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的三种方法

2015-08-15湖北省公安县胡厂小学薛春晖

新课程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彩虹主席文本

◆湖北省公安县胡厂小学 薛春晖

文本细读的三种方法

◆湖北省公安县胡厂小学 薛春晖

“语文味”源于文本,扬于课堂。文本细读可以让教师领略到个性化的风景,也能够把学生带入更辽阔的语言密林中,慢慢烹调出“语文味”。

文本;关键点;感悟点;多元

文本细读,就是把文本拆开来读,就是把握文本、阐释文本,可以领略到更个性化的风景,能够把学生带入更辽阔的语言密林,彰显出 “语文味”。细读文本,如何烹调出 “语文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细读关键点

语文教学中既要有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又要有咬文嚼字的学习态度。特级教师王崧舟对文本细读就有这样的见解: “你要徜徉在语言之途,在语言里面出生入死,要沉入词语中。一字一字,一句一句,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来读。”

1.关键词品味

词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没有词,文就无从谈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积累,通过抓住重点字词去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韵味,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初读 《父亲的菜园》,感觉很平常,似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再读文本,新的感悟涌上心头,体会到作者就是歌颂身边普通的劳动者,他们坚强不屈、勇于开拓的精神正是时下年轻人所缺少的。细读文本,发现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都彰显着父亲平凡而又高尚的品格。当一条新修的公路使 “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绿的菜园时,父亲坚毅地说: “要在一块极其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土地。” “坚毅” “贫瘠”这两个词体现了一个敢于挑战、勇于开拓的农民形象。而后他每天早起,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家,冒着暴雨抢救开垦出的土地,当暴雨冲毁了刚开辟出来的土地后又毫不气馁从头开始,更突显出父亲的执著。终于,土地开垦出来了,豌豆苗也长出来了,这原本是收获希望的时候,可父亲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这一地的豌豆全都 “翻”在了泥土里。这是个令人费解的举动,让 “我”疑惑不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关键词语教学,使学生逐渐深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由关键词语感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就不再简单了。语文这门高深的艺术,就是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嚼出味,品出美。

2.重点句品味

有些句子具有鲜明的思想情感,有些句子具有深厚的含义,有些句子生动优美,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研读,慢慢体会,读出其中的味道。老舍先生 《草原》这篇课文文笔非常优美,文中有几句比喻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几句比喻句教学,感悟出草原的人美、景美。比如,学生找出这句话: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他们能说出这是比喻句,那么为什么比作 “彩虹”,而不比作 “花朵” “蝴蝶”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彩虹”是美丽的,颜色很鲜艳,这群草原人民也穿着鲜艳的衣服,襟飘带舞地过来,如同彩虹。可是这样够了吗?不够!还要从外表美再看到草原人民的内在美。此时,教师要进一步引导: “仅仅是衣服美吗?你还看到了什么美?除了色彩艳丽,你还能从它的形状看出什么吗?” “彩虹”高挂在空中,它不同于花朵、蝴蝶,它是一种高尚的美,并且“彩虹”还是架起蒙汉两族友谊的桥梁。老舍先生之所以说这群穿着各色衣服远道迎接的蒙古族人民为 “彩虹”,除了表达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之外,更是为了借 “彩虹”桥体现蒙汉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细读感悟点

教师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如同一张白纸,教学的目的无非是引导他们透过白纸渲染出五彩的画面。新课标改变了以往教学的弊端,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地传输灌溉,而更加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只有充分感知文本,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文本细读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细细地研读文本,产生生命感悟,才能在细读的路上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例如,执教 《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 “我”钓到鲈鱼后的欣喜若狂,再峰回路转,就 “放”与 “不放”的问题和父亲发生激烈的争执。课堂上的黄老师俨然是一个固执的父亲,诉说着唯一一个不放的理由 “禁渔期”,无论孩子们如何争辩:①无人知晓;②机会难得;③又大又美;④只有两小时;⑤失去快乐……他都不为所动,孩子们都觉得特别委屈。学生的情感一被激发,就会深入文本去探究,教学目标便水到渠成。笔者引领着学生一步步透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掘一方土地,引一泓清泉,撒一把种子,无形之中,让道德之花遍地常开。

三、细读多元化

每位教师对文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忽如细雨潺潺,婉约动人;忽又似艳阳高照,光艳迷人,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各有风味。在湖北省公安县胡厂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同是一篇五年级上册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黄老师和笔者的处理风格截然不同,却各有千秋。

笔者将这篇课文分成两大块:感受主席丧子之痛,感悟主席不凡胸襟。先设计教师范读,教师深情地朗读彭德怀发来的主席之子毛岸英死讯的电报,以此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紧接着引导:敬爱的毛主席失去爱子,你能感受到毛主席此时的心境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主席接到电报后悲痛的有关句子进行研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说、不吃、吸烟、皱眉。通过多次引读让学生读出主席的痛苦,以及对岸英的深深眷恋。只有充分感受到主席的痛,才能体会出主席抉择之难,感受到主席的不凡胸襟。在感受主席不凡胸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当主席还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时,有一个两难抉择摆在主席面前,那该不该见最后一面呢?让学生深入情境,充分推敲、感悟,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找出各自的理由进行争辩。学生发现原来把毛岸英运回来见最后一面的理由是如此充足,而主席却毅然决然地把他留在朝鲜,这真是一个 “超人抉择”。笔者继续引导:要做出这个决定谈何容易,主席也曾犹豫不舍,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中感悟出主席也是 “常人之父”。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步深入文本内涵,一点点激发文本价值。

黄老师执教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又是另一道风景。她以 “你认为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与体味主席 “既是伟人又是普通父亲”这一点,她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情朗读,一唱三叹。 “老来丧子之痛真是非一般常人所能理解,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已经是第六位了,此前,主席的5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再读——”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一遍遍的读书声中加深理解,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主席的形象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黄老师善于抓住这篇课文的教学点,并由此拓展到全篇课文,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这样就使课堂线条变得简单,条理也清楚了,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不同的细读创造出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味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悦身心、赏心悦目的,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但课堂教学中,师者的个人风味不等同于语文学科的风味。 “语文味”只有一种,不是百花齐放的个人风味!这好比一道菜,主料是不能变的,加进个人口味,经过烹饪加工才能成为一道独特的美味佳肴。只有立足于文本,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带着疑问细读课文,才能够挥洒自如,才能烹调出 “语文味”,才能回味无穷。

[1]周冬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细读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韦芳.课程教学语境下《项链》的文本细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7).

[3]李肖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3,(6).

(编辑:易继斌)

G623.23

A

1671-0568(2015)33-0113-02

猜你喜欢

彩虹主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席致辞
我最想对习主席说的一句话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