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究

2015-08-15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新常态常态

张 明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理论分析

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贯穿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资本原始积累到自由竞争,从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无不渗透着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变化。

(一)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封建制度瓦解和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反映该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充分论证了政府在这期间经济发展中对资源配置发挥着主导作用,市场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古典主义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他们认为经济规律特别是个人利益和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

(三)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表现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释和弥补。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自由放任思想进行了批判,主张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用“看得见的手”代替“看不见的手”,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从维护宏观经济均衡与稳定的意义上弥补市场的不足。

(四)新经济自由主义

西方各国从二战以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并且卓有成效。但是以20世纪70年代初期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者将其归结为国家干预过度、政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所致,把反对国家干预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系统化和理论化高度。

从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关系理论逻辑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似乎被置于二元对立之中,但是二者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决定价格和产量,而政府却通过税收、支出方案和规章制度来调节市场。市场和政府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1]86-87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单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也不可能脱离市场的微观调节,所以,“不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划出明显的分界线或是在二者之间做出取舍的选择,而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二者的关系,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动态平衡。”[2]

二、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新特点

(一)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

社会主义选择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主体,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才有市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进行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激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当前,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我们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出了突破性的科学规定。这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失衡的新特点

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新常态”,意指我国经济发展在新阶段呈现的一种崭新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

第一,经济增速下降。现阶段,我国经济由“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于国民经济中“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技术进步率下滑,我国经济增长会受到供给方面的紧缩;同时,由于需求紧缩,尤其是投资需求的增长和出口增长乏力,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需求紧缩”[3]。双重压力使得经济增速下降成为事实,并且一段时间内很难恢复。

第二,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之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为刺激需求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复苏,之前投入到市场的大量货币产生了滞后反应,造成通胀压力;国际收支失衡使大量外汇储备形成的基础货币供给增加;要素成本的上升使得劳动力、能源资源等价格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三,经济结构失衡。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根本在于结构矛盾。经济总量的下行主要表现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缺乏自主创新和有效的投资机会,强行的政府扩大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消费需求不足根本在于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增长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比较缓慢,比重也低,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限制了消费需求,而且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很难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张。此外,还存在要素投入和产出间的失衡、成本上升与要素效率结构失衡、贸易结构失衡,调结构对于我国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面对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失衡的重重问题,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成为首要任务。这对我国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调整经济“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放权是基础和前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但凡价格能由市场形成的应该都交给市场,但凡市场和企业可以解决的都交由市场和企业解决,但凡社会中介组织能承担的职能就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但凡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务就一律下放给地方和基层管理。但是新常态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政府放权,也不是简单的政府弥补市场失灵,而是二者相辅相成。在这个关系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市场监管、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既要有宏观调控的责任,也要有协调市场关系发展经济的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体制机制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速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以此为目标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一个以法治、信用为基础的竞争有序、公平开放的统一现代市场。

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度条件。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新常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实施”数量型与质量型兼济的经济管理战略”[4]。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质量型经济政策实现结构转变,为社会提供更平等的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利用价格管理、投资或储蓄政策、税收增减、利率的调整、货币量供给控制等数量型经济政策,缓解通货膨胀,调节经济结构矛盾。

第三,创新宏观调控理念,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加快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坚持“三个转向”: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转向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学习模仿型为主的技术进步方式转向自主创新为主;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拉动转向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政府的科学指导,所以必须重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对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协调,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下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上)[M].高鸿业,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刘伟.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理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

[3]刘伟.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5).

[4]王焕祥.新常态下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协同演进[J].开放导报,2015(2).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新常态常态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