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考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错误
2015-08-15朱丽锋
朱丽锋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因此,许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偏,一旦偏题,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2分(满分70分)。那么,审题过程中有哪些常见错误呢?
一、摘取材料中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
例1: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2013年南京二模卷)
分析:此则材料许多学生仅仅根据材料中妻子批评车夫说“然而你的心意却自以为很满足”,就匆匆立意为“不可安于现状”或者“要有大志向”,结果偏离了题意。这个立意为什么不正确?我们试想一下,车夫的妻子要离开车夫是因为她嫌弃自己丈夫做着低等的工作吗?是因为车夫身份低下才要离开他的吗?车夫的妻子是希望自己丈夫有上进心,也去做一个宰相或者大夫吗?显然不是。车夫的妻子看见了身为国相的晏子志虑深沉,面无喜色,想想这个扬名诸侯的国相竟然如此的谦卑而不沾沾自喜,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小小的车夫却露出了趾高气扬的神色,妻子觉得很替他惭愧,所以才提出要离开。因此,阅读材料时必须通盘考虑,不可以断章取义。
例2: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玥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2013年苏锡常镇二模卷)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于是有一些学生立意为“学无止境”。而事实上,此则材料的关键句应该是最后那句“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秦玥飞来到农村并非是要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他的目的是想要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出一份力,这是一个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试想,如果秦玥飞来做村官是为了完善自己在农业上面的知识,那么如果有一天,他想要完善自己在天文学方面的知识,是不是就要去宇航局工作呢?
二、抓住文中某一个词句,另起炉灶
例3: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钻石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平时人们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为宝贝。现在你跟我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然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2013年江苏南通一模)
分析:材料中钻石说了一句:“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很多学生的立意是“正确对待别人”。学生在看材料时没有仔细看这句话所在的位置,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到,材料中的对待其实是“借助”的意思,钻石虽然和石头一样不会发光,但是钻石可以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彰显出自己的价值。因此,断章取义地把材料中“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理解成要尊重别人,要有宽容的胸怀,要正确对待别人等等显然都偏离了材料的意思。
三、一味求新,违背作者(命题者)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4:当断臂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够取得普遍的赞赏。
分析:这则材料中,通过“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这两个贬义词就可以判断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因此可以立意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材料中包含的情感倾向,立意为“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就明显偏离题意了。
例5: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在高考中,“反弹琵琶”的危险系数比较高,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避免。
总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时,要全面理解作文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提炼材料的主旨;抓住对象,根据关键词句,由果溯因,悟出道理,分析立意;再读材料,把握中心思想,检验所选立意是否符合材料意图,避免断章取义,甚至脱离材料;联系实际(社会现实、自身情况),筛选立意,构思文章。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审题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远离“缘木求鱼”的悲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