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5-08-15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教材音乐

张 彪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音乐鉴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中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和艺术观,使他们能够抵御各种落后的、错误的、腐朽的美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1]52随着高校素质课程改革的逐步完善,全国不少地方院校陆续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音乐课程,其中音乐鉴赏课(音乐作品赏析)是目前高校最为广泛的大学公共艺术课。

音乐鉴赏课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一代,尤其是90 后大学生,其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批判性显著增强。从授课对象上来讲,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专业基本上都是非音乐类专业,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如果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上课兴趣遭到扼杀,主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上课效率不高,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鉴于此,试图在音乐鉴赏课中依据音乐的特性,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何把音乐鉴赏课的丰富内容较为详尽且有趣地传授给学生做专题研究,并对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一、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对象

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授课对象基本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开设鉴赏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创作、曲式以及作曲家等相关知识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和认识。给这些学生教授音乐鉴赏课,教师在音乐的选择和理论讲解上可以较为深入、细致。而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音乐鉴赏课则面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从各个教学角度转换教学思路和模式。因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音乐基础知识较差,对于某些个人认为不好或者听不懂的音乐已经形成了抵触心理,这给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学科学习的需要,他们对人文社科知识的了解相对较窄,对于牵扯到的相关音乐作品或作者的历史背景认识不深。但这类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上音乐鉴赏课的兴趣相对专业学生高。他们选修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拿音乐当一种职业,而是想通过该课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艺术素养,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时间一长,随着一些较深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的兴趣便悄然减退。所以,要想让这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的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曲目和讲课内容,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尽量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内心需求不吻合的现象。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多样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针对授课对象,适时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让课程渗透出多学科的内容。针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取得卓越成就又对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的著名人物,让学生明白音乐无论对哪个专业领域都能起到辅助作用。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阐述音乐的内涵,谈论自己喜欢的音乐,让他们对当今的音乐现象畅所欲言,然后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分析。同时也要把说、唱、听、做、想等多项活动完美地插入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设多种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谈、想等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一些综合性大学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聘请本校音乐专业的教师或学生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现场表演,这样既为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让其他专业学生有了近距离欣赏音乐的机会,增强了其对一些乐器的感官认识。

(一)师生互换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依次上台演唱或演奏自己曾经学过的乐器。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首流行歌曲,或对目前的音乐选秀节目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讲到自己喜欢的歌手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唱这位歌手的代表曲目,并对该歌手的相关音乐背景加以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将音乐知识加以传授。教师还可以适时地选择一些反映时下社会热点的音乐,比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历届世界杯开幕式的音乐,然后将其整合,做好充分的讲解准备,最终将世界杯主题曲的音乐特点和艺术特征展现给大家,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目的。

(二)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化、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2]106尽管大量的流行音乐含有爱情等大学生的敏感话题,但只要教师有选择地进行讲解,很容易与学生产生互动与共鸣。将流行音乐纳入高等院校的音乐鉴赏课中,摆脱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表现欲望,从而引起不同专业、不同音乐欣赏层面的学生的好感。

当然,教师在把握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过程中要有分寸。要符合音乐鉴赏课真、善、美的大方向,既能通过流行音乐的欣赏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进而进入到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的世界,又在欣赏美妙的流行音乐时引导学生塑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中国民族乐器时,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将流行歌曲中民族乐器的旋律单独讲解,让学生聆听到不一样的民族乐器。或者选择一些传达励志、自信等主题的流行音乐,如歌曲《相信自己》中的勇敢与自信、《让世界充满爱》中的爱心和理解、《感恩的心》中的感恩之情、beyond 乐队的《光辉岁月》对曼德拉的歌颂以及一些著名歌手的励志故事。它们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合适教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授高校音乐鉴赏课除了注意授课大纲之外,一本好的教材也是备好课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师教案的安排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教材种类繁多,有些教材甚至照搬音乐学院学生上课所用书籍,这使教师给非音乐专业学生上课的理论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准严重脱节。所以,教材最好是既属于教育部评选的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计划”的规划教材或重点教材,又融合专业教材中的优秀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既包含音乐大纲的所有内容又兼具专业音乐的欣赏价值。有德乡主编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与人文素养系列教材《音乐鉴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王安潮编写的21 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音乐欣赏》(教育科学出版社)、余甲方编著的《音乐鉴赏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刘晓静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音乐鉴赏》(上海教育出版社)等教材都是比较完善的,它们的内容基本一致,同时也有细微的差异,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另外,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除了音乐专业的教师、专家,还要将编写队伍进一步扩展至所有音乐教育的相关领域,让这些专家、学者都参与其中,不断地使教材完善,这样才能适应高校学生日新月异的需求。

在音乐鉴赏的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地方民族音乐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认知兴趣的重要方式。我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高等院校,这些地方高等院校肩负着向当地和周边地区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当地民族音乐有助于传承地方音乐,弥补普通教材的局限,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比如: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就根据当地的柳琴戏这种民族戏曲,专门开设了柳琴戏进校园的第二课堂,请专业人员上台教唱戏曲唱腔; 沈阳师范大学的艺术公共选修课也将二人转这种浓厚的东北音乐表演形式列入了讲解范畴,科学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黄山学院地处历史悠久的徽州地区,徽剧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对中国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该校的学生对徽剧却知之甚少。如果将徽剧的某些剧本加以分析,从中挖掘出徽州人特有的吃苦精神、和合精神、诚信精神,让学生通过了解本地域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建立以地域音乐文化为骄傲的观念,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其对祖国深邃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崇敬之情。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聘请当地剧院或文艺团体中已退休的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讲座,让大家亲身感受徽剧的魅力,用这些本土化的音乐资源弥补教材的不足。

四、提高教师素养,体现人文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简单拘泥于基本的音乐知识的讲解,务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扩充自身的知识面,不断了解哲学、艺术学、文学、社会体育等方面的知识,让各类专业的学生都能在音乐鉴赏课中找到与本专业相通的东西,并从中体会、感悟音乐之美,进而达到陶冶身心、完善人格的目的。例如,在讲到涉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从侧面与同一时期的西方音乐文化作对比,这样学生既能从微观上熟悉本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知识,又能从宏观上把握该时期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在讲到中国近代音乐中的“学堂乐歌”时,不妨把歌曲中的歌词单独拿出来讲解,还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朗诵并加以配乐。总之,只有把音乐知识和乐曲的介绍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规范到每个学生的专业上,才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上课情境和艺术潜能发展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深入发掘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并加以整合,设计出一种既能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又能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素养、音乐个性、理解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人文关怀,让孔子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思想发挥到极致,是音乐教学人文关怀理念的集中体现。[3]106只有这样,高校的音乐鉴赏课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观和创造力,使其聆听到时代的旋律。

总之,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是提高在校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在遵循教学相长规律的基础上适时转换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取当代音乐的精华,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知识中寻到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1]管乐.大学音乐鉴赏课程如何体现思辨性[J].音乐探索,2011(1).

[2]陈琳.对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2(6).

[3]周锋.高中音乐教学欣赏的人文价值探究[J].北方音乐,2012(4).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教材音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音乐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