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培智学校数学操作活动的实践探索

2015-08-15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智障数学知识材料

● 顾 红

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智障儿童数学学习一般都较为困难,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注意力不稳定、学习效果差等特点。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提供运用其触觉、听觉、视觉以及肌肉感觉的活动或训练,故操作活动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越来越被教师重视。

一、数学教学操作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要求一致

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为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却要求每个孩子都按同一个目标集体操作;或教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不一样的操作材料,却做出同一层次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能力好一些的学生很快操作完,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无所适从的情况。

(二)操作材料贫乏

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因没有时间制作操作材料,故选择一些实物或反复使用很久之前制作的材料。贫乏单调、式样陈旧、反复出现的操作材料会使学生在操作中没有新鲜感,也难以产生操作欲望。

(三)活动材料过多

虽然丰富的活动材料是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但过多的活动材料,特别是新的活动材料突然放在学生面前——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被吸引了,但他们往往只对活动材料本身感兴趣,很难对数学知识产生研究和探索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会发呆,望着一大堆的操作活动材料无从着手。

(四)只重视正规性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堂教育中的正规性操作活动,忽视了课堂外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动手动脑操作、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良好时机。

二、优化操作活动的措施

(一)正确理解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对智障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凡是要教给智障学生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的活动,使教学意图在操作过程中得到体现。同时要尽可能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操作活动、制作操作材料。

(二)精心设计科学可行的操作过程

1.合理运用操作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数学操作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智障学生的特点,充分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根据需要将全班操作活动、分组操作活动、个别操作活动合理运用于各教学环节,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或材料,使他们慢慢地从较低的层次发展到相对高一些的层次。

如在“认识图形(三角形)”的教学中,首先利用集体操作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然后拿出提前设计的体现不同层次要求的操作材料,开展分组操作活动,即“三角形找妈妈”:从多种单一图形中取出三角形,在各种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组合成各种实物图形。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还可通过操作较规范学生的演示、教师的个别辅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

2.设计适宜的数学操作活动材料

教师要紧紧围绕操作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在逻辑性,把教学意图和要求融进活动材料中,充分挖掘活动材料本身的潜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为学生设计的材料为:实物——气球,图片——画着气球分合情况的图片,卡片——数字卡片。先让学生观察气球的颜色,再让他们在图片中找出这种分合情况的图片,最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这种分合结果。也可充分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取的材料,设计符合智障孩子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操作活动。

3.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操作需要

操作活动难易程度十分重要,既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又不能过难,令其寻求不到答案。因而设计的操作活动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操作需要,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选择材料,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例如在“6 的组成”教学操作活动中,要求学生选择两个花朵拼成一朵花瓣数是6 的花。A 组同学的材料是两朵花瓣数为1 至5 中任意一个数的花,自己拼成所要求的花朵(“1+5”“2+4”“3+3”);B 组同学的材料是数量为1 和5、2 和4、3 和3 的花瓣,在教师提示下拼成所要求的花朵;C 组同学的材料就是数量为1 和5的花瓣,拼成花朵即可。

4.精心设计操作活动

操作活动和操作材料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服务于教学,操作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开展的。

如教学“5 以内的点数”时,教师设计给糖果标价的活动(制作点卡)。出示装有3 颗糖果的袋子,引导学生为糖果制作价格单,在白纸上印点子,3 颗糖就印3 个点子,边数边点;然后开展买糖果的活动,有几个点子买几颗糖果。游戏操作活动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经验。

5.注重操作过程的指导和操作结果的评价

操作前,简洁明了的指导语使学生能有效地操作、发现;操作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帮助其克服操作中的困难,使指导落到实处;操作结束后,要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零星的、粗浅的、感性的经验条理化、理性化,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

(三)积极创设相适应的操作环境

1.建立和谐的心理环境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操作活动。

2.重视非正规性的操作活动

正规性操作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非正规性操作活动是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它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如在学生收拾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渗透分类、排序的数学思想。

3.积极创设操作活动区域

课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操作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课后也可将操作活动进行延伸,在教室创设可操作的活动区域,以满足学生和教学的需要。如在学习“5 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在区域角设计了晾衣服的操作角。提供的操作材料是衣服架、5 以内点卡、数字、衣物图片(画有不同数量的点子、条纹或数字),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按衣服上花纹的数量或数字,寻找有相同点数或数字的架子并夹上衣服。

(四)挖掘操作活动的其他教育功能

1.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和结果,既可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要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丰富的题材。

2.良好习惯培养

操作活动中,也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发放学具过程中要教育学生不能哄抢,应守秩序;在操作中不能随意拿他人东西;收学具时要归好类,轻拿轻放。

3.合作意识培养

智障学生必将走向社会,在与人接触过程中,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需要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互相合作,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培养其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智障数学知识材料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