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审美,在审美中阅读

2015-08-15王建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语言文字

王建敏

(河南省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含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素养。

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审美情趣

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它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爱准确地表达出来。“爱”是一个抽象名词,难以理解,莎莉文老师通过对我的抚摸,通过对太阳、云彩的比喻,让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爱”。教师要先给学生范读,把课文中感人的描写抒情、生动的修辞手段、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地表现出来,给学生以美的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二、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欣赏作品的语言美

在语文作品中,记叙文的对话富有个性,散文的句式呈优美多样化,而诗歌的用词却以精练著称,篇篇文章都洋溢着语言美。要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词语的确切性、反复分析句意的优美性,让学生沉浸在美的语言文字中,从而去发现美、品味美。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组歌》中的《浪之歌》中的第五段中对浪花的描写:“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出;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他竟丝毫不动,我同他嘻嘻哈哈,他竟面无笑容。”这一段话除了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外,还用上了一系列的动词,让学生通过美的语言来领会浪的壮丽和胸襟。

三、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作品的整体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讲述,以及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想要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

在教学《雪》一课时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把朔方的雪纷飞时那如粉、如沙的美丽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上《梅花三弄》的音乐,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来领略雪的美丽,从而使学生急切地探知课文内容,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四、共同剖析文本,感受人物的内在美

文学作品中的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作品中的感人形象,能激发众人积极向上的崇高信念;而丑恶形象,却能让众人憎恨痛斥。人物的形象越鲜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去进行分析,用作品中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灵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我的母亲》中,在母亲受了五叔侮辱之后,母亲把族人请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五叔这一情节,把母亲的刚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母亲虽然很善良,但绝不软弱,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让学生从中明白:不一定非得伟大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动,只要活得真实,活得自我,活得有骨气,小人物同样令人敬佩。

五、放飞想象,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所以说,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更强烈、更深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

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它粗犷、热烈、节奏快,样子多,变化快,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安塞腰鼓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想象安塞的后生们在擂鼓时的激烈场景,并模仿“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的句式再写一句,有的学生写得非常好。

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头顶浮着白云的天穹)上,(天穹)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再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山脚下落满尘埃的岩石)上,(岩石)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学生充分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而也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创设美的情境,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及平凡的事物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流淌真情,流淌感动,流淌美。

[1]蔡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现代教育报,2011(11).

[2]刘泽.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0).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语言文字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文化·延安
安塞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