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学五书·唐韵正》对“家”字的考证

2015-08-15张翠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韵文古音顾炎武

张翠伟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音学五书》是顾炎武研究音韵学的力作,包括《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五本古音学论著,《唐韵正》是其中卷帙最多、顾氏用力最勤的一部。顾氏以广博、详实的考证材料,逐字考证了《唐韵正》中字的古音,对后世的古音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论证过程

顾炎武以考证的先秦古音为标准,纠正《唐韵》的古韵注读。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先在押韵字下注明其在《广韵》中的反切,然后再注明他认可的古音读法,之后运用大量先秦两汉以至隋唐时期的诗歌韵文材料、通假材料、异文材料、古注材料等来证明自己的古音观点,通过一系列的论证,从而证明押韵字的读音,并说明其音变发生的时代。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下面就顾炎武对《唐韵正》中“家”的论证观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二、论证材料

前人都提到顾氏的《唐韵正》罗列材料丰富,令人惊叹,但该书究竟用了哪些材料来考证古音呢?下面对这些材料进行举例总结和归纳。

(一)顾炎武运用了大量的诗歌韵文材料来论证“家”字的在上古音中的押韵情况

这些诗歌韵文材料涉及了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

(1)先秦时期的诗歌韵文材料: 《诗经》《楚辞》《吕氏春秋》《左传》和春秋战国时代的先秦诸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例如,《采薇·首章》:“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说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玁狁打仗。此处中“家”与“居”为韵,“居”为见母之部。《楚辞·离骚》:“羿淫游以佚田兮,文好射夫封狐。国乱流其鲜终兮,促又贪夫厥家。”此处中“家”与“狐”为韵,“狐”为匣母鱼部。《庄子·让王篇》:“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真”与“身”为韵,“余”与“家”为韵,“苴”与“下”为韵,“余”为鱼部。《鸱鸮·三章》:“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此处“家”与“据”、“荼”、“瘏”押韵。“据”、“荼”、“瘏”都为鱼部。《墨子·尚同篇》:“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此处中“家”与“夫”押韵。《韩非子·扬权篇》:“有国之君,不大其都;有道之臣,不贵其家。”此处中“家”与“都”押韵。“都”为端母鱼部。

(2)两汉时期的诗歌韵文材料:扬雄《逐贫赋》、东方朔《诫子诗》、张衡《东京赋》、《后汉书·虞美人传》、《史记》《易林》、《急就篇》等。例如,《史记·孟尝君传》:“冯谖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此处的“家”与“鱼”、“车”为韵。《易林·否之观》“天之奥隅,尧舜所居。可以存身,保我邦家。”此处的“家”与“居”为韵。《吴越春秋》越王夫人歌:“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此处的“家”与“都”为韵。《越绝书·纪策考》“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此处的“家”与“躯”为韵。《易林•贲之乾》“八口九头,长舌破家。帝辛沈湎,商灭其墟。”此处的“家”与“头”、“墟”为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韵文材料:《玉篇》《晋书·列女传》《宋书·范晔传》等。例如,《列女传·陶答子妻讼》“独泣姑怒,送厥母家,答子逢祸,复归养姑。”此处的“家”与“姑”为韵。在这些材料中“家”字主要与“孤”、“余”、“都”、“鱼”、“车”、“躯”、“姑”、“居”、“躯”、“头”等字押韵。这些字中“居”属于之部,“头”、“躯”属于侯部,其他均属于鱼部,古音“家”与“居”,“头”、“躯”是押韵的,这些字的上古音是相同或相近的。而通过系联法可知他们的古音是可以通押的。

(二)顾炎武利用了大量的异文材料来论证

这些异文材料也涉及了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例如,《雨无正·七章》“谓而迁于王都。曰余未有室家。”我劝你们迁到王都,你们却说没有家住。这里的“家”同本义表示屋内、住所的意义。

《绵·五章》“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这里的“家”为引申义房屋。

《墨子·尚同篇》“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治理天下之国,如治一家,使今天下之民如使一人。《史记·孟尝君传》冯谖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冯谖唱到,长铗归来吧,吃饭没有鱼。长铗归来吧,出门没有车。长铗归来吧,没有用以养家的东西。这里的家为家庭、人家之意。

《易林·否之观》“天之奥隅,尧舜所居。可以存身,保我邦家。”奥隅为尧舜的居所。可以存身,保佑我们的国家。这里的“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

《王绰传》“绰兄弟皆呼嫡母为家家。”《琅邪王俨传》和士开谋,发至尊,剃家家头使作阿尼,又后主泣启太后曰:“有缘更见家家,无缘永别。”又俨呼曰:“乞见家家,尊兄!”此处的“家”为称谓重叠词,为嫡母意。

《楚辞·离骚》“羿淫游以佚田兮,文好射夫封狐。国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后羿淫于游观而好田猎,他所欢喜的是在山野外射杀封狐。本来是淫乱之徒该当得没有结果,他的相臣寒浞更占取了他的妻孥。”这里的“家”指妻。

按汉东方朔《诫子诗》“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圣人处世的道理,行、藏、动、静因时制宜,有时华彩四射,神明奥妙;有时缄默蛰伏,莫测高深。他能随着万物、时机的变化,用最合宜的处世之道,而不是固定不变,也绝不会拘泥不通。”这里的“家”指固定不变的,拘泥不通的。

扬雄《逐贫赋》“汝枉六极,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是加。匪惟幼稚,嬉戏土砂。居非近邻,接屋逢家。”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你是六种极讨人厌的事物之一,应该远离人间,好好在人迹罕到的地方待着的,或者像犯了罪的犯人一样,老老实实受到管束的。你跟我又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地方,现在干吗偏偏跟着我呢,不请自来,挥之不去呢,你这样长期跟着我究竟有什么不轨的企图?这里的“家”指临近的房屋,邻居。

班彪《北征赋》“隮高平而周览兮,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汉书叙传》文陆枣野,武作《瓠歌》成有平年,后遂滂沱,爰及沟渠,利我国家。这里的“家”指“家和国,亦指国家”。

张衡《西京赋》若夫翁伯、浊质、张里之家,击锺鼎食,连骑相过,东京公侯,壮何能加?巳先之矣。这里的“家”指学术或艺术流派,大家。

(三)顾炎武利用古读材料来论证

例如,《玉篇》“家”本音“姑”,今音“加”误。胡三省《通鉴注》曰:书大家,今人相传读曰姑。何孟春曰:“家”与“姑”同音。《崔达拏传》乐安公主曰:“唯阿家憎儿。”“家”并音“姑”。陈第曰:“家”本音“姑”。这些都说明“家”与“姑”读音相近或相同。汉曹大“家”读作“姑”后转而音“歌”。陆机《前缓声歌》以家与歌、波为韵,今乃音加声之遁变也。这段古注材料主要说明古代“家”、“姑”、“歌”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歌”属于歌部,“家”、“姑”均属于“鱼”部。因此,“姑”与“歌”古音相同或相近。

三、论证方法

考证字音的方法有很多种,《音学五书·唐韵正》中对“家”字古音的考证运用了如下几种方法:首先,文献考证。顾炎武运用了大量的文献材料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例如,先秦儒家经书:《诗经》《左传》《楚辞》。先秦诸子百家:《老子》《管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这一类材料除了《老子》通篇都押韵之外,其他都不是专门的韵文,所以资料都比较分散。两汉史书:主要是《史记》《汉书》。两汉文集:《易林》《列女传》等这一类材料最杂也最多,其中《易林》的体例是四字一句且押韵,它占的比例最高。字书及训诂资料:《急就篇》《玉篇》等。总而言之正如江永对顾氏的评价“考古之功多”。

四、总结

关于对“家”字的考证,顾炎武的观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家”反切字为古牙,上古音姑。在文献中与孤、居、车、都、躯、怒、祸、头、鱼、余等字押韵。说明这些字的上古音相同或相近,能通押。而根据同声必同部的理论,“躯”、“头”属于侯部,其他的均属于鱼部。因此,鱼部与侯部语音相近是可以押韵的。其次,顾炎武认为“家”上古音为“姑”,音“加”为后转音。只是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存在不同读音。今山东青州以东犹存此音“加”,张家庄、李家庄之类皆呼为“姑”,至幽蓟之间则又转而为各矣。

[1] 顾炎武.音学五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王力.清代古音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34-35.

[3] 马祖熙.袖珍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20.

[4] 刘勰,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50.

[5] 陈春林,魏宏伟,吴智勇,张国臣.大道至简 把人生当作一项事业去经营·中国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466.

猜你喜欢

韵文古音顾炎武
红色的风景(布面油画)
赛牦牛(布面油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明清拟话本小说征引韵文的嬗变轨迹
《韵补正》“不合者”研究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顾炎武“拜师”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体系的幾個問題
顾炎武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