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探究
2015-08-15黄结芳
◆黄结芳
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教学模式探究
◆黄结芳
“导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材和生活为基础,将学法指导作为杠杆,既重视教师的指导、点拨与示范的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能力迁移、自主探究的过程。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其研究价值、课堂实施,并进行了反思。
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教学模式;课堂实施
一、特色与研究价值
1.“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色
文秘专业学生比较乐学而且喜欢说话,而秘书基础的课程内容普遍理论性强,若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觉得无趣易产生厌学情绪。根据文秘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结合秘书基础课程的特色,笔者引用了“导入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此教学模式主要按照“目标引路,激趣导入→独立探索,积极体验→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总结升华,练习提高→课后拓展提升”的流程来开展教学。
2.“导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价值
(1)通过“导学探究”模式让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导学探究”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从教师成为导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在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体验,积极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让学生积极交流互动,集思广益,最后通过总结、练习和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得以运用、巩固、提升,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秘书基础课题的导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强。
(2)通过“导学探究”模式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探索创造能力。传统的中职教学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串讲和理解知识点上,学生自己的阅读时间少,主动探索的机会少。这样,不仅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甚至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和自主能力也被禁锢。通过导学探究模式可以解放学生被禁锢的探索创造能力。
(3)通过“导学探究”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中职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充当听众,师生互动比较少,而该模式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艺术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师,学生是自主探究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配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下面以秘书基础“信息搜集”这节课为例,探讨“导学探究”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1.目标引路,激趣导入
学生有了目标才能避免盲目低效的学习,所以,首先要确定好课堂的三维目标,并以此为指导,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在“信息搜集”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设置的三维目标是:①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收集的内容和信息收集的渠道;②能力目标: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信息搜集的方法;③情感目标:让自己更细心更耐心,并以此提高个人的自信心。
其次,为了有效地构建课堂,必须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此,课堂的导入必须生动有趣,做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他们的思想。在学习本课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影里面有关“情报搜集”的短片,情报搜集与信息搜集息息相关,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2.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逐步地掌握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逐步积累起丰富的积极体验。本节课,笔者在课前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请您从“A.就业方向B.就业率C.就业工资水平D.工作过程要用到的专业知识”这几个方面搜集有关的信息。这个问题对于刚上一年级的文秘专业学生来说比较有吸引力,这是他们很想知道的信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应充分预估学生在学习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适当给予指导,这利于学生独立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这个问题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一个人无法完成任务,于是笔者按照信息收集的渠道把学生分成六大组,分别是信息网络渠道组、行政组织渠道组、科研渠道组、社会团体渠道组、调查渠道组以及媒体渠道组,每个小组通过各自选定的渠道用合适的信息搜集方法来搜集信息 (观察法、问卷法、网络法、询访法、阅读法等),而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需分头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任务划分,独立探索,学生就能掌握搜集信息的渠道并初步学会运用搜集信息的方法,为深入的互动交流奠定基础。
3.互动交流,合作学习
合作教学应成为“导学探究”新模式下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思维互相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组织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出民主的氛围,强化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此环节笔者让每位同学以各自的小组为单位去汇报成果,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最后将小组搜集的信息成果分组在班上汇报。但要注意在学生互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时引导。如学生搜集的信息不会整理,很多都是零碎的话语及没有条理的资料,这时要引导学生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
4.总结升华, 练习提高
经过独立探索再到合作学习,这时候师生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总结就像一线串珠,把前面的重点、难点知识全部串起来,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本环节总结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各小组在信息收集渠道和信息搜集方法上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比如媒体渠道小组主要是通过各种印刷品取得信息的渠道,但学生不会选择印刷品,导致他们反馈回来的问题是工作量非常大,阅读大量杂志报纸一无所获,于是要指导学生要有目的性与相关性,题目是有关文秘学生就业问题的,可以缩小信息搜集范围,参考与秘书相关的刊物即可。
与此同时,练习提高也不可缺少。当堂练习旨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巩固练习时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进一步获得关于这一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便于课后及时而准确地辅导解难。在此基础上笔者接着安排学生做选择题及案例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课后拓展提升
教师通过安排课后作业来实现课后拓展学习的落实,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因此,课后作业安排应从精,注意循序渐进,做到层次性、针对性。如教授“信息搜集”一课时,作为拓展提升,笔者继续刚刚的问题,让每个小组综合所有小组的信息成果,整理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下节课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拓展提升,既把信息的搜集与信息的加工联系在一起,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又顺理成章地导出下一课。
三、中职秘书基础课“导学探究”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的课堂必须合理地分配时间。在“导学探究”的新模式下,教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学定教”,而不是把课堂作为个人的讲堂,教师的作用则作为学生学习之路上的明灯,引导学生去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合作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适当的方法引导,优化学习环节
在“导学探究”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当然尤为重要,这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但是在引导的同时要注意留有空间给学生发挥,不能拘泥于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方法,从而禁锢学生的新思维新方法。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去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而且自以为成功,但恰恰是这些所谓的“经验”扼杀了学生的智慧与创造。比如,在“信息搜集”这一课中,传统教学认为通过法、询访法、网络法和阅读法等信息搜集的方法来解决,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有一个小组选用观察法,他们到附近的企业去观察秘书工作的情况,这种方法可能会耗时费力,但往往获得的信息是最直接与真实的,教师不应该责备他们方法笨,反而应当鼓励他们。所谓“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教师平时可以收集学生好的学习方法,集中在课堂上推广运用,将每个人的“科研成果”转化成“课堂生产力”。每位学生适合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选择的方法。
3.变虚假活动为真实活动
在“导学探究”的课堂模式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小组合作、小组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索能力与实际组织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组织过程中,却容易课堂表现很热闹,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没有得到培养。在个别严重的时候甚至是会出现虚假活动、低效活动登上课堂的情况,活动的内容、方式乃至演出的学生都是经过事先安排的,只是在课堂上按照一定的步骤走过场就可以了;还有的是小组讨论频繁进行,却没有深度的思考。改革教学模式并不是形式的变化,也不是以是否具备讨论来进行评判的,而是要以学生是不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学有所得、有没有掌握相应的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来作为评判标准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要参与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之中,根据学生情况对预设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在教“信息搜集”时,学生的小组交流互动气氛不错,比较热烈。但教师在巡堂时要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点,有没有达成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4.追求“导”的高效和个性
教师开展的“导”要从具体学情出发并具备自己的风格,所开展的活动要以有效为目的。在“导学探究”的模式之下,教师的导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如导趣、导学、导做;如让导学、助学、参学的作用得以发挥;如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调控、张弛有度;如通过趣味引导、对难点疏导等等。总之,教师的“导”要有效率,有个性,要能够根据具体的需要来对教学结构进行重组。
最后,需要明白的是“导”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需要“导”。“导”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的全面传授,而是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功的合理训练,重在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核心知识的良好迁移和学生科学思想的合理培植。“导学探究”课堂教学之路还很漫长,还需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和不断变革,使之更加完美,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1]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荣生.语文教学课堂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编辑:秦俊嫄)
黄结芳,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文秘教学或语文教学。
G712
A
1671-0568(2015)35-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