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儿童学前融合个案观察
2015-08-15欧阳新梅
● 欧阳新梅
贝贝(化名),一个很普通的小女孩, 5 岁,先天性视觉障碍,原因不明。贝贝从出生起一直在家中由妈妈自己带,后进入某幼儿园中班。贝贝原来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交往的对象只有自己的家庭成员。幼儿园班上有20 多个小朋友,比家里人数多了,也吵闹多了,所以刚开始贝贝不太适应。胆小、害怕,整天缩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敢走,不敢动,有什么要求也不敢和教师说。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两位带班教师以及妈妈的帮助下,贝贝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她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搬小椅子上位、自己大小便、自己吃饭、自己喝水、自己穿脱衣服睡觉等等,其他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贝贝都能自己做到。现在她越来越喜欢幼儿园了。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喜欢两位带班教师还有保育教师。有了事情,她会主动和小朋友、教师说。每天回家,贝贝都高兴地跟妈妈讲讲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教师也表扬她:“很聪明,也很灵!”
一、入园
早晨妈妈陪伴贝贝来到幼儿园,一进教室,妈妈看到两位带班教师,就低头提醒贝贝,贝贝随即抬起头来说:“张老师好!宋老师好!”两位教师也看到了贝贝,她们同时说:“贝贝早上好!”因为今天要在小区的广场上表演节目,所以,小朋友们都穿了漂亮的衣服。贝贝之前参加了全部排练,今天也要和本班的小朋友们一起上台表演节目。贝贝打扮得和其他女孩子一样,上身是白色的T 恤杉,下身一条红黑格子的小裙子,还穿了双白色的连裤袜,脚上穿着黑色的小皮鞋,脸上稍微化了点妆。两位教师都夸赞:“贝贝今天真漂亮啊!”贝贝听了,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
二、如厕、盥洗、吃点心
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小椅子,搬起小椅子放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教师请小朋友先去洗手,贝贝站起来往盥洗室的方向走去。这时,一个男孩疾步走到贝贝身边,拉起她的手,很自然地把她领到盥洗室。贝贝进去后,自己很熟练地摸到两边的小扶手,然后很利落地脱下裤子蹲下小便,然后站起来,扶着左边的扶手,身子一转,伸出手去拽冲厕所的拉绳。手摸到拉绳一拉,听到水“哗哗哗”地冲出来后,松开手,开始自己一件一件地提上裤子,然后走出盥洗室。回来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她左边,一个小女孩在她右边,两个小朋友一边一个扶着贝贝慢慢地走了回来,把贝贝送到她的座位上,才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
教师告诉所有小朋友:“今天喝豆浆啊。有点烫,喝的时候要小心一点!”
当贝贝坐好后,教师端起一杯豆浆和整盘饼干走到贝贝面前说:“贝贝,给你豆浆。”贝贝伸出右手来,小心翼翼地摸到杯子端起来。教师又说:“再拿一块饼干。”贝贝又伸出左手,摸到盘子的边缘,拿了块饼干开始吃了起来。
三、早操
早操的音乐响起,教师请全班小朋友起立。随后,教师走到贝贝面前,伸出手来牵起她的一只小手,领着她慢慢往教室外走,其他小朋友一个一个排队跟在后面。到了操场,教师把贝贝领到她的点位上,然后走到前面,随着音乐带领大家一起做操。贝贝做得很认真、很投入,而且和音乐的节奏配合得很好。在做操的过程中,有时候配班教师会过来帮她伸展双臂,或者用语言指导一下她做得不太好的动作。
对于视障儿童而言,做操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活动,因为视障儿童看不到别人所做的动作,不能模仿视觉形象,只能靠成人手把手地教。贝贝学做操,教师和妈妈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刚进幼儿园的时候,白天教师教,晚上回家妈妈教,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贝贝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虽然和其他普通小朋友相比,她的动作还不太规范和熟练。
当自由找朋友做动作的音乐响起,无须任何口头或者动作的指点,贝贝随着音乐,模仿着小动物的样子,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离开自己的位置往中间走去。一个女孩模仿着小鸭子走到她面前,和她面对面随着音乐互动。一会儿音乐换了,这个女孩走开,另一女孩过来,和她做互动朋友。小朋友们随着音乐,自己创造性地做各种小花的动作,女孩先蹲下,贝贝就站着做了一个花开的动作,当音乐转换,贝贝蹲下,女孩站了起来,模仿做了一个小花含苞欲放的动作。音乐换成了整理动作的乐曲,教师走到贝贝身边,拉起她的小手,引导她踏着节奏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师又回到队伍前面,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整理运动。音乐结束,教师走到贝贝的身边,牵起她的小手,其他小朋友自动排在贝贝的后面,一起走回教室。
三、集体活动
教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小黄鹂做早操》,孩子们欣赏着音乐,感受着音乐的情境,并尝试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小朋友们积极发言,贝贝很仔细地听,妈妈轻声告诉她歌曲里的故事。(这天妈妈没有走,留在班上陪贝贝。平常如果妈妈不在,集体活动的时候,配班老师会坐在贝贝的身边带她。)
教师先指导幼儿随着音乐,自己用动作体会小黄鹂做早操的情境。随后教师又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用动作体会小黄鹂做早操的情境——“小黄鹂醒了,揉揉眼睛,伸伸身子,抖抖羽毛”。贝贝妈妈跟着教师教贝贝——“小黄鹂睡觉醒了,揉揉眼睛,掸掸左边的羽毛,掸掸右边的羽毛,摇摇头,腿分开,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好啊!开始做早操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伸伸腿,弯弯腰,……”贝贝随着语言的指导,也跟着做动作,妈妈在一边督促着,教师时不时走过来指点一下。
因是阴天,下午锻炼地点改为教室。教师先请小朋友手叉腰站在圈上,然后教师牵着贝贝的手,找到一个点位,开始踏着音乐的节奏带领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走。一边走,教师一边指导幼儿:“变成小矮人走。”小朋友立刻很高兴地蹲下,变成小矮人走。走了几步,教师又说:“变成巨人走。”小朋友们高兴地站起来,伸长自己的手,迈着巨人的步子走。“转个圈”“变成一只脚的小人走”“用你的小手碰碰鼻子、耳朵、头发”“用你的小手碰碰旁边的小朋友”“用你的小手碰碰地板”“用你的小脚找屁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在贝贝身边,看着贝贝,同时也和她及其他小朋友互动。贝贝一直都在微笑着,和教师碰碰,和其他小朋友碰碰。当教师说“谁最像小鸭子、谁最像小青蛙”的时候,贝贝因为没有小鸭子、小青蛙的视觉形象,不知道该怎么做,就站在那里很仔细地听,妈妈在一边帮助她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感受身体的运动。过了一会儿,她就能够自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了,而且跳得很好。
四、自由游戏
有一段时间,贝贝非常喜欢玩“娃娃家”游戏。教师一宣布自由游戏时间,她就搬着小椅子来玩“娃娃家”了。
贝贝先很仔细地摸了摸“娃娃家”的厨房用品:锅、碗、瓢、盆、铲子、煤气灶具。一边摸一边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得到解答后,开始游戏。在“娃娃家”游戏中贝贝当“妈妈”,贝贝问“爸爸”:“铲子哪去了?”“爸爸”把铲子拿过来,递到贝贝的手上。贝贝打开煤气灶,很认真地给“宝宝”炒鸡蛋吃,炒完后,还把锅刷干净。然后,贝贝抱起“宝宝”,用小勺喂“宝宝”吃饭。这时,“爸爸”去超市买了点东西回来了。“爸爸”先坐下,然后拿出一瓶矿泉水和酸奶递给贝贝说:“给你!给你!”贝贝接过东西,把“宝宝”放下,说:“我也去趟超市。”随即开始喊:“出租车!出租车!”“出租车司机”赶快跑了过来,把贝贝带到“超市”。到了“超市”,贝贝蹲下来,用手摸了摸放在货架上的东西。一边摸,一边问“售货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售货员答:“洗发水、沐浴液……”当摸到一个小瓶子,“售货员”回答“香水”的时候,贝贝停住了。把这个小瓶子拿起来,说:“我要这个。”并问:“香水是用来做什么的?”
五、户外活动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教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户外活动。有的小朋友拿着小桶、铲子、沙漏等玩沙的器具在玩沙,有的小朋友在玩滑梯。
贝贝喜欢玩滑梯。她自己摸索着走到滑梯的台阶处,用手扶着两边的扶手,小心翼翼地走了上来。两个男孩子正在滑梯台阶的顶端互相挠痒痒,玩得不亦乐乎。其中一个男孩的腿和脚挡住了贝贝,贝贝过不去。她先用自己的身子使劲地挤了挤,但两个男孩玩得太专注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她试了几次都不成功后,就直接伸出手来,搬起男孩的小腿,往旁边一挪,空间立刻大了,贝贝毫无阻拦地爬上来了。两个男孩依旧在兴高采烈地玩自己的游戏。贝贝坐到滑梯的顶端滑下来,双脚一落地,就自己站起来,走向入口的台阶处。一个女孩看到,伸出手牵着她的手,两人一起走过去。
反思
从这些白描式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一个特殊儿童在幼儿园具体而丰富的生活,看到一个鲜活、生动的学前融合教育案例,看到学前融合教育怎样保证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参与到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
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儿童都在发生改变:贝贝在变化,在与同龄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慢慢长大,在与同伴的交流和互动中,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健康成长。其他儿童也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调整自己。所有的儿童都成长于具体的生活,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成长、发展。普通儿童如是,特殊儿童更如此。
[1]方俊明.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钋,杜小英.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