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职业特点及应对策略
2015-08-15胡国涛综述张普元审校
胡国涛 刘 波 综述 张普元 审校
1(四川郫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成都611730)
2(四川郫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成都611730)
基层医院处于医疗救治的前沿,所接触的病种多、病情复杂,急救环境及条件特殊,我院为成都市周边一所三等乙级综合医院,距离成都市区大约20公里。急诊救护要求“救急、就地、就进、就患者愿意”的原则进行救护,具有时间紧迫性和工作复杂性[1]。结合多年院前急救工作经验,总结院前急救的职业特点及应对策略,希望能更好服务群众,警示和保护我们年轻的医护人员。同时也希望人民群众认识急诊院前急救工作的困难,更理性、理智、理解我们院前急诊工作。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院前急救病种多样性
基层医院出诊病种多样,分析我院近5年出诊的疾病病种类别,内外科患者最多,妇产科、儿科其次,精神科及五官科患者较少。内科患者居前的病种为:不明原因昏迷,猝死,胸痛、心侓失常,COPD,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出血,农药中毒等。外科院前急救病种主要为高坠伤、车祸伤,打架斗殴和醉酒意外摔伤。妇产科院前急救病种主要为急诊分娩,早产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儿科主要为高热惊厥和呼吸道疾病等。病情复杂,病种多样。
1.2 救治环境复杂,不确定危险因素多
1.2.1 行车危险 院前急救出诊中,救护车是急救的重要环节救护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抢救工作平台[2],由于急救时间要求紧迫,救护车在行驶在途中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容易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如闯红灯、逆行及随意变道等;其次,夜间行车视野差,基层医院需要经常到农村救治病人,农村道路相对窄,路况相对较差。
1.2.2 急诊院前急救人员时常遇到酒醉患者,不理智病人及家属无理取闹,辱骂甚至暴力袭击。院前急救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属对突发事件不能处理,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断催促急救人员救治患者,如果院前急救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不紧急处理病情、慢条斯理,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很容易发生矛盾。其次患者及家属抱怨救护车到达时间晚,救护车接到出诊任务都是争分夺秒到达现场,在紧急情况等1分钟,患者就会觉得等了10分钟。如果患者由于疾病而正常死亡,患者家属可能会出现不理智行为,埋怨救护车及医师救治不及时。醉酒人员也时常不配合治疗,自己不愿到医院进行治疗,而家属却强烈要求患者到医院治疗,在这种救治人员环境下,容易发生急救医师时常发生被辱骂甚至暴力袭击情况。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院前急救辱骂及殴打急救人员事件达8起。
1.3 院前急救人员容易发生跌伤和犬咬伤
由于院前急救时间紧迫,急救人员都是跑步向前,遇到下雨,冰雪天气,夜间出诊,道路湿滑,光线差,经常发生跌倒受伤,甚至骨折。去年我们院前急救人员共发生6起摔伤事故,主要损伤为扭伤踝关节和摔伤腰骶部。目前家庭养犬较多,我们出诊时同样面临犬咬伤危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们急救人员发生狗咬伤12起。
1.4 病情复杂,患者随时会病情恶心,死亡可能发生。院前急救患者的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预见性难,患者及家属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病情急剧变化没思想准备,缺乏医学知识,主观认为病人前一分钟还在说话,不可能突然死亡。对急救医师要求高,认为什么病都能治好。患者死亡了,部分患者家属认为急救人员没认真尽量抢救。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5 院前急救人员容易被传染疾病和针刺伤风险。
2 应对策略
2.1 由于院前急救涉及多学科多病种,要求我们急诊医生各个都是全能选手,在院前急救中,专科医师的救治病死率高于急救医师[3],急救医师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医院在招聘急诊医生时尽可能选择急诊医学专业的医师,内科医师在处理外科多发伤、复合伤、开放性损伤时就感到畏手畏脚、恐惧。而外科医师在处理特殊心侓时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也容易出现偏颇。基层医院大部分存在临床科室医生轮转急诊科的情况,需要我们进行急诊医师掌握急救的紧急处理程序,要组织急诊医师人员参加急救培训和急救考核。
2.2 面对地震,火灾、矿难及洪灾等,我们院前急救人员达到现场,应绝对听从事故现场负责人的指挥,在安全警戒线外待命,常规佩戴安全帽,及防护服,救生衣等。未经现场指挥批准,不得擅自进入现场。因为我们医务人员职责是治病救人,而不是专业抢险队伍。进入触电现场应切断电源才能救治,严禁带电作业,否则很可能发生患者没及时救治,急救人员发生触电而危及生命。在道路救援时一定要高度关注现场环境安全,将患者快速带到路肩救治。特别是在高速救援,要拉响警笛,亮警灯。确认环境安全后快速将患者转院到车内,到车内才包扎止血,抢救等操作,尽快撤离现场,否则会发生再次车祸可能。随时告诉驾驶员确保安全驾驶。
2.3 院前急救人员上班时饱含高度热情,视病人如亲人,同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救治患者。要求24小时坚守岗位,时刻准备。院前急救人员在达到现场前应电话了解患者病情,特别是患者昏迷或其他猝死等情况,如发生昏迷应指导家属将其侧卧,将其口鼻呕吐物清除。在偏僻农村地方,应叫患者家属到交通标识明显或建筑物明显地方等候,以免耽误救援时间,以表明我们院前急救医师时刻在关心患者,指导治疗,没有耽误患者病情及治疗。到达现场应积极救治患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交代病情和风险,签署转运同意书,尤其是生命体征不平稳,家属强烈要求而不得不转运的患者,其中,有大部分危重在转运前已出现潜在生理平衡紊乱或多器官衰竭,患者随时可能死亡发生[4]。及时疏导患者及家属情绪,耐心解释病情,态度和蔼。在沟通时不能随意承偌和保证预后。解释病情要有科学性,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果有时是始料不及,不能用“肯定痊愈”、“没问题”等,以免患者抢救失败,患者家属抓住某些“字眼”找医师理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酒醉人员要求家属或同事陪同,如患者手持凶器应及时报警,让警察协助处理。特别是遇到狂躁精神病患者要时刻防止他们自伤和伤害急救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动机,不考虑后果,不负法律责任[5],发现他们有暴力倾向要及时报警让警察约束患者后,同时请家属陪同。遇到需要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时,若患者或家属拒绝,需要做好患者及救治现场相关人员的签字工作。
2.4 院前急救人员在急救路途及急救现场,应时刻留心周围环境,遇到冰雪路面要降低重心,着防滑鞋,大家相互搀扶。夜间救援要佩戴手电筒,走稳扶牢,避免意外摔伤。达到患者家里,要询问家里是否有狗,并让家属约束住狗,防止狗咬伤。
2.5 院前急救随时做好医疗防护,常规带口罩,头帽,手套,院前急救救护车空间狭小,随时保持通风,换气,病人呕吐物,分泌物要及时清理,随时保持救护车整洁,定期和及时消毒。院前急救很多情况是救护车一边快速行驶,急救人员在车内紧急抢救,要避免针刺伤。如发生应及时处置伤口,具体操作程序按医疗暴露处置流程。定期体检。
急诊院前急救是跨多学科临床单位,日常负责处理各种院前急危重症及各种意外伤害,时间紧,任务重,救治环境复杂,压力大。院前急救过程中隐藏着许多风险及安全隐患。我们院前急救人员在平时多加操练业务本领,心理素质要求沉重冷静,快而稳,忙而不乱。不仅要求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还要求我们学会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有效沟通。工作时精神饱满,随时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总结急诊救援工作经验,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
[1] 吴文炎.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对策及发展模式探讨[J].西南军医,2009,02:317.
[2] 侯立芳.严重交通伤的院前急救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33:4834-4835.
[3] 曹少军,周书明,尹秋生.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03:156-158.
[4] 李雄文,饶贵云,于晓钧,麦峰,梁兵,朱鋆,董承武.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的特点和对策[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04:298-299.
[5] 武秀昆.院前急救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7,07:65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