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个“三结合”,培养“六责六会”中学生

2015-08-15贺红霞戴俊玮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家校中学生

贺红霞 戴俊玮

(河北省冀州市北漳淮学校)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让他们对自己所肩负的人生责任有明确而又理性的认知,从而自觉地承担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为此,我们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坚持“三个三结合”对中学生展开责任教育。

一、坚持认知、感情、行为教育相结合

培养学生,认知是前提、情感是动力、行为是目的。首先,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活动集中对学生正面引导,认识到责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学生交流,写读后感、观后感,选举美德少年等途径,培养学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例如,学生为了玩,高额消费,当得不到时,骄横地对父母说:“生我就得让我享受!”为此,设立了分组讨论,分析父母工作的艰辛和意义,面对这样理性而严肃的话题,学生讨论异常热烈,发言非常踊跃,提出的责任要求也很现实。这样培养学生从感情树立责任感。

再次,利用学生行为准则、完善学生评价机制等,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坚持学校教育为主,把学校教育作为责任感养成的主要阵地和辐射源。首先,着眼课堂教学,寓责任教育于教学之中。

除学校教育外,还应与家长沟通,在社会实践活动等诸多场合设置锻炼机会,使学生养成全面的责任意识,具有责任体验。通过家长培训、开展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使家校的教育思想统一起来。

再就是要加强社会教育,利用校外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通过在冀州市北内集团、田园棉文化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校外教育基地,坚持把学生带出去,走进工厂、农田、社区等,增强学生与大自然、社会的接触,从而树立起责任感,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检验。

三、坚持制度规范、开展活动和档案管理相结合

一方面,编制了《责任感教育读本》,以此为载体,对学生集中进行教育。还制定了《一日常规》和《行为规范考核表》,开展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演讲比赛、责任感知识竞赛”等活动,使责任感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为巩固教育成果、激发热情,为弘扬先进、鞭策落后,学校还制定了千分制评价学生,建立了学生道德档案,把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记录在案。通过评价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使之可以客观评价学生、激励学生。

崔文贤.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12).

猜你喜欢

责任感家校中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