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人诗歌李广情结演变看唐朝盛衰变化

2015-08-15朱枝娥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李将军封侯唐人

朱枝娥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31)

唐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全唐诗》九百卷,共收录了2 200多诗人的48 900多首诗。在这些诗歌中,出现了不少与汉将军李广有关的诗句。根据《全唐诗》统计发现,与李广直接相关的唐诗至少有55首。这些“咏李广”诗作,或借李广寄予理想和希望,或借李广咏军中现实危机,或借李广不平鸣不平,或表达对李广人品的由衷敬佩,体现出唐人浓郁的李广情结。这55首咏李广诗绵延于唐朝的初、盛、中、晚期,其中,初唐(618-713 年)有 6 首,盛唐(713-766年)有 23首,中唐(766-835 年)有 16首,晚唐(836-907年)有10首。后文将对此一一举例说明,文中所引唐诗,均出自《全唐诗》[1]18-4787。

据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善于骑射,骁勇善战。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从军击匈奴,以功为汉中郎。汉景帝时,尝为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郡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遐迩。汉武帝时,为未央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数年不敢侵入右北平,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以失道误期被追责,悲愤自杀[2]2102-2116。

据《旧唐书·魏元忠传》记载,仪凤年间,吐蕃犯边,魏元忠上书言用兵之事:“汉文帝时,魏尚、李广并身任边将,位为郡守。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常叹李广恨生不逢时,令当高祖日,万户侯岂足道哉。夫以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匈奴畏之,号为‘飞将’,尔时胡骑凭凌,足伸其用。文帝不能大任,反叹其生不逢时。”[3]1994举出李广等名将,希望朝廷前鉴汉文帝不能大任李广反叹其生不逢时,要朝廷慧眼识珠,善于用人之才。《旧唐书·刘子玄传》:“至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盼。”[3]2147也引据李广北征胡人时的典故,说明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李广临危不惧,解鞍憩息,凭着惊人的胆略,转危为安。

李将军是一名武将,他官不过九卿,终身未封侯。唐人为何会对他如此情有所钟呢?

当然,唐人也常常提及汉代其他将领。汉唐历史的相似性,使唐人很自然的会因眼前的现实问题联想到过去的历史,想到强大的汉朝和叱咤风云的汉代军伍英雄,如卫青、霍去病、窦宪、李广、班超等,借以寄托理想,抒发情怀。唐代也曾出现过一大批以边功著称的名将,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唐人有时候会涌上一种超越前人的豪迈情怀,认为今人在边塞建立的功勋是古人包括汉人无法比拟的。如岑参在他的诗作中就曾十多次颂扬封常清超越了汉代名将。封常清在经营西域期间,军功卓著,岑参从他身上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热情讴歌其军功战绩:“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①,霍嫖姚即霍去病,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他曾被拜为嫖姚校尉、骠骑将军,六次率兵深入漠北,击败入侵的匈奴军队,先后斩获十万余众,封冠军侯[4]1885-1893。该诗称扬封常清时,把霍嫖姚拿来做比照,极力说明封大夫的边功远胜过汉代名将霍去病。再如李白在诗作中认为哥舒翰是国家“英才”,和他相比“卫青谩作大将军”②,实际上不是真的看不起而贬损这些汉将,而是想由此比照衬托,从而凸显唐将战功显赫,表现出一种超越古人、超越历史的自豪情怀,这也是唐朝国力强盛在唐人诗歌中的一个折射。

对于李将军,唐人却有一种别样的情怀。唐代诗人在时代潮头面前,不甘落后平庸,他们满怀激情地关注现实,积极主动投身社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多情的诗人不得不去面对无情的现实,叱咤风云的李广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体恤士卒的仁爱胸怀以及可悲可叹的心路历程,正暗合了唐代诗人的心理诉求,李广也就成了感情抒发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和感情投射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唐人诗歌中李广情结的解读,撷取分析唐代诗歌中关于李广个人的描写,探析唐人李广情结的深层心理,可以窥见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及其部分导因。

唐人的咏李广诗继承了借史咏怀的传统风格,初、盛、中、晚唐的社会形态各有不同,咏史诗也各有特色,初盛唐在借史咏怀中常带有理想色彩,中唐常寄托对国家中兴的期待,晚唐则普遍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悼情怀。相应的诗人笔下的李广在唐代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演变。

一、初唐诗歌中的李广情结

初唐6首咏李广的诗作,其代表诗句有: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卷三〇)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虞世南《从军行二首》之一,卷三六)

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行》,卷三六)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紫骝马》,卷五〇)

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卷七九)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卷八三)

初唐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创造了物质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5]4698,实现了四夷宾服。此后的高宗、武后两朝,始终是疆域辽阔,国力强盛,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士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前途的信心。与此同时,唐代初期虽然民安国泰,但边关的战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于是许多士人满怀为国效命、建功立业的豪情,投笔从戎:“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③;“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零丁塞,北上单于台”。④

一方面他们充满自信,渴望有所作为,“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⑤,另一方面却大都难为时所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⑥,“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⑦,郁郁难尽志。

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与长期不得志的失望,构成了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这种心理投射在李广身上,则表现为:一方面,初唐诗人借英雄李广来抒发自己为国立功的理想和进取精神,如上文所举:“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表达对战将神勇的由衷敬佩,“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同时也借李广的坎坷命运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数奇何以托,桃李自无言”,“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等,这些诗作吹响了盛唐歌咏李广之音的前奏。

二、盛唐诗歌中的李广情结

盛唐23首咏李广的诗作,其代表诗句有: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李隆基 《旋师喜捷》,卷三)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贺朝《从军行》,卷一一七)

犹思百战术,更逐李将军。(袁瓘《鸿门行》,卷一二〇)

诸将封侯尽,论功独不成。(卢象《杂诗二首》其一,卷一二二)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卷一二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卷一四三)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常建 《吊王将军墓》,卷一四四)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卷一六一)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李白《塞下曲》,卷一六四)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难。(李白《豫章行》,卷一六五)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李白《悲歌行》,卷一六六)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李白《赠范金卿二首》其二,卷一六八)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李白《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卷一七〇)

汉代李将军,微功合可咍。(岑参 《使交河郡……献封大夫》,卷一九八》)

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薛奇童《塞下曲》,卷二〇二)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高适《塞上》,卷二一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卷二一三)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卷二一三)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曲江三章》之三,卷二一六)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卷二二八)

乱离多醉尉,愁杀李将军。(杜甫《南极》,卷二三〇)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卷二四八)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卷二六一)

盛唐时期,唐帝国已经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富庶的国家。《通典·食货》记载,天宝八年(749年),官仓的存粮共有粟米9 600万石[6]7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富裕。盛世的唐人也表现出盛世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高度自信、豪迈奔放、积极进取、尚武任侠、英雄主义。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辉煌历史时期,汉代的军伍英雄就成了盛唐人歌咏理想、张扬功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形成了盛唐咏李广诗独有的理想情怀、战斗性格和英雄气息。如上文所列咏李广的诗句:“长安汉将飞”、“天子金坛拜飞将”、“更逐李将军”、“尝闻汉飞将”、“还召李将军”、“精感石没羽”、“桃李君不言”、“独召李将军”、“短衣匹马随李广”、“双旌汉飞将”、“更催飞将追骄虏”等。与大唐盛音相呼应,这些咏李广的诗句,集中表现了诗人从军边塞、驰骋疆场、成就功业的理想期盼,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盛唐气息,有勇敢与乐观,有顾盼自雄的骄傲,有继往开来的凌云气度,展现出一种鲜明的富有盛唐时代风貌的人生观、价值观。

盛唐也有盛唐的问题存在,尤其是盛唐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当政,盛唐暗流涌动,唐代诗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诗歌来揭示社会问题,坦诚的表露自己对时局尤其是对政治、军事的看法和忧虑。如上文所列,体现此方面内容的咏李广诗句有:“但使龙城飞将在”、“惟昔李将军”、“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广从来先将士”等。诗人情切切的缅怀李广、赞颂李广,借李广的身先士卒、战斗不息的英雄品格,来表达对唐朝将帅腐败无能又无军德的讥讽与遣责,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盛唐诗人也咏叹李广遭遇的不幸,借李广的不封来鸣己不遇之情怀,这些诗句有:“诸将封侯尽,论功独不成”、“汉帝不忆李将军”、“谁怜李飞将”、“苦战竟不侯”、“焉知李广未封侯”等。相较之,这方面的诗篇不多。盛唐士人有忧虑、有不满,但并不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他们始终对社会也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责任感,有广阔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使命意识,这是盛唐诗人精神世界的主基调,是盛唐诗人生命凯歌的主旋律。基于此,盛唐诗人笔下李广的主体状态乃是能骑善射、身先士卒、面对强敌所向披靡,始终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三、中唐诗歌中的李广情结

中唐16首咏李广的诗作,其代表诗句有: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李嘉佑《送马将军……》,卷二〇七)

战余能送阵,身老未封侯。(郑锡《出塞》,卷二六二)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耿湋《陇西行,卷二六八》)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耿湋《入塞曲,卷二六九)

边城贵者李将军,战鼓遥疑天上闻。(卢纶《送饯从叔……》,卷二七六)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卷二七六)

汉将不封侯,苏卿劳远使。(李益《来从窦车骑行》,卷二八二)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李益 《赴邠宁留别》,卷二八三)

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崔峒《送冯八将军……,卷二九四)

李广少时思报国,终军未遇敢论边。(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卷三一六)

辘轳剑折虬须白,转战功多独不侯。(权德舆《赠老将》,卷三二二)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令狐楚《塞下曲》,卷三三四)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棰一挥门洞开。(刘禹锡《平蔡州》,卷三五六)

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李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卷三九二)

谁复争桃李,含芳自不言。(曹著《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四六六)

落日吊李广,白首过河阳。(鲍溶 《苦哉远征人》,卷四八五)

中唐时期的唐王朝,社会矛盾重重,既有外患又有内忧:一方面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紧张,与边关外族冲突不断,同时藩镇割据日益严重、朋党之争痼疾难除、科举考试的弊端逐渐显现,用人制度也存在严重问题,中唐诗人所面临的是一个“极盛难继”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昔日的繁华不再,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人们从盛世的顶端一下子跌落到了这样的一个现实里,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巨大变化的国家形势,必然会直接影响中唐的诗歌创作,如果说盛唐是催人奋发向上的时代,那么中唐便是一个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时代,反映在诗坛领域,则是诗歌创作中理想成分逐渐淡弱,现实的色彩越来越浓。严峻冷酷的现实使中唐人不再有盛唐人那种浪漫豪放的精神特质,也不再有初盛唐那种尚武任侠的昂扬激情,如孟郊《游侠行》诗中的游侠勇猛不凡,但“平生无恩酬,剑闲一百月”,表达的是一种怀才不遇的现实痛苦,这也是中唐诗人普遍心态的反映。在咏李广诗中,中唐诗人借李广的遭遇表达了这种现实的苦闷,如上文所列,这些诗句有:“身老未封侯”、“毕竟不封侯”、“还嗟李广未封侯”、“汉将不封侯”、“还嗟李广不封侯”、“李广少时思报国”、“转战功多独不侯”、“落日吊李广”等。16首咏李广诗,有8首是咏李广遭遇的不幸,远多于盛唐此类诗作,这是中唐时期社会心态在唐人诗作中的一个折射。

中唐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有苦闷有失望,但并不颓废也没绝望,中唐人对重振邦威寄予了殷切希望,他们仍然以建功立业、报效君恩为最高境界的人生目标,肩负国家兴亡的责任感时时会荡漾在他们的诗作中。如“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生死酬恩宠,功名岂敢论”。中唐人的诗作中,虽然不能经常看到盛唐边塞诗中那样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但战将李广式的英雄人物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在中唐诗人的笔端,给人以希望、鼓舞和信心,寄托着中唐人对国家中兴的深切期盼。在咏李广诗中,这方面的诗句,如上文所列,有:“猿臂销弓力”、“边城贵者李将军”、“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身承汉飞将”、“晓随飞将伐单于”、“汉家飞将下天来”、“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谁复争桃李,含芳自不言”等。

四、晚唐诗歌中的李广情结

晚唐10首咏李广诗,其代表诗句有: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韦蟾《梅》,卷五六六)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温庭筠《伤温德彝》,卷五七九)

夜宴李将军,欲望心相许。(曹邺《东武吟》,卷五九三)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罗邺《老将》,卷六五四)

李将军自嘉声在,不得封侯亦自闲。(罗隐《题新榜》,卷六六四)

解鞍欺李广,煮弩笑臧洪。(吴融《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卷六八五)

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崔道融《题李将军传》,卷七一四)

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其三,卷七四三)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陈陶(《塞下曲》,卷七四五)

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唐代无名氏《胡茄曲》,卷七八六)

唐文宗开始,唐帝国衰颓之势更加明显,唐朝进入到了晚唐时期。晚唐社会存在种种弊端:阉党专权胁君,藩镇割据难制,骄兵猖獗自立,战争频仍屡起,赋税日急沉重,骨肉遍野,百姓困顿。此外,晚唐还存在严重的朋党之争,牛李两党在勾心斗角中,与宦官同流合污,致使唐后期的政治更加腐败。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诗人已经很难凭借自身才华出人头地,如李商隐、温庭筠、罗隐等人都是终身不得志。晚唐统治集团的整体腐败,唐王朝无可挽救的衰亡之势,这些对晚唐士人的心理影响都是深远的。

国势衰微,抱负空落,年华虚度,晚唐诗人心情悲凉压抑,无可奈何的悲哀与绝望挥之不去。这种种悲凉抑郁乃至绝望,突出体现在晚唐怀古咏史的诗作中。胡震亨云:“刘沧诗长于怀古,悲而不壮,语带秋意,衰世之音也欤?”[7]288这是对晚唐诗人刘沧怀古咏史诗作的评价,实际上这也是此时期此类题材作品共有的情调。如晚唐诗人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在感叹强大的汉王朝如秋风落叶一般只剩下荒陵残冢时,寄托的是对眼前末世衰颓不可挽回的无奈。晚唐怀古咏史诗往往表现出这样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在歌咏中感时伤世追古悼今,寄托了末世现实的危机感、自身前途无望的失落和对过去的盛世贤君、英雄人物的追怀等诸多复杂情绪。咏李广诗作中,晚唐人在对李广赞颂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英雄不再有的缅怀和追思。如上文所列,这些诗句有:“夜宴李将军”、“解鞍欺李广”、“猿臂将军去似飞”、“李广魂飞一剑长”、“猿臂李将军”、“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同时晚唐人也如他们的诗坛前辈那样,借咏叹李广,来伤悼自己不为时用的伤感落寞,借李广的不遇来寄托自己人生的困顿苦闷,如上文所列,这些诗句有:“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等。

晚唐诗人不再有唐朝前辈士人济世报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难以再有前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意气风发的昂扬斗志,歌咏战将李广的诗作相较之而言也不很多。

唐人咏李广诗是唐朝时代生活的一种纪录。综观唐代绵延于初、盛、中、晚期的咏李广诗歌,其间体现出共同的创作倾向是文人通过对汉将李广的歌咏,把李广作为一种抒情形象或诗歌创作意象,借以抒发昂扬向上的时代意气、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的郁愤或伤感,寄托自我深厚的情结。这些诗歌,多角度地展现了唐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虽然也有不平之慨叹和失意后的哀怨,但是其主旋律始终是高昂豪迈、积极乐观的。诗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民族进取精神,能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和力量,也是我们今天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此进行研究和学习,很有意义和价值。

注释:

①《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卷一九八。

②《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卷一六八。

③魏征《述怀》,卷三一。

④陈子昂《感遇三十八》之三十五,卷八三。

⑤杨炯《出塞》,卷五〇。

⑥卢照邻《长安古意》,卷四一。

⑦卢照邻《至望喜瞻言怀贻见外知己》,卷四一。

[1]彭定求,等.全唐诗[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2]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刘昫.旧唐书:卷九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刘昫.旧唐书:卷一百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班固.汉书:卷五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司马迁.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杜佑.通典:卷一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李将军封侯唐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高适《燕歌行》“李将军”人物辨析
画廊
马上封侯
“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未被封侯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从日藏《唐人相扑》装束看清代中国戏曲的在日传演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古代也有交规,唐人超速要“打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