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市场应对P2P渗透之策
2015-08-15郑楚彬
文 / 郑楚彬
有着“野蛮”成长经历的P2P,如今尝试进军“水很深”的保险业,注定以灰头土脸方式草草收场。
P 2P频现兑付危机已不是新鲜事,而这种危机事件正在逼近保险业。近日,金赛银事件爆发,因保险营销员参与高收益产品销售而使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深陷其中,管理风险的保险业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据《北京商报》报道,目前,为了获取额外的回报,众多保险营销员正在通过各种渠道销售P2P产品。同时,非保险营销员也打着保险公司的旗号大肆销售P2P产品。据了解,有保险公司要求所有代理人签承诺书,如果发现代理人在本公司销售任何非保险类金融产品,将被解除代理合同,甚至开除。
近几年来,P2P行业发展一直处于野蛮状态,虽然兑付危机不断,但至今已经形成了3000多家平台的市场规模,其历史累计成交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央行已指定银监会作为P2P行业的监管部门。
当然,P2P快速发展的原因,与其非常规的获客方式息息相关。P2P行业除了大额砸钱挖掘培育市场外,还凭借高额利率,千方百计从金融市场同行中直接截客,不仅成功从传统商业银行侵占了部分定期、活期存款和理财产品市场,还一度从证券市场抢走大量投资客。如今,P2P凭借某些不正当的手段从保险市场抢占客户,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只不过,保险行业采取了坚决反击的方式加以应对,通过严厉处罚兼职销售P2P产品的保险代理人等方式,试图狙击P2P的野蛮攻击。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交易私密性普遍较高,保险公司普遍很难实现制裁违规代理人的目的,相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P2P渗透进入保险行业的营销乱象仍将存在。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目前的抵抗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因为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原则,只要风险基本可控,历来是价高者得。虽然从目前来看,确实有一部分投资人是由于受到了保险代理人的游说,才从保险公司取走资金投资P2P产品。但是,要相信投资人普遍都是理性的,他们的投资决策,必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地权衡风险与收益之后才做出的,何况P2P产品其实是一种契约性金融产品,所有涉及利益和风险的条款,都会直接呈现在合同上,保险营销人员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诱使投资人投资,实现目的的可能性极小。这应该也是之前P2P从银行、证券市场争抢客户时,没有受到同行坚决反击的重要原因吧。
由此可见,投资人从保险市场转移资金进入P2P市场,更多的情况下,完全是一种资本逐利的自然反应,即使保险营销人员不推销P2P产品或者非保险人员不打着保险公司名义截走客户,相信投资人迟早也会主动投奔收益更高的P2P市场的。
那么,面对P2P行业近乎野蛮的抢占市场行为,特别是在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银监会即将出台P2P行业监管细则,P2P行业日渐规范,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当下,保险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笔者认为,保险行业与其反击,远不如反思。虽然同行是冤家,但是,同样作为金融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保险行业,更应该像银行和证券行业一样,和P2P行业采取合作共赢的姿态,而非一味抗拒。虽然我国目前对金融市场主要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乃是国际大势所趋,保险和P2P行业,最终极可能融为一体。实际上,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了,部分金融机构也已经实现了银行、证券、保险三者业务混业经营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目前,保险公司最好从自身产品方面寻找原因,尽量通过研发新产品,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回报率,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才能有效保住并进一步壮大既有市场份额。否则,即使P2P行业无法瓜分保险市场,也难保新的金融工具出现后不会将其客户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