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研究——以河北省A县为例
2015-08-15吕小宁
吕小宁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十八大的召开让人们认识到了建立公信力政府的重要性,通过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打造“服务型政府,民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政府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公众对政府缺乏信任的危机事件屡屡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河北A县发生的政府信任危机事件的个案进行分析,试图提出解决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的基本对策,进而为缓和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的相关概念
1.政府信任的概念
公众对于政府如何实现公众期望所采用的运作方式的评价通常被理解为“政府信任”。我们所说的政府信任就是公众相信政府运作是依法进行,政府工作人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并且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一个政府想要提高公共行政效率,进而使其拥有的权利最大化,则必须依靠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度的提高。同时,政府信任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信任关系。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必须履行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还必须承担所产生的后果;二是作为需求方的公众期望政府能够为民着想,充分履行政府应有的职责。同样作为供应方的政府要依据公众的期望来履行他们的职责。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想要为公众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则必须竭尽全力使这种供求关系达到平衡。
2.政府信任危机的概念
政府信任危机主要是指政府不能履行其对公众的承诺,不能实现公众的期望,从而导致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不和谐,造成公民对政府失去信心和希望。政府信任危机的产生会严重阻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会影响国家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建立与民众之间友好的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民服务,避免由于政府的某些不作为产生信任危机,损害公众的利益,破坏政府公共形象。
二、A县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的现状
2013年1月,小朱庄村发生了让大家费解一幕:部分养殖户养殖的肉鸡批量死亡,面对肉鸡死亡的奇怪现象,养殖户纷纷联想到了这几年村里多人死于癌症的事情,他们认为是当地被化工厂污染的浅层红色地下水所造成的。于是他们向A县政府反映情况,然而A县政府却以相关畜牧专家的只言片语回应A县民众肉鸡批量死亡属于正常情况,对于癌症高发,他们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小朱庄地下水污染事件的热度持续升温,面对村民的质疑,A县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不仅出示该家企业经营的相关许可证,而且还声称“环保局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并且检查结果是合格”。当媒体介入此次事件时,A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仍然竭力掩盖事情的严重性。然而据相关调查,小朱庄的水污染是由于当地化工厂多年来污染长期积累的后果,当遇到雨水则被冲刷到地下,最终导致浅层水变红。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2013年4月5日,河北A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邓连军环保局党组书记职务,并且建议免去其环保局局长职务,提交县人大常委会。4月8日,备受关注的沧州市A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红色地下水”事件水质检测结果公布:抽样水质样本中苯胺最高含量为7.33毫克/升,为饮用水标准0.1毫克/升的73.3倍,而苯胺是化工行业的特征污染物。最终,“红豆局长”邓连军在舆论的声讨中狼狈不堪地下了台。从上面的个案分析可以总结出A县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的问题如下:
1.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现象存在
面对“红小豆”事件,当地政府对环境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为发展当地经济忽视环境问题,忽视民生问题,进而为A县政府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政府信任危机。而A县政府对当地的企业检查不严格,纵容污染企业肆意危害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甚至不理会当地民众的声音,是明显的地方政府不作为和不当作为。
2.地方政府个别公务员形象及行为败坏
地方政府公务员是直接接触民众的,他们是连接政府和公众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公众非常容易把当地公务员的素质和行为与政府联系起来,由于部分公务员自身道德素质比较低,当他们执行公务时,他们的行为会暴露他们的低素质,最终给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带来损害,引发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比如“红小豆”事件中的环保局局长邓连军,他对于民众的质疑并没有及时给出让民众满意的答复,而是以“红小豆理论”去回应受害的民众,最终未能说服民众,他的作为败坏了政府形象。
3.地方政府行为缺乏公开透明性,对相关事件处置不当
A县村民多年反映的红色地下水事件,当地政府并没有采取正常的程序对水质进行科学检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而是拿出一些不合格的相关证书来欺骗民众。对于民众的质疑,也仅仅用“红小豆理论”来回应民众。为了当地的经济利益,隐瞒居民用水被污染的事实,对当地的污染企业采取“放松管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切身利益,使民众对当地政府失去了信心。
三、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
1.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政府行为效率低下
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A县地方政府更加看重他们的自身利益,特别在当前注重官员政绩的情况下,他们抛弃了长远利益,而贪婪于眼前的利益。他们追求着最快速、最能体现自身政绩的手段,为此,他们不惜花费任何代价,以政绩高低为根本出发点。而“红小豆”事件则是A县政府追求私利的一个赤裸裸的真实写照,他们为了追求政绩,超额完成目标,与当地企业联手,不惜掠夺社会资源,占有社会财富,以牺牲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甚至严重危害到民众的生命,最终引起民众不满。地方政府在自身运行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与民众产生直接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
2.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作为权力的主导者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必须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去防止权力的腐败。A县政府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缺位的现象,一些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得不到监督,破坏了A县政府的形象,进而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地降低。
3.民众缺乏有效的申诉途径
建立民主政府,就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倾听民众的声音,了解民众的需求,解决民众所反映的问题。而地方政府是直接接触民众的,也是最容易与民众沟通的政府。然而,事实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正如多年以来A县政府对于民众反映的红色地下水事件,他们并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直到最后央视介入,民众反映的问题才得到了重视和解决。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面对民众的声音,地方政府总是避而不谈,如果没有媒体和更高权力层介入,那么民众反映的事情将会一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四、解决地方政府信任危机的基本对策
首先,约束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不断约束A县政府的行政权力,建立法治政府,强化A县政府的行政责任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必然要求。不断改革和规范制约其行政权力的制度结构,其中包括行政制度的设计、立法 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真正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充分发挥立法权、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使A县政府的行政权力在其他权力的监督之下健康运行。其次,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A县政府要不断转变行政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行政人员个人素质和行政能力的培养,为建立廉洁高效的A县政府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必要的绩效评估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同时,A县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问责体系的建设。问责不仅只允许上级向下级问责,而且要给予公众一定的制度保护,使公众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去监督政府的行为,充分发挥民众、媒体的监督、问责作用。再次,完善开放型地方政府建设,丰富公众参与的渠道。为了让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共权力受到更广泛的监督,必须努力建设开放型地方政府。A县要以建立信息公开的开放型政府为目标,及时关注社会舆论,并进行网络舆情的搜集以及分析,及时制订相关事件的处理方案。可以采取留言板以及电子信箱等渠道,不断完善政府关于重大决策的公众咨询制度,探索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A县政府要建立开放式的服务平台,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邀请群众参加政府常务会,吸引老百姓参政议政,实现社会交流与官民互动。使政府权力运作公开透明,塑造百姓心目中良好的政府形象。
[1]蔡晶晶,李德国.当代西方政府信任危机透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6,(3):4.
[2]谷满意.政府信任危机及其处置对策[J].人民论坛,2013.
[3]邹玉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危机事件的型态类别、形成机理与治理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0,(4).
[4]张成福.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