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共新闻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众

钟 敏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公共新闻作为新闻传统领域里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在国外,一直以来被看成公众追求民主,表达民主的一种新闻媒介形式,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形式,也是不同意见进行交换的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因此,公共新闻得到人们的追捧。

一、公共新闻概述

“公共新闻学之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罗森(Jay·Rosen)认为,新闻记者们不能仅仅是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发布,还需要引导公众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来,“虽然不是每一个公民都会成为记者,但是每一个记者都能够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迷你型的公众群体。”“网络上的新闻交易,意味着一种新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每个读者都能成为作者,而且人们对新闻的这种‘消费’是在他们更主动地寻找正在发生的新闻,有时候还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1]通过他的阐述也基本上把公共新闻的内涵分析清楚了,也就是说公共新闻是由新闻记者发起,并能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对新闻话题形成互动,以各抒己见的表达形式让新闻话题得到解决,体现出新闻的公共特点。

在《中国公共新闻及发展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生杨悦在研究了国外公共新闻发展以及表现特点后,对公共新闻的特点有这样的阐述:“公共新闻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要以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公共事务中,发起公民的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2]其实这也是公共新闻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原因,其建立在受众和公共事务基础上的传播特征,不失新闻的客观性,又能让新闻的内涵得以深层次、多角度的发掘,让新闻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从而借助新闻完成公共问题的讨论,提高公共问题的关注度,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国公共新闻发展现状

21世纪初期,在国外已出现了近20年的公共新闻被引入国内,成为新闻传播领域里一支新的传播力量。在此我把我国公共新闻发展现状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对公共新闻的理论研究现状;另一方面是我国公共新闻在实践传播过程中的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2004年,蔡雯的《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和李青藜的《美国的公民新闻事业》出现在《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一期中,这两篇理论研究被认为是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开始。

在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公共新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015年4月8日前,仅在中国知网以“公共新闻”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就可以查到包括“公共新闻”的文献资料138,479条。有对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的,如沈里一的研究生论文《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是共生的关系,公共新闻是对民生新闻公共领域的发掘,“民生新闻的本质是突出一种民本取向,它代表的是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反映发生在百姓之中的新闻事实。公共新闻的本质不仅仅是反映了新闻事实本身,还包括媒体对社会生活的主动介入和能动性改变。”[3]从而实现对社会公共领域有所构建,融合社会多方观点,提升公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在这些文献中,还有对公共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环境进行阐述的。例如,刘聪的《论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运作的社会基础》中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交流在信息环境下实现得更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需要媒体进行引导,需要媒体转换原来媒介的角色,实现协调等功能和作用;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公众参与意识,这些意识需要进行引导,需要进行讨论,所以说人们公共意识的变化也为公共新闻提供了实践的客观环境;而政府为适应社会发展进行了政务公开也为公共新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公共新闻得以实践的客观环境,虽然这在理论上对我国公共新闻的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的分析,但是还是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媒体从属于行政机构,还缺乏实践公共新闻的客观条件。还有其他文献对我国实践公共新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也有对公共新闻对我国实现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同时不乏对我国公共新闻与美国公共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文献。可以说,在理论研究上对我国公共新闻的分析已经相对比较全面,虽然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公共新闻的实践还存在着诸多的客观问题,但是对于公共新闻的价值以及意义大多数都持有肯定的态度。事实上,我国公共新闻的实践也证明了公共新闻离开了资本主义国家所提供的“民主”环境,依然能适应不同社会体制的需要而表现出其价值与意义。

(二)公共新闻在我国的实践情况

公共新闻在国内实践的开始被公认为是2004年5月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进行的干部公选直播,在这次新闻报道中,把人们关注的公共问题通过新闻节目的形式报道出来,让人们了解公选的现场和公选过程中候选人的各种表现,并通过短信和公开电话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广大民众无法直接参与到现场中来,但是群众代表真正发挥了作用,并且最后的公选结果与公众的心理预期保持高度一致。这个直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成为我国公共新闻实践的榜样。

公共新闻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公共参与为主要表现形式,这样的新闻节目越来越多。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山东电视台《民生直通车》、广东电视台《DV 现场》等等,其中典型的新闻案例在近几年也是层出不穷。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广佛五金城里2岁的小悦悦被两车碾压后经历了人间最冷漠的7分钟,经过的18个人一一视而不见,最后在一捡废品的陈姓婆婆帮助下才得到救助,因时间上的耽搁,小悦悦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给了公众深深的思考。杨澜在微博里说:“一个弱小的生命,她没有伤害过谁,却承受了那么大的伤害,这是她的家人之痛,我们这个社会之耻。现在她终于不必受苦了。”腾讯微博以“伸出双手,让温暖传递”一句话,提醒广大网友们爱心与温暖要像微博一样去传递,各大媒体都以小悦悦的经历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公众一方面对事件中出现的人进行谴责;另一方面也在参与事件的分析和讨论,为什么18个人视而不见,社会怎么了等等。公共道德缺失,爱心缺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行事的准则吗?特别是南京2006年彭宇案之后,这种准则表现得最为突出。彭宇作为一个见义勇为者扶起了在公交站台上倒地的徐姓老人,但却被对方认定为使老人摔伤的肇事者,最后经历了一年多的司法审判,以4万多元的赔偿金结案。这个审理结果有人称让中国的道德后退50年,特别是法官在法庭上把推理作为审判的依据,让人们对于这一类事件有了高度的戒备心理,特别是在不断地扶人,不断地引发争端的情况下,公众的神经弦绷紧了。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这些公共话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公众的参与让这些话题不断放大,引导了公众,我们需要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遇到类似事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2011年723高铁撞车事件后,白岩松对铁道部所表达的安全理念进行了深刻的评论,在评论中他有这样一个对比:“我们不能把技术是先进的,就等于合格,就等于我们拥有信心。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验答案是否先进,监督是否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如果综合下来的运营能力是先进的,我们才可以说,它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才会有信心。举一个例子。例如,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去说呢?说他心脏功能40岁像20岁一样,肝、肺都是40岁像20岁一样,你觉得他身体好极了是吗?但是他弱智。你能说他是健康的吗?只有当他各种身体器官,包括智慧、大脑全部是健康的,我们才可以得出健康的结论。因此,只有技术是先进的这一点不能说是合格的,也不能等同于信心,需要一个综合运营下来,给予我们一种先进的感受。”[4]通过这样的类比,引发全社会对高铁安全的讨论,同时把公众关心的列车安全问题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铁路不断提速的情况下,如何让安全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是铁道部说安全就是安全的,需要给社会一个交代。

类似以公共事件为核心报道的新闻可以说在近些年来有很多,如2012年由工业明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媒体报道的张艺谋超生事件、2014年年初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安全问题等等,通过媒体报道引发了大量讨论与关注,因这些新闻事件涉及公众的利益,所以便成为社会性的话题,成为公共新闻实践的内容。这些公共新闻的实践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们思维观念变化,充分地体现出其媒体价值和舆论导向作用;同时满足了社会过程中人们对一些关心问题的进一步了解的心理需求,公共新闻同时也是公众对自身权益主张的一种途径。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上述举例是公共新闻在我国实践中的一些具体表现,虽然公共事件最终的解决或许不完美,但是让人们看到了公共新闻所带来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公共新闻所搭建的平台,让公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更能让公共问题的解决顺应民意,实现更好的民意表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公共新闻在中国的实践虽然在时间上比较短,但是社会经济和文化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让公共新闻有了很好的生存空间。

三、公共新闻在中国的发展趋向

在未来,相信公共新闻在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首先,公共新闻虽然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失去一些客观性,但是不管是近几年还是放长远来看,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会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地提升,特别是公共新闻涉及面广、影响巨大,这就会让新闻从业者成为公共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把关人和引导者,这样公共新闻的客观报道就会得到保障。其次,在习主席的带领下,我国改革不断地深入,公共事件需要媒体进行报道,以形成正确的引导。因此,公共新闻所搭建的信息交换平台成为未来新闻媒体必须要面对的事情,需要发挥媒体在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媒体的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最后,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特别是通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以公共新闻为突破口,实现媒体、社会、公众、信息等多方的交换与互动,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观念,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公众思想观念的变化来看,公共新闻未来在中国的实践空间会更多,价值体现会更充分。

[1] Rosen Jay.Terms of Authority[J]. C01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03(10).

[2] 杨悦.中国公共新闻及发展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沈里一.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新闻1+1[DB/OL]. http://xiyou.cntv.cn/v-111ff8a8-b75d-11e0-b474-a4badb4689bc.html . 2011-07-25.

[5] 郭大轮.直面中国公共新闻的三大问题[J].中国电视,2007(02).

[6] 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J].国际新闻界,2004(01).

[7] 李青藜.美国的公民新闻事业[J].国际新闻界,2004(01).

[8] 刘聪.论公共新闻理论在我国运作的社会基础[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8(09).

猜你喜欢

公众
微信公众号
袁方:让公众更早地用得起好药
微信公众号
我自己的公众号
当黑足鼬开了公众号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海报设计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