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2015-08-15王芳
王 芳
(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北京100071)
目标确定之后,路径选择将起关键性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因此,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和倡导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者和践行者;不仅应该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应该选择正确的实践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促其生根发芽。
一、做好舆论宣传,扩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和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然,这不仅需要领导干部了解和熟悉,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熟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所讲:“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步着力点,应该充分发挥领导的主导作用,各司其职,借助各类宣传载体,积极探索宣传形式,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宣传舆论工作和解释工作,扩大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知,使大家都了解和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奠定扎实的认知基础。
二、处处以身作则,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孔子曾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而且还需要做到真用。《意见》明确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领导带头是明确的引领,上级垂范是无声的号令。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追随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社会主义事业勇于奉献的情怀作为,深深感染了群众、启迪了群众、引领了群众。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任长霞、牛玉儒、罗阳等党的一批好干部,用他们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与责任。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完美最生动的诠释。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先行一步,在实践行动上也要做到先行一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处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
三、贯彻群众路线,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82,“‘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103。只有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真正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我曾经问过我的母亲——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您对国家最满意的是什么?”母亲答道:“农业税的取消。”这说出了千千万万农民的心里话。
第二要使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毛泽东同志就曾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3]836也就是说,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就是最好的示例,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来阐释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前途命运关系;用“缺钙”“软骨病”来形象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等等。还有2014年国庆期间,央视一套推出《我的名字叫国庆》的栏目,它将“爱国”与百姓自身紧密联系,运用百姓听得懂的话语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对“爱国”做了很好的宣传。
第三,还要不断创新探索群众活动形式。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内化于人民群众的心,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索出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多样化的群众实践活动形式。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场舞之中,形成常态化的群众实践活动形式,使人们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思想境界。
四、积极建章立制,提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价值系统自身不会自动地’实现,而要通过有关的控制来维系。在这方面要依靠制度化、社会化和社会控制一连串的全部机制。”[4]141-145这是基于制度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价值观是制度的最核心因素,制度是价值观的集中外在体现,任何制度的确立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另一方面,制度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会对价值观起规范作用,为其提供硬性支持与外在保障。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制度政策法规的设计与制定之中,形成明确有效的制度政策法规保障,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及时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适时约束,甚至是惩处。如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中的“家庭为本”在相关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且具体可执行。1995年国会通过《赡养父母法令》,它就明确规定子女必须对父母尽到赡养义务和责任,还提出了详细的家庭守则,如晚辈对长辈要用亲切称呼,长辈讲话时晚辈不能插嘴,长辈或父母召唤子女应随叫随到,等等。除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相应的政策保障,且与时俱进。比如在公共住屋方面,新加坡建屋局设有高达4万新元(约合19.3万元人民币)的津贴,鼓励子女住在父母家附近,如在同一个小区或在两公里以内购买组屋,建立自己的小家庭。这一规定的前提是需以核心家庭为单位。同时随着晚婚和不婚现象的增加,新加坡政府允许年满35岁的单身人士购买组屋。2008年还出台新规,如果单身人士购买组屋是和父母同住的,可享受2万新元的公积金房屋津贴[5]。另外针对一些违背社会公德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抽烟、乱过马路等,新加坡都有具体惩处措施,而且被严格执行。中国新加坡问题研究专家吕元礼曾举过这么两个例子:“一对恋人夜晚离开植物园将报纸留在了草地,第二天,管理人员几经周折找到这对恋人,处以30新元的罚款。一位年轻人在搭乘公共汽车上班时想到公共汽车上严禁抽烟,便急忙将烟头扔在地上,但他忘记了这种行为又构成了垃圾违规,结果检验人员乘车追赶到了他的单位,处以40新元的罚款。”[6]145-146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制度制定,还有重要的制度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如让人十分头痛的“中国式过马路”,各地政府也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其中不乏罚款等惩处措施。如2014年9月1日西安交警对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违法载人等7项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但由于行人不配合、无理取闹、未带钱、浑水摸鱼溜掉;警力不足;法不责众等原因,无疾而终。行人依旧我行我素。再如2013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项硬性规定列入法规,但执行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积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章立制,而且还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赋予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好自身作用,充分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工作,奠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基础;处处以身作则,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贯彻群众路线,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积极建章立制,提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时之力。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过程[M].张明德,夏遇南,译.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5]老有所依 新加坡式的以法治孝[EB/OL].http://sg.xinhuanet.com/2013-07/04/c_124953954.htm.
[6]吕元礼.新加坡为什么能:和谐社会是怎样建成的?[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