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区中园”过度失衡

2015-08-15新产经马鸿飞

新产经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特色化特色产业开发区

文 / 《新产经》记者 马鸿飞

伴随接踵而来的问题,“区中园”发展将面临诸多新挑战。

从开发区转型角度看,“区中园”发展新模式更像是一条引线,牵引着诸多园区在新常态下谋变发展。转型创新力度不容忽视、未来巨大发展空间正愈发明显。尤其是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集群化”、服务设施“公用化”、招商主体“多元化”等方面效应初显。

与开发区相比,“区中园”即是产业特色园区,建设中带有新机制、新发展、新突破。在业界普遍看来,秉承“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发展理念,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将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招商引资的强势平台。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能够迅速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优势板块经济和规模辐射效应,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区中园’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地方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增强了针对性,更拉长增粗了特色产业链条,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曾表示,“区中园”,是按照特色化、差异化和关联化的发展思路,在开发区内高标准建设单元式、集成式园区。目的是让开发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试水以园带区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不过,当“区中园”正在成为开发区和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水平重要高地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对背负着彰显产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区中园”能否在遍地开花成长势头中呈现百花竞放的良好发展态势,正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毕竟,对于边建设边发展的“区中园”,目前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这就需要我们要加强互动与研究,尤其是开发区规划与设计者,须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梳理清楚将要培植的产业特点、特色,积极寻找结合点、把握合作机遇,为“区中园”的发展指明方向、铺好道路。

从组织实施到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一定影响。不少“区中园”针对各自的特点,的确引进有龙头项目,也对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和特色发展形成一定效应。但是,对于所形成产业而言,依然难上规模,而且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集聚和有特色仍相差甚远。细究,由于地方发展冲动导致片面追求“区中园”建设速度,而忽略了对特色产业的注重程度,在此背景下,新培植起的主导产业,则往往是在地方推崇的跟风与复制下应运而生。

表面上看,虽然一些开发区彼此之间均释放出“不求所有,但求发展”的产业情怀,但实际上,为追求各自整体再上水平、上规模的目标,建设“区中园”承接特色产业时,却暗自对产业发展保留“你有我也有”的发展意识。这就造成了同一区域间产业定位雷同的“区中园”数不胜数,这会让仍标榜自身产业发展有特色的地方,成为产业雷同案例中一块实足“笑料”。

正是因为部分开发区重申请,轻建设,没有利用好“区中园”这个招商载体和招牌。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有的“区中园”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满足于面上工作,没有真正深入进去,致使招商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区中园”的发展。

“按照‘企业集群化、产业链条化、园区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的思路,对开发区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构建‘功能分区、项目连片、产业集聚’的园区新格局。”针对这一尝试性做法毋庸置疑,但如何沿循这一轨迹,实现健康、阳光成长则是关键。唯此,对于今后遍地尽是“区中园”的发展大势中,各自做到促进相关产业在“区中园”内集聚,实现企业集群式发展、以“区中园”的快速发展带动开发区上档次、上水平。

猜你喜欢

特色化特色产业开发区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