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2015-08-15张瑜
张 瑜
在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知识的分数比例越来越高,这向高中生提出了更为实际和迫切的要求——学好文言文,同时也使高中语文教师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一、构建生动而充实的课堂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师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恰当的教学手段,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在这两方面做足功夫。
1.教师加强自身的古文修养
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何况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储备都很丰富,教师应该拥有的不止是一桶,也许应该是一口井。而就古文教学而言,研读古籍,修习经典就是掘井的过程,经史子集、天文历法都应该有所涉及,不求对每一辑每一篇都熟读成诵,至少能掌握大部分经典,对一些古代基本的天文地理、礼制风俗、历法官职等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应关注古典知识的现代解读和传播,注重文化和传统精神的传承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时代变迁的冲击和衍变,要对经典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和消化,这才是弘扬国学、恢复传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对文言文足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个难题。文言文的语法习惯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有的句子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望而却步,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发挥创造力了:利用相关的背景材料、历史关联等去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兴趣去学。
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几位历史上的谏臣,被挖心的比干、被追杀的赵盾,被流放的屈原等等,这些忠臣直谏敢言的下场,会使学生对批龙鳞、逆圣听的邹忌和触龙的故事更好奇,更感兴趣,从而认真学习课文。也可注意古今对比参照,比如讲到文言文涉及的一些礼制法度,可以把一些热播的古装影视剧里的情景拿来对比一下,让学生找出穿帮镜头或不符合古制之处,学生都会很愿意参与并有兴趣去探究古文里所包含的文化知识。
二、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由于应试的要求,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容易陷入固定、僵化的模式,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对于那些本就陌生的词汇、句式死记硬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一定要诵读而非默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以及左半球中的各个与语言有关的组织,构成一个言语生成和感知的复杂网络,即使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清楚书中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诵读使他们熟悉古文的语言环境,渐渐培养起语感。高中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背诵高中课本中那些更经典、语法形式更成熟的篇目,语感会更强烈。
除了课本中学过的篇目,教师应多推荐其他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经典文章,要求他们自行学习,多翻译多接触,多读多背,逐渐对于文言文常见的词汇、句式和结构烂熟于心,印象深刻且能举一反三。接受新的文言文时往往能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进行探究。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古文教学决不能填鸭,学生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一篇古文前可以先进行预习,多查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学习文言文预习很重要,很多文言文中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及背景,对课文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比如《国语》跟《左传》同是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互为补充的作用,而《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史书中一些人物的事迹在《史记》中也可以相互佐证,在学习这些史书里的篇目时就可以进行扩展阅读,横向联系对比。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很多高中生在翻译课文时都依靠类似《高中文言文全解》之类的教辅材料。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不闻不问,而是应该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不怕出错,不求绝对正确,有难度才更有挑战,只为训练提升自己阅读翻译古文的能力。
如上所述,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得到重视与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古文教学中的种种难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