高职学生心智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重要中介
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语言和词是个体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进一步指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通过语言符号等中介不断内化社会文化的结果,语言是实现个体心理由低级机能向随意的、个性化的高级机能质变的关键,是个体心智和人格形成的主要机制。高职学生通过实现了汉语从学习到熟练掌握的基本过程,掌握了汉语文化体系下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方式也在广泛的汉语言文化环境下得以强化,成为了一个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个体。
但是当前的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更加开放、更加综合和更加发散的思维方式,继续进行英语的学习与熟练不仅仅是让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更重要的原因是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学习不同于汉语言文化体系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思路,同时提高高职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国际化视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拓宽高职生的文化视域和认知广度,以多文化内涵进行更高级的社会化,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完结和人格的完善。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英语教育是促进高职学生心智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重要保障。
1.2 英语教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
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体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观察知觉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其中言语表达能力是高职人才必备的能力,该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简单地可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它还与个体记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有较大的相关性,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并不单维地标志着个体言语表达能力的水平。
公共英语课程的开设能够让高职学生掌握多种言语表达技巧和习惯,尤其是在我国国际化步伐日益加速的今天,英语的掌握有利于增强高职生的语言积淀,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对语言的敏感度,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高职生社交能力、记忆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优化。
2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面临的困境
2.1 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不明显,评价机制落后
公共英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所有学生必选的考试公共课,从学分比重上看,公共英语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更多的培养任务。但是当下的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首先,公共英语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而当前的培养片面地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得高职学生的英语成为了“聋哑英语”,把英语作为言语交流的本质属性抹杀,也无法在就业市场上展示自己应有的英语能力;其次,公共英语教育较少地注重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熏陶,使得英语的教育只停留在言语学习之上,这一定程度上使得公共英语的吸引力下降,也无法起到拓展高职学生文化视野的作用;再者,公共英语的教育较少注重言语学习中对高职生思维、心智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共英语在综合素质培养上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2.2 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课堂教学氛围低落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存在着“一年比一年差”的尴尬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育效果不显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逐年下降:在英语学习上缺乏应有的社会性动机,在英语方面没有充足的认知需求,甚至公共英语课成为高职学生最想“逃”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在作业完成上也表现出更多的倦怠的情绪和潦草的态度。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公共英语学习兴趣差”的回答主要包括:“英语我以后用不着”“我英语基础很差,跟不上”“英语课没意思、无聊”等观点。这些因素表明高职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主要是因为高职校的公共英语教育的实用性较差、趣味性较低和学生适用性较低。
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发展问题的成因解构
3.1 公共英语课程不受重视,“边缘化”趋势明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担了重要的人才输送职能。尤其是本科生实操技能相对缺乏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广泛需求的矛盾下,高职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和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着高职院校加速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进程,出现了过度重视技能教育,忽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
在这种背景之下,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基础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高职教育体系边缘化,高职学生出于就业等因素的考量也逐渐对公共英语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于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课程的重视度以及投入度逐步降低,学生中流行着“通过即可”的消极学习理念,表现在课程之上就形成了低迷的课堂气氛,进一步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形成了教学质量不高和受重视程度不高的恶性循环。
3.2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定位模糊,考核机制落后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高职教育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重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忽略和英语课程缺乏就业直接效应等原因,再加上学生对于公共英语课程开设重要性了解不够甚至是误解,公共英语在高职学生眼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难以促动高职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另外,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的考核评价机制较为落后,依然将期末的纸笔测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对于一门语言性质的课程而言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单纯的纸笔测验难以体现公共英语的教学成果,也难以促进公共英语教育的进步发展,反而会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相应的文化融合和主观意识也难以得以体现,最终公共英语教育成为了一门为考试而学习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逐年下降,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4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发展路径探析
4.1 优化公共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公共英语考核机制
首先,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公共英语教学目标,重塑公共英语在高职教育之中的实质性地位。不仅要把公共英语课作为言语工具教育,还要把英语教育作为拓展高职学生文化视域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窗口,让公共英语教育成为高职生心智成熟、思维开发和人格完善的途径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方式。体现公共英语教育之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在学分等形式上的确保公共英语的重要地位,还要通过培养任务的履行夯实公共英语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其次,完善多维度、多形式的公共英语考核机制,确保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英语的本质属性是语言,所以在内容上要从听、说、读、写、译五个维度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并要严肃考核标准和考试纪律;在形式上不仅局限于期末的纸笔考试,既要重视期末的合格测试,也要重视日常的积累评价,既要进行纸笔测试,也要丰富口语和听力考核;除了对学生的考核,还要完善对相应任课教师的考核。完善和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和教师认真授课的基本条件,也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4.2 改良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提升高职生公共英语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不能仅停留在上层建筑的管理和重视上,还应该具体地在执行层面上进行教学活动上的改革。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选择言语工具上的通俗性、文化交流上的先进性和思维培养上的契合性。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最终的工具,也是决定着学生是否愿意认真学习的直接因素;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演练和兴趣开发等方面的学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用与兴趣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提高高职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的兴趣度;再次,在教学目标上,公共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从本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出发,帮助学生克服由于基础差导致的学业倦怠情绪;另外,在教学策略上,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多层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活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英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教学活动上,开展英语知识竞赛、英语角和英语征文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高职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3 糅合新科技与英语教学,创新公共英语教育模式
高职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科技技术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效率,宽泛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英语学习类APP,将学生的手机使用爱好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增加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和时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表现形式,通过经典英语影片剪辑片段的放映让学生在积极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活跃公共英语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投入英语学习当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创设英语学习群组,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公共平台,利用同伴效应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1]孙立清.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150.
[2]吴柏祥.探究式学习在高职英语课程专业化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0(9):51-52.
[3]彭茜茜.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37-38.
[4]刘素蓉,高 昀.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35-236.
[5]周天虹,赵春漫.多媒体环境下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