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与饮水通气在耳鼻喉门诊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5-08-15杨俊峰
杨俊峰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耳鼻喉科133700)
耳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以耳痛,耳鸣,耳聋,耳漏这些症状最为常见,其中大部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但病因复杂,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正在逐步深入中。这类病人采用微波及饮水通气治疗的治疗效果是明显的。一部分是耳鸣病人,耳鸣的影响因素很多[1],常见的有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耳硬化等,耳鸣的确切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中耳鸣伴鼓膜凹陷的病人或者主诉耳部闷涨感的也给予微波及饮水通气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部分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病人以及一些听力较差的病人效果不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耳鼻喉门诊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共接诊了132例主诉耳闷,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的患者,其中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为56例(75耳),有耳鸣伴鼓膜凹陷者19例(23耳),耳鸣伴耳闷、堵塞感者听力下降者5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68岁。声导抗B型曲线的62耳,C型曲线的18耳。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聋57例,混合性聋23例,听力曲线差均有10DB以上的骨气导差。
1.2 治疗方法
1.2.1 微波治疗 用EFL-Ⅲ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将探头置入外耳道中,功率为12~20W,时间为20分钟,理疗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感觉,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上下调节功率,直至患者感觉温热舒服为止,绝不能随意加大功率。
1.2.2 饮水通气 也称为波利策法。嘱患者含水一口,操作者将波氏球前端的橄榄头塞于患者患耳同侧的前鼻孔,另侧鼻孔以手指紧压之。告患者将水咽下,操作者于咽水之际快速挤压橡皮球,患者感到鼓膜震动并且能听到气流冲击鼓膜的响声最为理想。根据鼓膜震动情况反复操作2~5次。鼓膜充血严重者先给予微波治疗,等鼓膜充血减轻后再给予饮水通气。饮水通气时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先告知患者必须清理干净才可以做饮水通气。如患者不能配合也可指导病人自行操作,可以用捏鼻鼓气吹张法,又名自行吹张法,其法是:清除鼻涕,用手指捏住两侧前鼻孔,张口吸气后屏气,促使气体自鼻腔进入鼻咽部达咽鼓管,以达到通气目的,重复一二次。但在上呼吸道感染、脓鼻涕增多时忌用。同时避免用力过大。
1.2.3 先做饮水通气后做微波治疗,治疗一周未见效者继续上述治疗。3~5天效果显著者62例,治疗时间最短的为3天,时间最长的为25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语频听力恢复至发病前水平,骨膜正常,鼓室导抗图恢复至A型。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鼓膜内陷改善,活动度好,语频听力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鼓室导抗图B转C型或由C转A型。无效:听力无提高,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声导抗图无改善,鼓膜内陷,活动度差。
2 结果
56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治愈47例,有效9例。其他24例治愈1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目前众多学者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等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并且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基本原因。咽鼓管不通畅,导致中耳负压,渗出液存留中耳形成鼓室积液,临床治疗以排除鼓室积液为主。
饮水通气可以扩张咽鼓管,以利于鼓室内的液体的排出。微波治疗在国内外已应用多年,其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肯定。由于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深度引导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加强患者病灶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具有抑制微生物复制,消除患者症状的功能,从而减少渗液,并且其在理疗时使用非常简便。
总之,微波与饮水通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其他耳鸣伴听力下降,方便、快捷安全、病人痛苦小、重复性好,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魏晓萍.153例微波加超声雾化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9,10,38(20):2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