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回忆的伦理省思

2015-08-15闫顺利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记忆

闫顺利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人们追问人生意义,从某种视角看来人生意义就在人们心中,回忆无疑是寻取人生意义的受用方式。

一、回忆面向历史

当人回首往事最能给人生作证的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因记忆而成为经典,经典弥补许多人生缺憾。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能够留给自己的是回忆,回忆填充了许多孤独、寂寞的时光,也标志着人成熟的程度和人类文明的识度,一个人没有记忆就没有人生,一个民族没有记忆就没有历史,善于以回忆的方式而记忆,记起历史意味着确认了自己也尊重了他者。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更替。每一代都利用了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1]51我们的肉体乃至思想都是前辈所赐,不能主观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代人都承载了前一代人的劳动成果,人们都是在已有的历史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历史是无论如何摆脱不掉的前提,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道德观念都源于已有的经济基础,同时已死前辈们的传统又像梦靥一样缠绕其中。所有哲学都离不开已有的思想资源,黑格尔在此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哲学史。现实生活中可持续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观念,即既不损害当代人利益又要顾及后代人利益。怀特海认为一切都作为过程而存在,过程即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集于一身的统一体。由上可见,回忆把历史翻译到当下,没有历史现实发展就失去前提,没有无过去的现在,并且现实无未来则盲,未来无现实则空,回忆使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相续。

二、我回忆故我在

“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1]516“真正的人=思维着的精神。”[2]56绝大多数思想家都认同人是理性存在物,抑或说人是思想存在物,回忆则是人思想的本能。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的对象是思想,其方式是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3]7猫头鹰要等黄昏时才起飞,回忆乃是反思采取的一种姿态。如果说生活具有历史维度,那么回忆则再现历史,回忆使我们忠实而不背叛生活,于是生活便获得了持续性意义。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往,过去已经不存在。然唯有回忆才使过往涌到现在,成就当下,人在回忆中感受历史,建构经历的经历,那人、那树、那山、那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促膝丝语、静谧弛张……一切有如电影浮现,回忆穿越时空,一下子把最能记起的事物浓缩在情绪体验中,其情绪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欢快或悲伤……回忆使人物我通情相忘,又象品尝一壶老酒感其绵软、悠长,回忆是浪漫的,召唤着挥之不去的洒脱,积淀着享用不尽的美感。在一定意义上,回忆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但回忆绝非孤独时的无聊慰藉,而类似于诸如老庄哲学的无为而治的生活智慧。借用笛卡尔的话:我回忆故我在。坚持回忆是一种生活态度,回忆使灵魂得以救赎。显然回忆是一种有“我”的实践,在回忆中加诸了“我”的“意义”,并在我的视界与他者的视界融合中产生新的意义和境界。德里达说,“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这种自身与他者的统一,是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真实性以及历史理解的真实性。”[4]人们又总是结合当下意义重构记忆中的事件。霍布斯把自由分为“行动自由”和“愿望自由”,回忆充分展现了愿望自由,并努力使愿望自由转化为行动自觉。

三、回忆寻取人生意义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与此相关,没有经过回忆的生活肯定不是真正的生活、好的生活。有学者提出21 世纪是一个个性贲张的体验时代,回忆即是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人因回忆而变得丰富,生活因回忆变得精彩。

幸福生活不能没有回忆,回忆参与了幸福的建构,赋予生活以价值,有了回忆也就有了幸福,回忆是人生幸福的指数,在某种意义上回忆的程度决定了幸福的高度。习惯于把回忆当成幸福,回忆就成为幸福本身。把回忆当作幸福,把幸福当作回忆,回忆与幸福同一,这就是极致的回忆或回忆的极致。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至善即幸福,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与回忆相关,回忆是人理性的实践,成为重建新生活的路径。罗丹说,世间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生经历很多,不乏美好的阅历与感觉,回忆能把先前的美感运行到眼前,变成两个幸福、三个幸福、无限个幸福。回忆建筑了思想的博物馆,因而回忆又成为一种生活艺术,学会回忆就是在习得一种生活技能,善于从纷然杂陈的历史影像中筛选出美妙的东西,美丽回忆的结果就是记忆的美丽,锁定记忆,驱离悲伤,把愉快、幸福和美感铸成珍藏陈列在记忆的博物馆,一俟闲暇便去浏览,唯美之物剥落不幸,绽露殷殷期待,人多了些沉醉,少了些颓废。德谟克利特说幸福和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回忆也会使人记起那不经意的失误、偶然的偶然、痛苦的痛苦,催人自省、自悟、自善。有位哲人说,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人是愚蠢的,回忆则使人避免重蹈痛苦覆辙。如果把回忆分为痛苦回忆与幸福回忆,那么痛苦回忆更能使人体验深切,印证生命深度,有痛感的回忆使幸福变得真实。

在选择中回忆(有选择的回忆),在回忆中选择(有回忆的选择);在记起快乐中获得幸福,在记起不幸中析取智慧。因为还有未来,我们不能完全沉湎在回忆中,但绝不能不把回忆当回事,没有回忆的生活总是残缺不全的,没有回忆也就没有未来,回忆既是人慎独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下一个幸福做的准备。马克思说,时间是人自由的空间。给自己留出必要时间,展开回忆的翅膀,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就同时猎获了自由的空间,你若长于回忆,便是一个日臻完美的人。

四、回忆阅己阅人

有人喜欢马不停蹄的生活节奏,似乎没有时间也不屑于回忆,因此也就缺失了人生的深度和应有的收获。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然如何认识自己? 自我在回忆中确立。回忆作为人的理性本能是生命的馈赠,也是自己给自己颁发的礼物。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回忆是阅己阅人的一种方式。

(一)回忆阅读自我

阅读自我即自己邂逅自己势必要求强烈的自我意识,黑格尔就特别强调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标志着自我存在,人要增加对自我的理解就难以避免地要转向过去以及对过去生活进行回忆,它克服了自我空虚感并强化了自我体验的现实意识,充分体现着人存在的此在性。所谓阅读即在回忆中包涵着严格的自我批判,随时随地拂拭心灵使人心明眼亮。现代生活中难得独处,独处赋予人回忆以时间和空间维度。独处使人更加清醒,我们在喧嚣纷繁的人际关系中超脱出来,冷静凝思,天天守住一颗心,既反求诸己又返本开新,在回忆中人真正地拥有自己。回忆实质上是自我面对自我的一种对话,回忆伴随想象,在反省中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思考人在宇宙的位置,思考人生意义。莎士比亚提问,生存还是毁灭?康德追问,我能认识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能相信什么?人是什么?哲学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遍览历史星丛,阅尽人间沧桑,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以此生发出对生命本真的认识。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对此有许多真知灼见。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它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2]459-460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5]232

(二)回忆阅读他者

如果说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那么回忆则是更高层面的阅读。在过往中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它们勾起回忆,让我们谨慎分辨,在回忆中提升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估和思考的能力,保持一份怀疑性思考,明确立场,提出质疑,寻找证据,最重要的是能够从他者身上汲取优点为我所用,这种批判性回忆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且挖掘答案的过程。阅读他者即在回忆中实现与他者对话,以他者为参照为自己创造一个寻找真理并获得价值的情境,批判性地审视对象,在冷静分析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忆海拾贝,假以时日,定会有所收获。虽然可见可闻之物会引起回忆,但形而上学的回忆则以概念思维运行。在回忆中铭记他者,思考到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从而有了对他者的不同态度。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6]2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我们的一切都同他人、社会随时随地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我们扪心自问:对于人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7]167我们已然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后现代氛围中,每种价值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值得尊重,由此要学会与他者在一起。

回忆的目的不是沉溺于回忆,这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以先行到死的方式确立人生意义,回忆则以历史为鉴重建人生价值坐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张同圣.借当下重构记忆[N].社会科学报,2014-06-05.

[5]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梅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记忆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