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 绽放教师教学智慧
——以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例

2015-08-15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方玮玮

新课程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数学课程直观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方玮玮

以生为本 绽放教师教学智慧
——以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例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方玮玮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如果没有学生,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学情前测,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创设和谐、民主、融洽的“生本课堂”。

以生为本;生本课堂;学情前测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材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强调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因而创设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的生本课堂显得很关键。学校低年级数学组选择了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来进行课堂观察,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 (一)”第59~60页例题7、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第1~3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研究:

一、积极开展学情前测

学生不是盛东西的容器,也不是白纸,学生是带着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走进教室的,那么,他们对于本节课的知识起点在哪里呢?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认识”“和”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到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方法,可以把要比较的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还学习了直观比较一一对应排列的两种事物多 (或少)几个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到底掌握得怎么样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了学情前测,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直观比较一个对一个排列的两个物体的多少,但是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算法的优化了解甚微。

二、创设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同时还体现了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要求善待学生的差异。

1.联系旧知导入,唤醒学生经验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由于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观比较一一对应排列的事物多 (或少)几个的问题,因此,笔者打算从它入手。在这个环节,我们共同创设了考眼力的游戏:首先课件出示苹果和梨各7个,直观呈现将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梨排列,请学生比一比苹果和梨哪个多。当学生说出 “苹果和梨同样多”后,接着继续出示增加4个苹果,现在呢? (苹果比梨多4个。)追问:还可以怎么说? (梨比苹果少4个。)你怎么看出来的?再次渗透了直观比较的方法。实践证明,设置这样回顾旧知的环节,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本节课与比较多少有关,比较直观的方法是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

2.动手操作,学生合作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的一句话:I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 I do,Iunderstand。意为:我听说了,然后我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句话突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要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生本课堂同样应当具备这些元素,虽然学生已经初步会直观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但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比较的活动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

由于情景中的花片是散乱的,不便于观察,因此,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种花片在桌子上排一排,要求看得更清楚。笔者安排每个学生独立活动,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之前方法的体验不够,不能顺利想到之前导入环节所给出的比较方法,活动效果不太理想,导致之后的归纳环节变成了一问一答,没有顾及全体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在听了戴老师的课之后,笔者找到了答案:

首先,戴老师在设计活动时明确要求同桌开展合作,一人摆蓝花片,另一人摆红花片,这样一来,通过同桌间两人的智慧和互相帮助,很多学生都能够正确、顺利地排一排。正如萧伯纳所说,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还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我们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甚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的其他思想。”这些都证实了合作的价值是无限巨大的。在学生排一排之后,戴老师还请他们交流为什么要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排,使学生产生了 “排一排”的内在需求。而让学生亲历 “排一排”的操作过程,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

三、始终贯彻 “以生为本”

1.课堂上应当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 “课程基本理念”提到: “数学课堂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情况,收集学生出现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答案的多样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多样性”,体现在本节课练习环节的设计中,就足以充分挖掘练习题的价值。例如,同一层次的问题不能太多,可适当变化形式避免学生学习的疲劳。比如, “想想做做”第2题的问题是 “小熊比小兔少跳多少下?”笔者在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怎么问时,有的问: “小兔比小熊多跳多少下?”有的问: “小熊和小兔相差多少下?”还有的问:“小熊再跳多少下,就和小兔同样多?”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发散的状态,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也利于他们自身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3.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拓展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与生活间密切的联系。本节课安排了 “我们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喜欢画画的有15人,喜欢跳舞的有4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一个问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柱.以学定教:凸显数学课堂的生长力[J].小学数学教育, 2014,(7-8):65-67.

(编辑:朱泽玲)

G623.5

A

1671-0568(2015)33-0115-01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数学课程直观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简单直观≠正确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