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肺寒”解读麻黄根止汗机理
2015-08-15顾敬平许玉冰
顾敬平 许玉冰
(成都中医大学 四川 成都 611137)
麻黄根是常用的止汗药,而麻黄是辛温解表的代表药,笔者认为这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虽然作用于人体后的表现相反,但就其机理而言,却有一致性。
1 止汗药用以“散肺寒”
1.1 初识“散肺寒”:在药房工作时,发现一师承出身的医生处方中频频出现“麻根”一味,但对应的患者几乎无汗象,这让人好奇。后请教老师,曰“散肺寒”,又让人矛盾。明明一味止汗药,如何又有“散寒”功?这疑问与“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驭,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的感叹一样铭心。
1.2 “散肺寒”事例——治“咳”:后来发现,该医生对麻黄根的运用,多是在治疗咳嗽上面。治疗咳嗽,除对症捡用苏子、瓜米,兜铃、百合,前胡、黄芩,紫菀、冬花,枳壳、栝楼皮,化红、青陈皮等药对外,辨证有寒湿郁肺,特别是久咳者,常加用淫羊藿、麻黄根二味。这对药,图以辛温散去寒湿,使肺重回清虚,而咳自止,俗谓之“通因通用”。
上述麻黄根用于咳嗽,亦不免有“收敛”之意。而一次意外,让我对“散”字茅塞顿开。药房麻黄根未及时补足,老师不得已以“生麻绒”合“细辛”替换“麻黄根”,使我恍然大悟。第一,“生麻绒”合“细辛”全无收敛之意;第二,联想“麻黄附子细辛汤”中三味药分别是肺(表)、肾和交通肺肾三个层次,那么这个替换则说明麻黄根的“散”介于肺(表)、交通肺肾两个层次间,即散肺(藏)。如此,淫羊藿、麻黄根组成的药对,实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医理相似,其中麻黄根确为“散肺寒”,且配以淫羊藿温肾,交通少阴、太阴。
2 布散卫气可止汗、可发汗
2.1 卫气的生成布达:卫气的源在脾胃,布达主要在肺。如《灵枢·五味》“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卫气在脾胃生成,由肺布达到体表和藏腑。而在体表的相关现象中(如汗),历来十分注重布达到体表的这部分卫气,即“肺卫”或“表卫”。
2.2 卫气在发汗止汗中的作用: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卫气与汗,也是这种辩证关系。《灵枢·本藏》言“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合”,温、充、肥是卫气通畅的象,在此基础上,腠理“开”则汗出,“合”则汗止。在“脾胃→肺→腠理”这条卫气布达路线上,作用于脾的白术和作用于肺脾的黄芪,是典型例子。《本草求真·卷一》“(黄芪)生用则能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是明指其表实则邪可逐,故见无汗能发,表固则气不外泄,故见有汗能止”;又“(白术)书言无汗能发,有汗能收……总因脾湿则汗不止,脾健则汗易发”,脾湿、脾健直接影响卫气的生成。
发汗是透散卫郁,止虚汗是实卫固表。外热证常用汗法,因“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故透卫以散郁热。虚汗证常用益气以实表卫,如玉屏风散,白术、黄芪益卫气,防风散表卫,助卫气布达。过汗伤阳,常表现为发汗而致虚汗,是因卫气透散太过而固摄不及,甚者至脾肺阳衰而肢厥身冷。固护方法,常为益卫气,如食粥汤益脾胃,或加芪、参、术等药直接补气。
汗与卫气的关系,离不开“脾胃→肺→腠理”这条路线。
3 麻黄根止汗机理
麻黄根节止汗,茎发汗,作用似乎相反,但究其机理,均在于散卫气,只其“散”,有峻缓之分,有部位不同。如《本草述》有言:“讵知其根节与茎同是透阳而出之一物,却即有不凌节而出之妙存焉。”
3.1 麻黄发汗,透散表卫:麻黄发汗,是通过透散肌表卫气,带动津液外出而成。如《本草汇言》引李东垣之言“以泄皮毛气分,直彻营分之寒邪”“净肌表,泄卫中实邪;达玄府,去营中寒郁”。也正是因为其能透散表卫,当表实不甚或用药太过时,才有耗气甚则伤阳气之虞。
3.2 根节止汗,布散肺卫:麻黄根节止汗,并非其具收涩之性,相反,却是根节能够布散肺卫,从而达到固表止汗的效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即明白地阐述“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又如《滇南本草》言“根节止汗,实表气,固虚,清肺气,消咽噎。咽噎即喉中梅核之气,咽不下,吐不出是也。”思其中含义,表气能实,虚能固,是卫气得以布达之结果,“清肺气”“消咽噎”说明麻黄根不具收涩之性,而是能散肺气,为行散之品。
3.3 用方举例:麻黄根是布散之品,而不具有收涩之性,在不少方的配伍中也有体现。其有根节和茎同用者,也有单用根节者。与茎同用者,如《太平惠民和济局方·治积热·洗心散》:“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痛,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粘稠,心神烦躁,眼涩睛疼,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并宜服之。白术一两半,麻黄(和节),当归(去苗,洗),荆芥穗,芍药,甘草(爁),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两。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少许,同煎之七分,温服。”单用根节者,如《本草汇言·隰草部上·麻黄》所附三物汤:“治感冒寒冷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多痰,胸满喘急。用麻黄根节、杏仁不去皮尖捣碎、甘草生用各二钱。右剉一剂,生姜三片、葱头一个,水煎服。”
4 总结
麻黄茎与根节均作用于卫气,有发散之性。惟其茎中空,轻清成象,善透表卫;而根节实满,上扬力弱,在散肺卫。二者作用于卫气一节,如黄芪生品、炙品走表与走里的差别;行散之强弱,如桂枝、肉桂的“走”“守”偏重。所以,麻黄因透散表卫达到发汗的效果,而麻黄根节因布散肺卫达到止汗的效果。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守康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39
[2] 四库全书·黄帝内经.虞舜等点校.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8,57,101
[3]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王淑民校注.北京:中国中医哟出版社,1997.6,9
[4] 清·刘若金原著.本草述校注.郑怀林等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256
[5]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郑金生等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42,144
[6] 兰茂.滇南本草.于乃义等整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673
[7] 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宋·太平惠民和济局编 刘景源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