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现实地理教学中的几种不和谐因子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现实因子

孙 利

(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中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推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观等方面的种种变化,并且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得以适当体现和落实。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与理念的影响较深,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及某些地方应试评价体制的根深蒂固,导致在现实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和谐因子。正视实际,反思现实中我们的地理教学,特对几种不和谐因子进行以下分析。

一、各自为政,限制了地理教学集约化发展

把区域内地理教师的优势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力量,我们的各级教研部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就从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地区优势的汇集。但现实中这种优势却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同一处学校要按成绩竞聘岗位,各个老师要在某些方面做保留。以此类推,全区各科要进行排名,全市各区要进行排名。

在这种排名不消失的情况下,空头的教导地理教师要有大局概念只是口头的说教。这里只能建议各级教研部门尽可能多地架起联系地理教师交流的桥梁。在加强地理教师联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成果的搜集和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地理教师。每年都有各类教案、论文、课件评比,如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的成果整理反馈给我们的话,每一位地理教师一定会从中借鉴到很多的东西;另外,每年都有各种高级别优质课评比,比如,国家级和省级的比赛,很多教师受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是否能采取一定的方法,把他们的上课及评课视频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地理教师呢?在此建议各类评比结束后,都来一个优秀成果展示,可以汇集成册,可以发到网上,甚至可以相互拷贝交流。努力让每一个活动真正发挥最佳实效,实现区域地理教育资源共享,发挥优秀成果的积聚效益,促进地理教学的集约化发展。

二、水多泡倒墙,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地理课堂效益降低

为了取得较高的教学成绩,部分教师加班加点抢占课时,甚至牺牲学生的课余时间。从大处讲,这样扰乱了学校整体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小处讲,把课本有限的教学内容分担到更多的课时中去,重复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从而造成了地理课堂实效性的降低。

三、急功近利,不利于地理教学落实到位

现在很多地方各年级地理期末考试也要评比,教师看重的只是学生的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应付期末考试的分数,比如,期末考试后,个别教师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分数,连起码的讲评也给省掉了。这样的话,只能说是这一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平时的地理教学怎能够落到实处。

四、死记硬背,让地理课失去活力

新课改实施已很多年,但现如今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地理考试,特别是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教材纯识记内容仍占绝对的比例,并且很多情况是这些内容的拼盘。不注重考查地理知识间的因果联系,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份额还不够大。因此,学生中认为地理背背就行的还占有很大比重。一些老师平时为应付考试,上课时也侧重于识记内容的背诵,因此死记硬背的现象还大面积地存在着。不可否认地理需要死记硬背,但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变味,就会让我们的地理教学失去活力,阻碍地理教学的发展。

许多地理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平时的地理教学在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概念、掌握地理特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抓住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设计者要花极大的心血去设计最优的试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在现实的应试成分还占主流的情况下,各级统考试题所起到的导向性作用毕竟太突出了。

总之,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我们多数地理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困于现实不和谐框架之中,突破这种框架任重而道远。希望每一位地理教师敢于跳出这种框架的束缚,勇于消灭现实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因子,积极构建地理和谐课堂。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现实因子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漫画:现实背后(下)
期末考试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