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分析与思考
2015-08-15冯玉娥
杨 帆 冯玉娥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 石家庄050051)
一、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为了了解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现状,笔者对石家庄市3家图书馆的馆员职业认可度、工作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福利待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呈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幸福感较低。调查中,当被问及:“你对在图书馆工作感到满意吗?”有65%的人回答“不满意”;对“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你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吗?”的回答,有71%人说 “会的”。二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的幸福感高于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工作者。从事网络系统维护、数据库制作、馆际互借受理等专业性较强工作的馆员比从事借还书、书架整理、卫生清洁等简单体力劳动者觉得工作更加有趣,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三是幸福感与工龄成U型关系,即工龄小于一年的馆员幸福感较高,之后幸福感随工龄递减。当工龄超过10年后,幸福感随工龄递增。四是男馆员职业幸福感高于女馆员。同样的职务条件下,男馆员对工作环境更满意,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工作压力更小。
二、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原因分析
(一)福利待遇水平。福利待遇是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首要因素。这一因素解释了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总体较低的现象。75%受访者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中低收入者,如果换一份工作将获得更高的收入。事实上,由于我国社会对图书馆员职业定位的偏见,加之图书馆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在同等学历和工作强度条件下,图书馆员福利待遇与其他职业比明显偏低。另外,由于图书馆属于服务性单位,馆员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不规律,无法从事其他投资活动获取额外收入,仅靠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造成馆员生活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归属感缺失。
(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个人价值实现程度是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个人价值实现程度包括个人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某项工作价值的评价。个人评价解释了从事专业技术职务的馆员幸福感高于从事简单劳动馆员现象。前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具有挑战性,更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因而职业幸福感更强。社会评价解释了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低的原因,一方面,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社会上得不到重视,普遍认为是养闲人的地方,图书馆员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职业上升通道缺乏,馆员工作上努力也很难得到职务提升上的激励。个人价值的难以实现使得一些馆员陷入怀才不遇的抱怨中。
(三)个人心态平衡程度。个人的心态是否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员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这一点解释了幸福感与工龄成U型关系现象。新进馆员一般追求工作轻松稳定,托各种关系安插进来,对工资要求不高。刚开始工作有一定新鲜感,加之工作轻松简单,因而心态较为平衡,职业幸福较高。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生理和安全低层次需求后会转而寻求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随着工龄增长,馆员不再满足于工作轻松简单稳定这样低层次需求,转而对福利待遇提出更高要求,希望更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一点正是当前图书馆员职业所缺乏的。因而随着工龄增长馆员的心态越来越不平衡,幸福体验越来越低。但是当馆员工龄超过10年后,馆员开始对自己的职业与人生有了正确定位,不再对这份职业抱有过分期待,心态渐趋平衡,觉得“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幸福体验又逐渐上升。
(四)人际关系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对于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解释了男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高于女馆员的现象。抽样调查的石家庄X图书馆,77%馆员为女性。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这样一个女性聚集,又有着大量空闲时间的工作环境下,无疑充斥着各种猜测和流言蜚语。调查中,65%女性受访者认为与同事关系紧张;而对于男馆员而言,由于异性相吸原因,加之男馆员性格更加开朗,心胸更加开阔,则人际关系明显好于女馆员。只有25%的男馆员对工作中人际关系不满意。这种与同事关系的和谐程度又映射到与读者的关系中,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女馆员对读者持冷淡、疏远的态度,而男馆员则更加热情。
三、提高图书馆员幸福感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1]图书馆员是管理知识的载体,从事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图书管理员应该是一份美好而神圣的职业。然而在当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国,图书馆作为一种辅助的角色而存在,图书管理员也作为一种边缘化的职业而存在。在这种定位下,图书馆员福利待遇明显比相同级别的其他工作人员低,“同职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待遇的低下,不但严重影响了馆员的职业幸福感,而且导致专业的图书馆情报人才不愿意献身图书馆事业,进而导致图书馆成了名副其实的闲散人员安置地,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一是要改变当前图书馆员与其他工作人员“同职不同酬”现象。科研成果的功劳应该有科研人员一份也有图书馆员的一份。二是体现按奉献分配原则。根据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工资档次,力图体现公平公正。三是提高工龄工资幅度。图书馆的职务设置决定了馆员上升通道狭窄,通过提高工龄工资,降低职务对工资的影响,可以避免在职务晋升过程中的过度竞争。一方面,减少一些人在职务晋升过程中采取各种歪门邪道;另一方面,长期得不到提升的馆员不至于太失落,而对工作失去积极性。
(二)为馆员搭建多种展示才能的舞台。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精神健康的特点是:有爱与创造的能力……”[2]56对于图书馆员而言,每天借书、还书、图书整理、图书录入,周而复始、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几乎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们无法体验到工作真正的乐趣——创造力发挥带来的快乐。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就是要为他们搭建多种展示才能的舞台。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弥补工作时的枯燥乏味。如定期组织爬山、球类比赛、演讲比赛、K歌比赛等文体活动,给馆员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要用好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为馆员成长成材搭建平台。图书馆虽然没有其他单位那么多社会资源,但是图书馆本身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馆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毛泽东就是在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员时汲取了大量知识营养,为之后成为共和国领袖集聚了力量。应鼓励馆员参与心理咨询、法律、经济管理、英语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促进馆员人生价值实现来提升馆员职业幸福感。
(三)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图书管理员是非常清苦的,既没有商人的丰厚经济回报,又没有公务员那样的显赫社会地位,又没有教师那样受人尊敬,只有看似简单实则繁琐的日常工作,如果不能对这份职业有一个清醒而正确定位,平衡好自己的心态,是很难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帮助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源头抓起。由于图书馆工作相对较为封闭,其工作性质和内容并不被人们了解,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份工作轻松稳定,花了不少力气,找了不少关系进来,结果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大不一样。这就要求在招人的过程中就把馆员工作的实际情况讲清楚,在源头上剔除一些持到图书馆“享轻松”“养老”等错误思想的人。其次,要打消在职馆员不切实际的职业期待。在访谈中不少馆员表现出对同学、朋友通过几年奋斗,现在过上富裕生活的向往。要让图书馆员认清选择这份职业就是选择清贫这一现实,打消升官发财不切实际的念头。再次,要引导馆员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价值。要知道图书馆员是为教职科研人员提供知识源泉的重要岗位,虽然自己的工作不直接产生研究成果,但是是其他人从事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
(四)增强管理的科学性。科学的管理是营造和谐内部环境的基础。管理科学则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管理混乱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图书馆员构成复杂,年龄跨度从20几岁刚毕业的大学生到50多岁快退休的大妈,学历层次涵括初中到研究生,所学专业更是五花八门,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一是要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学历低、追求低的女职工物质上的激励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有可能就非常满意;而高层次的职工,如博士、硕士及高职称的职工群体,他们可能认为工作是一种证明自身实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一种工具。”[3]这就要求在实施奖励时,前者以提供物质奖励为主,后者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更好的工作平台为主。二是要增强管理的公开性。管理者要做到奖惩分明,公正无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涉及到馆员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的公开,消除流言蜚语滋长的土壤。三是要增强管理的参与性。鼓励馆员为图书馆工作建言献策,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收不同馆员群体参与管理,促进馆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
[1]郝艳艳.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幸福感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2][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3]李俭.对高校图书馆女性群体职业幸福感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