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例谈
2015-08-15孟海山
孟海山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绿杨小学)
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光有追求“有效”的意识是不够的,关键要在“如何做到有效”的操作层面解决问题。
一、知道应该品词析句,更应知道怎样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做文章,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体现对“有效教学”的追求与凸显,应该成为“追求有效教学”大背景下的一道“主流风景”。
1.探究词语背后的东西
很多教师的课堂都有利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析的意识,都在试图利用词句品析这种“语文手段”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用“语文的手段”品词析句
例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 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在教学“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一句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穿梭”一词是一个品析的“点”,但是处理的方式各不相同,未见有能引导学生准确地讲出词语意思的,更不要说是通过语文课上的“想想说说”等基本形式来组织教学的。如何在教学“穿梭”一词时体现更浓的“语文味”呢?下面的教学片断就很值得借鉴:
师:“穿梭”是说蝴蝶在干什么呢?
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师:它都飞到哪里了呢?
生:一会儿飞到这里,一会儿飞到那里。(边说边做动作呢)
师:你眼前的蝴蝶已经飞起来了。(再次引导,如果学生接着说就不用引导了)你眼前的蝴蝶是怎么“穿梭”的呢?
生: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
生: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
生:一会儿飞到南,一会儿飞到北。
师:你们的想象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这里我改了一句:“蝶戏菜花间。”(强调“蝶”和“菜花”,然后让学生接着说)
生:蝶戏菜花东……
师:这么看来,“穿梭”就是蝴蝶在花丛中——
生:来回(上下)不停地飞。
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用“语文手段”展示了“穿梭”画面的,并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了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知道应该指导朗读,更应知道怎样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应该建立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
三年级下册第18 课《狼和鹿》课文开头有两句话: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郁,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很多教师在执教时,都注重了朗读指导,但仅仅依靠评价语的促进显得相当皮毛,日久,学生定显疲沓之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将学生引导到语言文字的感悟上来。
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请看下面的设计:
师:请同学读读写一百多年前的森林的这两句话。
生: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郁,生机勃勃。
师:这时的森林美吗?
生:美。
师:美在哪里?
生:一片葱郁,生机勃勃。
师:请你再读。
学生再读。
师:能想象这样的森林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吗?
生:有高大的树木,美丽的鲜花,遍地的小草……
师:真美啊! 这一切用这里的一个成语形容就是——
生:生机勃勃。
师:下句谁读?
另一个学生读。
师:知道“嬉戏”是什么意思吗?
生:玩耍、跑来跑去……
师:看来,鹿在林间嬉戏就像我们在课间——
生:嬉戏。
师:把两句话连起来读。
学生读。
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揣摩作者表达时用词的生动、准确,才能做到有效指导,学生的朗读才会体现出对文本的充分感悟,成为对文本的一种理解、一种表达、一种超越。
2.朗读指导应该和感悟人物形象相结合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10 课《螳螂捕蝉》的第一节中“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这段话时,一位老师是这么教的:
师:请一个同学读读这段话,看谁能读出吴王的固执。
学生读得一般。
师:看谁能比他读得更固执?
学生用力读,突出了“谁敢”“处死”等处。
师:这样的吴王固执吗?
生:固执。
师:我们就像他这样读,读出吴王的固执。
这个教学片断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吴王的固执,在感受人物形象上下了功夫。但是,作为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指导到位吗?我们来看看同一教学内容的另一种指导:
师: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这段话中的吴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固执。
师:你认为吴王的固执有什么原因吗?
生:他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
生:大臣们的劝说是建立在“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的基础上的,吴王就会想,如果其他诸侯国不乘虚而入呢?
师:还有吗?
生:吴王是“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并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对,所以他会很固执。
师:如此一说,我们都理解了吴王固执的内心了。请同学来读读课文,看看他为我们读出的是一个怎样固执的吴王。
很显然,这个片断的教学抓住了“吴王固执”这一事件中的几个要点,让学生感悟。从而让吴王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饱满起来。当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吴王的内心时,其朗读所表现的“固执的吴王”就必然是准确而深刻的。
陆其勇.“公开课”的“家常味”[J].中学语文教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