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助推河北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15-08-15马艳春
李 勇 马艳春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 张家口075000)
区域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的助推发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成功。”[1]36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一系列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论是对于发达的京津,还是相对滞后的河北来说,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欠发达的河北,在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用好机遇,迅速融入、科学定位、系统谋划、凝心聚力、统筹考虑,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期待又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的现实课题。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机关党组织是这个基础的关键要素之一,广大党员干部是这个基础的重要力量,也是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难题的重要生力军。因此,提升机关党建创新思维,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用好的心态、新的状态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机关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京津冀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协同发展“共识”理念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为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作出了宏观的部署。战略部署要落地生根,需要京津冀协调持续地发力,前提是形成广泛的共识,共识的形成似易实难。从国家层面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等于三地达成完全的一致,这里有合作也有博弈,有对整体的和系统的期待也有对部分的和自身利益的考量,有固守利益的思维惯性也有等靠要的心理依赖,有急切发展的紧迫意识也有偷着乐的看客心态,有强者为尊的“独大”气场也有付出与回报比例失调的愤懑情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要的是把这些“对立”的因素“统一”到协同发展共识上来。河北省在区域发展中长期处于弱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的大背景下,要迅速提升“共识”理念,克服“边缘心态”,成为促进京津冀资源整合共享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54从强化机关党组织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机关党建要抓住服务这个主题,以“共识”理念引领河北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无缝对接。
(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导向,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把领导寓于服务之中,做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文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机关党组织需要着眼于把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河北的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向贯通,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抓手,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迅速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
(二)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导向,引领党员干部强化系统思维。毛泽东指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3]175对于发展任务重的河北而言,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任何片面的、单一的、孤立的观点,任何观望的、抱怨的、保守的情绪都是前进的巨大障碍。机关党组织作为党的机关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把党员干部的心态引领好,状态调节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河北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出发破除旧观念树立新思维,增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正能量,把河北的发展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树立河北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树立河北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京津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这个大局中不可切分的重要因子,树立河北的发展不是与京津博弈,你盛我衰、你荣我枯、片面的发展而是共生共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整体推进式发展。以这样的理念破除自卑心态,不观望、不抱怨、不退缩,自觉主动地融入京津冀资源优化整合进程,推动资源共享,以理念引领行动。
二、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促进京津冀治理互动,构筑协同发展“共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须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其核心要义就是要运用发散的思维、开放的心态落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关党组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各行业、各社会组织、各领域的党员干部具有引领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机关党建必须和协同发展的大局有机统一。
(一)变“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式为“党建引领发展、发展优化党建”的互促模式。机关党建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自己囿于党内自身建设活动的思维框架,甚至仅仅定位于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以及一些传统的党组织生活等单一的党务工作内容上。这样会导致“虚工过剩”而实效不足。机关党组织需要根据党在基层社会所承担的中心任务而进行必要的角色转变和职能调整,尤其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更需要积极适应远景目标,不断拓展机关党建发挥作用的空间,提高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效。因此,在明确党建目标时既要务虚更要求实,在实施党建目标时发挥好党组织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促进京津冀三地的服务、协调和整合。
(二)以机关党建为载体,以构筑“共建”体系为目标,打造京津冀治理互动模式。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导向,河北已经形成一系列规划和构想。比如,打造“一核双城三副四轴五区”的构想,以北京为中心,努力体现天津和河北的诉求,以通州、保定、廊坊为三个副中心;在原有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三个发展轴基础上加上一个沿海发展轴形成“四轴”。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中部功能优化区、西部太行山脉资源文化功能区,加上西北生态建设区形成“五区”。这些构想向现实迈进光靠“一厢情愿”会举步维艰,必须立足河北、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由“独建”向“共建”的升级。机关党组织完全可以成为这个升级的领头雁。着眼目标聚焦城市、生态、交通、能源等问题,以机关党建为载体,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探寻综合破解之策。如何理顺行政区划和城市布局、如何处理“涵养”和“给养”的关系、如何推进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如何消除交通“肠梗阻”、如何提升能源利用率等,都需要发挥牵头机关的组织凝聚力和参与部门的“共建”热情,从而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思想“共识”到实践“共建”的跨越。
三、构建机关党建上下联动、横向融合、中心辐射机制,促进京津冀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共赢”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目的是发展,基本思路是协同。协同就是要做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文章,机关党建要树立大系统、大区域的党建思维,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势、助力和拓展。
(一)坚持上下联动,保证政令畅通、落地生根。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强调“整合各级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就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而言,上级党组织要以上带下做好系统整合和任务分解的工作,而下级党组织要以下促上做好协调和落实的工作。
(二)坚持横向融合,促进优势互补、补齐短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构架之下,河北需要补齐的短板很多,补齐的方法不能依赖“等靠要”,要在战略格局中学会“田忌赛马”,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与京津地区以互补求共赢。从机关党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考量,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的限制,构建大区域党建新模式,在优化既有垂直型组织建构的同时,构建“纵横结合、机制开放、统筹联动、覆盖广泛”的区域化组织体系,尤其是与京津的机关党组织形成有机横向联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寻求“互补点”,在系统目标的引领下,选择本地区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实现殊途同归。
(三)坚持中心辐射,凸显引领带动、合作共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河北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但并不等于无所作为;与京津相比相对弱势,也不等于只能当“尾巴”。河北的转型升级要和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统筹考虑,既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又立足河北本位,既承载京津辐射河北的机遇,又主动辐射京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方面理顺关系找突破口。从机关党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机关党组织需要紧紧抓住河北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期待,如合作申报自贸区项目、站在全球视野加强产业协作、错位发展告别同质化竞争、开展港口合作发展海洋经济、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城市互联、构筑生态屏障建立补偿机制等方面,探求可操作性强的方式和手段,与京津的机关党组织互通互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赢”局面的形成。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