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兴趣为导向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2015-08-15齐宪未

语文天地 2015年1期
关键词:直观导向课文

齐宪未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展示、充沛情感的课堂注入和合理课堂活动的设计等手段,确立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现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确立教学以兴趣为导向的必要性

哈贝马斯在其重要的论著《认识与兴趣》一书中主张: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旨趣(knowledge interest)。这里的旨趣等同于兴趣。正是基于认识论上的这种哲学归纳,兴趣才在人们的生活、阅读和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如此重要。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兴趣”为导向,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思考,在兴趣的导向中锻炼能力,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从心理学发展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探究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心理驱动力,是个体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的倾向姿态。兴趣作为动机,其动力来源于心理目标的激活或形成;兴趣作为一种基本情绪,则产生于信息建构过程中心理目标的变化。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对于兴趣教学的研究在中外也是早有涉及。

兴趣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教学中的愉悦因素,来诱导学生的心理需要潜能,以求学生心理倾向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共鸣,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坚持和延伸。实践也同样证明,只有具有兴趣的教学和导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他们对于未知的世界和知识,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在这一年龄阶段,加强兴趣教学的运用,为他们更乐于去认识世界、接受知识,更具有创新意识也是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确立以“兴趣”为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以兴趣为导向的措施

1.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通常能给人带来愉悦的身心,让人在轻松和欢笑中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多处于紧张的学习和接受课程信息的状态,让我们用一些更为形象直观和生动的知识和例子,去打开学生的心门,从而让学生在笑声中提高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减少疲劳,这对于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是相当有必要的。

例如,我们在讲授《赤壁之战》时,为了更好和直观地了解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在讲到他们的年龄时,我们就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较:“事实上,周瑜在年龄上比诸葛亮大六岁,也就是说,当诸葛亮还在南阳做‘待业青年’自学成才之时,周瑜却已在孙权帐下执掌帅印多时。”这段话把现实中的“待业青年”“自学成才”放到诸葛亮的身上,就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从而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解说中,在学生的微笑中使知识得到了很好的传授。

2.直观形象的教学展示

从人的认知角度出发,形象感知比抽象的语言表达更具有效果。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充分地遵循这一基本的人类认知规律。特别运用影视、课件、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创造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示中,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意境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图文并茂、音形结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多媒体的运用是文学形象得以充分展示的最重要手段。例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水浒传》中的片段和画面,那些气势磅礴、精彩的画面瞬间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而后武松的那种英俊豪气、镇关西的那种肥胖凶蛮、市井生活的那种热闹等都让学生对课文的情节有了更为直观和明了的理解。这堂课从始至终,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在讲授《敕勒川》时,笔者也在轻音乐的伴奏中,展示一幅幅辽阔壮观的草原景象,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具体的意境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理解作者创作的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身临其境、陶醉于大草原美景的真切体会,自然趣味盎然,兴奋百倍。

3.情感的充沛投入

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直接体现了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共鸣。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理应在自我情绪调整和融入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身体、表情展露一种真挚和热烈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去感染学生,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和潜在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投入。兴趣不仅指学生要有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要先有兴趣,再通过情感的表达,把这一兴趣进行有效的传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其实也就是情感教学,因为每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是充满情感的文章,只要把文章中的这种情感表现出来,也就基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而其中文章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或有着至美的人情世故,或还有着优美的背景风光,等等。

在情感传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朗读。朗读是情感表现的最好手段,言为心声,只有在抑扬顿挫、收张结合的朗读中才能真正地体会作者内心流露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人在理解课文的主旨精神和内涵时不出现偏差。如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要注意上阕和下阕之间情感的变化,上阕要用一种抒情和浪漫的语气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下阕的语气则要回落、低徊,要用慨叹的语调去回顾历史,去对历史人物进行一种评价,最后再用有力的、激昂的语调去歌颂当前为革命建功立业的先行者。这样的合理朗读安排就能让学生在声调中领悟到文章的要义,在声音中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4.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

语文教学活动是对课本内容的现实注解和实践体验,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围绕不同的情节来演绎文章情节,从而让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在各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创新的平台,就能发挥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育创设更为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直观导向课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偏向”不是好导向
背课文的小偷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