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人文精神激活生物课堂

2015-08-15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邱燕华

新课程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人文精神人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邱燕华

如何利用人文精神激活生物课堂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邱燕华

早在2002年7月4日, 《中国教育报》就曾指出,“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因为很显然,只有具有真正的人文精神,孩子们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可能具有新颖、独树一帜的思想与智慧。”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非常紧迫、重要。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

一、充分研究教材,渗透人文教育

1.新教材在设计编排上体现的人文精神

首先,新教材在编排方面,在文字上,力求亲切自然,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体现了人文精神;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较大突破,除配有大量彩色图片,图文清晰、优美外,版式设计更是美观、活泼,文字生动、优美,导语更是引人入胜。

2.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人文素材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教材删除了有关动物解剖、植物标本制作和某些活体实验等内容,加入了诸如“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技术、社会”等人文性内容,同时,教材也突出了几大人文教育的主题方向,有尊重、热爱生命教育思想的渗透、有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有生态意识的强化,等等。例如,在学生学习了 “人的生殖”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母亲做采访,了解母亲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有多少痛苦与快乐,目的不仅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学会关爱,懂得感恩。对于教材安排的这些内容,教师应尽力把它们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伦理、道德是非。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人文环境

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教学活动的场所、设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教学环境就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乏这样一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那么,怎样让生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呢?

实践发现,清静幽雅、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会使人悦目怡情,身心舒畅,可以使人专心致志,提高效率,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和创造热情。其实,生物教学也是同样道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此,教师就应从洗练语言开始。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每一节课都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助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感情、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充满人性化的教育自然会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真心帮助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从而达到和谐呼应、时起时伏的感情共振。在课堂教学中,课本仅仅是客体,而学生永远是主体,因此,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手段,使学生在理念上、行动上愿意并能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认同和凝聚力,最终产生内化的学习追求。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渗透人文教育

1.在教学过程中可适时插入一些有意义的歌曲

如在教学 “传染病”这课前,笔者便播放歌曲 《健康歌》,在教学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过程中,播放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些歌曲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教育更具人文化,这些歌曲让学生浸染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唱出的就是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他们的人文精神在教与学中便被激发了出来。

2.在教学中应恰当利用艺术手段

例如,教学 “细胞”一节时,可这样组织教学:由教师准备彩色的蜡笔,进入教学主题——“细胞的结构”。之后组织学生挥笔作画,画出教师描述主要特征的基本结构,由画而探究细胞的结构。这样就巧妙地融科学精神于美育、情感教育之中,促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

3.在教学过程中插入故事,激发兴趣

例如,在 “健康地生活”一课中,插入 《秀才见棺材》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一个秀才心里立即 “咯噔”一下,认为遇见棺材不吉利,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后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转念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 “官”又有 “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果然一举高中。在教学中,如教师能用这样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掌握面对困难的处理方法,学生就会对学习的结果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还能有效增强心理素质。

四、多方位的教学评价,融入人文情怀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求、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评判活动。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人文精神,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切忌简单打断、插话或另请发言者,应注意少用或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被肯定,新课标实行 “发展性评价观”,不仅关注结果,更看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了教学评价上的 “人文化”。

《环球时报》有这样一则新闻:中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到美国去进行教学交流,结果当地学生对中国老师上课非常不适应,学生到处乱爬,中国老师非常严厉地拍桌子,大骂、呵斥,结果效果都不明显。然后,他们观摩美国老师的教学,发现老师先是饶有兴致地看着学生玩,然后说:“你们玩了这么久,你们有没有发现玛丽的影子?”大家到处找,满教室找玛丽的影子。后来一个学生说: “玛丽的影子掉在教室外面了。”老师说: “这个学生好,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到外头去找玛丽的影子好吗?”他们就到外头到处找。哎,终于找到玛丽的影子了,就在太阳光底下。就这样,老师顺着自己的思路,把物理课中影子、光线、光源的关系讲清楚了,整节课就在这样嘻嘻哈哈、玩玩闹闹中完成了。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对比,笔者认为,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连续观察与面谈,也可以运用实践活动、个人成长记录、书面测试等方法,这样便于对学生进行全程性评价,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上一个等第或分数,不是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概括。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体现在诸多的具体形式上,比如,生命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主体教育等。在中学生心里,教育的人文精神也在生根发芽了,我国的基础教育正接受时代的挑战,一场 “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这改革的旗帜就是 “人文”。让人文精神来激活生物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教学的需要。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朱泽玲)

G633.91

A

1671-0568(2015)33-0072-01

猜你喜欢

新教材人文精神人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