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词基本意思 探寻古人思想情感
2015-08-15王祥兵
王祥兵
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仔细分析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古典诗词考题的设计,着眼于“阅读”的整个过程,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认读理解层次,二是分析综合层次,三是鉴赏评价层次。可见,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意思,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跨越言语形式,读懂字面意思
1.解码诗歌语言,化凝练为丰富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的共同追求。诗人们的毕生追求,造就的最纯粹唯美精辟的诗语,如何让其内涵一步步显露,对读懂诗歌很重要。读诗时一定要结合这些词语的语境意义,注意其中使用的各种手法,对诗人的细腻丰富的情感做深切的体味。如赏析“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要明白,这儿的“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闹”,在这里诗人采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了杏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灿若云霞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补足省略跳跃,连片段而成篇
古典诗词多省略跳跃,理解古典诗词省略跳跃主要依据上下文意、联想想象,合理推断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有许多省略跳跃。面对这几句诗,依据题目《秋思》、结尾句“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就不难推断出这几句诗所描绘的应该是诗人漂泊所见到的景物。据此,发挥联想想象的能力,就能补出省略跳跃的部分:枯藤缠绕在老树上、上面栖息着乌鸦,一座小桥横跨在小溪上,岸边有几户人家,在苍凉的古驿道上孤独的旅人骑着瘦马缓缓地走着,迎面吹来阵阵秋风。这样我们运用补足省略跳跃的方法连片段而成篇,很容易就把这首精炼的诗读成了意蕴丰富的散文,从而能比较容易地读懂其字面意思。
3.理顺颠倒词序,改艰深作平易
古典诗词为了音韵、对仗需要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很普遍。有很多诗句只要把词序理顺了,句意便迎刃而解。理顺颠倒的词序,主要根据诗句的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应为“看孙郎,亲射虎”。这只能根据基本词语、从连贯的句意中分析:既然是“亲射虎”,如何又是“看孙郎”呢?只有理解成“看我像孙郎(即孙权)一样,亲自射杀老虎”才能与上句通顺衔接。
二、跨越含蓄障碍,把握古人情思
古典诗词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言简意丰,并且大多有写景内容。因而,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表达多是隐性、含蓄的,少外向、直白的,这是我们体悟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一个很大的障碍。要跨越这一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古典诗词原生态的各要素来把握。
1.注意古典诗词的冷暖色调
诗言志。既然言志,总有让人把握的路径。很多古典诗词可以通过把握冷暖色调来体悟其情感。一般来说,冷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暖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欢快的。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我们通过其中的“渚清”“沙白”“落木萧萧”等词语能很明显感受到贯穿全诗的“冷”色调,进而就能感悟到这首诗是表达悲伤之情的。结合诗歌中“作客、多病、独、霜鬓、潦倒”,就能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抒发的是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2.关注古典诗词的叙述要素
虽然古典诗词为了音韵的需要而颠倒词序,又因讲求凝练常有省略跳跃,但只要留意,往往能找出古典诗词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述要素。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体悟出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
例如: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读完这首诗,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时令——秋天的晚上、地点——京城里的客居之所、人物——诗人和家乡故人、事件——聚会宴饮。了解了这些内容,很容易体悟到本诗的主旨——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朋友之情。
在体悟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时,把古典诗词的冷暖色调和叙述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效果会更好。如李涉的《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通读全诗,我们很容易察觉到这首诗的色调是“冷”的,感悟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的。再结合这首诗的叙事要素,时间——夜晚、地点——武关、人物——离开京城远赴他方的诗人、事件——再宿武关夜晚的所见所闻(乱山、寒溪水)。这样,我们就能很明确地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在高中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中,如果能帮助学生跨越阅读习惯的障碍,在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意思上多下些功夫,不仅能使学生在答题时有的放矢,更能使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符合其教学的本质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其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