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人才成长路径探析
2015-08-15沐卫萍范文卿
沐卫萍,李 莉,范文卿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经济发展超越国界,与别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的经济发展过程。通过产业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以及人才国际化等途径逐步融入国际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对外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的生产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大大提高了国内商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逐渐确立了其贸易大国地位。国际商务人才出现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尤其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实施,提出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加快培养多双边外贸谈判人才,要高度重视外贸职业教育。商务英语人才是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掌握一般商贸运作知识、熟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但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英语人才大量短缺。因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素质要求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好转,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外向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与国际业务直接相关的商务英语类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将有利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
(一)较好的英语能力
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从事涉外商贸工作的前提。外向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一般需要具备扎实的英文功底,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较高的专业英语文献资料阅读和翻译水平,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和较为突出的口译、笔译能力,并能独立承担中小型涉外活动的现场翻译工作,能独立完成日常和商务活动中的函电往来。[2]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
外向型企业与外国客户进行交流,更多需要的是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而非单纯的日常交流。因此,作为商务英语类人才绝非仅仅具备了基本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就能适应并胜任外向型企业的相应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虽然团队不能自发地提高生产效率,但具备良好团队合作能力的团队成员是发挥团队效率的基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员工,外向型企业也不例外。
(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外向型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必不可少,要求能够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熟练掌握中英文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技能,如在网络上寻找客户、发布信息、商务谈判等。
二、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济国际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外向型企业不断涌现,商务英语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但企业内商务英语人才在数量上、层次结构上以及综合素质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商务英语人才缺乏
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除,国际需求稳步回升,我国经济也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货物服务贸易与投融资领域的全方位高水平深层次开放,以及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都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外向型企业依靠低价的低素质劳动力将被更多具备高素质的技工和熟悉国际商务活动、通晓英语的双向性人才所取代,企业将需要更多的这类人才参与到生产、管理和服务中来。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趋紧,专业型人才及对外开拓型人才尤其缺乏。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发展需求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二)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紧缺
经济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企业对人才学科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外贸或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外向型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高层次要求。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人才层次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外向型企业中商务英语人才不光在数量上不足,人才的质量也得不到满足。7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对眼下高校毕业生有着这样的印象:过于专业、单一的知识能力结构,贫乏的知识面,牵强的应用能力,短时间内不能胜任本职岗位。[3]高层次商务英语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其一,在一些如钢铁冶金、陶瓷、服装的中小外向型企业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使用英语的不多,而金融、电子、IT、通讯等行业中能够使用英语的人才也很紧缺;其二,即便有些企业招收了不少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原因,大多毕业生所接触的教学资源相同、智力水平用功程度差不多,导致他们的专业水平相差无几,不能形成能满足各行各业、各层次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格局。此外,普通的中小外企对职工英语水平要求不是太高,却对商务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而恰恰这样的既懂英语又懂商贸业务的人才是表面过剩而实际短缺。
(三)适应具体岗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照外向型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发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中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商务英语类人才适应具体岗位的综合素质略显不足。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缺乏、沟通技巧有限的问题,不仅如此,有部分毕业生还存在着对工作的期望值与能力不匹配、责任心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抗压能力差等问题。
三、商务英语人才短缺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岗位职业素养不高已经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高素质商务英语类人才的缺乏,将严重影响地方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甚至进一步影响一个城市甚至国家的经济国际化进程。
(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当前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一般在英语能力的方面基本能满足企业日常需要,但相应在从事外经贸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部分人在担任日常接待工作方面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缺乏独立处理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这类毕业生到外向型企业就业,企业无法直接使用,必须经由中短期培训或由专门人员来“帮带”,从而直接和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二)企业跨文化沟通障碍
在当前的外贸从业人员中,熟悉外国文化、精通外语的已不在少数,但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却频频出现因缺乏多文化视野而导致业务失败的现象。[4]一般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会涉及英美国家文化,但在外向型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打交道的国家范围相当广,虽然很多情况下受到交流语言的限制,大家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进行合同文本的签署,但不同国家的人受其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其行为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商务英语人才从事外经贸工作方面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而此种素质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企业与其交易合作对象进行交流时产生跨文化沟通的障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风险预警能力低
大部分商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侧重于其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其未来就业岗位的复杂多变性,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未涉及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知,更不会在风险认知、防范上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少数人由自身的兴趣爱好对此进行关注,并具备相当的敏感性之外,大部分人在这方面是不具备风险预警能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无法及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这必然大大降低企业的风险预警能力。
(四)企业处于市场竞争劣势
我国加入WTO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入了对外贸易的行列,少数企业独占出口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人才是重中之重。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外向型企业竞争获胜的法宝。因而,如果企业招募的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不足,则可能会大大影响企业的产品、技术优势发挥,甚至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企业经济及信誉损失
外向型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处理不仅仅需要商务英语的知识,更多的是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函电应用能力,合同与信用证应用能力,单证业务和跟单业务的处理能力,以及报关、国际货运、国际结算业务的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一般除商务英语的交流能力之外其他方面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带来的实际业务工作能力不足,则极大可能导致企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及信誉损失。
四、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外向型企业中,对涉及到商务英语业务的人才制定培养规划,需要企业、高校和员工“三位一体”,共同协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企业、高校与员工的“三赢”。
(一)以企业为核心,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类人才适应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多的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商务英语人才应该具有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5]所以培养员工的跨文化意识是培养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应科学定位,统一规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教化功能,针对外向型企业员工的工作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培训,侧重引导具体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立足学校教育,夯实专业基础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应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指导,即使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根据职业标准要求,优化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由基础英语技能、商务理论与技能、商务英语实践技能构成的课程体系,凸显职业性。同时,可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创建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构建校企合作的双主体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做法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学校结合社会需求合理选择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对学生实施培训及考核,切实保证持证学生具备该证书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第三、四年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课程,由企业派人授课,或由学校专业课老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操练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三)员工自我规划,主动提升个人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学习的定义有四个要点:一是学会生存,适应压力,适应变化,适应环境;二是学会沟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主动去影响别人;三是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适应信息化;四是要学会技能,适应职业生涯。外向型企业的员工,特别是商务英语类人才,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存在较大差异的多元文化,要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必须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例如:充分发挥网络语料库的作用,语料库是商务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应用工具,员工利用在线的语料驱动平台,不断扩充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短语、语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语料训练模块,提高商务英语话语构建能力。同时,要求员工具有忧患意识,把个人前途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自我加压,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实现职业化。这个规划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个人实现目标的措施及需要企业提供的帮助。规划之间应环环相扣,相互包含。每个阶段结束,员工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计划和现实的差距,提出计划调整或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打算。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员工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施,日积月累,会形成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拓宽员工自身的职业空间。
五、结语
外向型企业商务英语人才的成长是多方位的,需要企业、高校和员工个人“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以企业为人才成长的主体,企业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提供组织和环境保障;以高校为人才成长的主阵地,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员工个人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趋势主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更好地实现人生职业化。在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外向型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外向型企业和高校都必须积极探索人才的培养路径,才能实现社会、企业、高校、员工的多赢局面。
[1]白心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J].企业研究,2010(10):73-74.
[2]邱月.我国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精英的素质要求及其现状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188-189.
[3]吴艳红.河北省涉外企业外语人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13(3):163-164.
[4]张宁,索燕京,吴泽华.外贸企业对员工进行商务英语培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1(30):201-202.
[5]赵亚玲.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