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视角下的《易经》研究进展

2015-08-15杜瑞霞

语文学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荣格易经周易

○杜瑞霞

(张家口学院 人文社科系;张家口学院 学生工作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被称为“大道之源”和“众经之首”的《易经》,近年越来越受到心理学者的青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易经》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易经》独特的哲学思维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研究者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对《易经》展开了系列的研究。[1]11-14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学视角下的《易经》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一、《易经》思想的心理学阐释

已有研究关于《易经》思想的心理学阐释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部分研究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的论述,如申荷永与高岚通过《易经》和《易传》中的“心”字及其意义、《易经》卦象中的象征等方面,对《易经》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心理学思想进行了阐释。[2]348-352徐仪明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易经》中“心”与“思”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易经》中“心”范畴的含义表现了自觉的主体心理意识,反映了心理世界是多样和复杂的,而“思”的含义反映了殷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高级心理活动思维进行初步探索。[3]630-632

其次,部分研究从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某一卦的含义论述,如刘恒从心理学角度对《易经》坤卦中“直方大”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认为“直方大”中蕴含了心性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即包含对内心本然状态的认识以及个体与外界和谐统一的心理学思想。[4]48-53李伯聪从性心理学角度对《易经》中咸卦和艮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认为咸卦和艮卦描述了“足恋”这一异常心理现象。[5]29-33

二、《易经》与荣格分析心理学

关于《易经》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为荣格心理学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如高岚与申荷永论述了《易经》对荣格分析心理学思想的启迪,认为根据《易经》提出的“共时性”原理是“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思想在荣格理论中的体现。[6]219-223汪新建与俞容龄认为荣格“共时性”原理与《易经》“感而遂通天下”的思想相通,荣格的原型理论受到了《易经》阴阳辩证观的影响,荣格与《易经》的对话实现了心理学领域东西方文化的对话。[7]107-110

三、《易经》思想与人格心理学

《易经》思想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部分研探讨了《易经》中的理想人格或积极人格的分类、价值及其形成途径。如燕国材将《易经》中的理想人格归纳为奋发有为的积极态度、与人和乐的积极情感和自我节制的调控能力等18 种特质[8]312-318;赵玉强从卦爻吉凶与文化心理、天道、人事与愿景等角度论述了《易经》中的希望品格及其文化价值。[9]87-96黄雨田和汪凤炎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易经》中的积极人格及其形成途径,认为“感应万物”积极人格形成的前提,“反身修己”是积极人格形成途径的根本。[10]99-104

其次,部分研究探讨了《易经》人格模型的构建。如姜桐祖根据《易经》64 卦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提出了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周易人格模型,该模型包括64 种人格类型,对应于《易经》64 卦。[11]17-34曾维希与张进辅对周易人格模型与在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麦氏人格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种人格模型都受到易学质变逻辑的影响,周易人格模型是中国化的麦氏人格模型。[12]14-17

四、《易经》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性研究

首先,一些学者针对《易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何治清论述了《易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认为《易经》在积极暗示、调整心态、激发潜能和期望成功等方面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启示。[13]92-95邓伟也对《易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对《易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论述,并尝试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14]82-83

其次,一些学者针对《易经》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艾晓玉从心理咨询的理论依据、心理咨询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和心理咨询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易经》思想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启示。[15]96-98张志刚对《易经》思想与内观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共时性、内省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论述了《易经》思想与内观疗法的相通性。[16]89-92

再次,一些学者针对《易经》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赵方强从《易经》的生命周期观和权变观阐释了其中蕴含的组织心理学思想,并从刚柔并济、居安思危和义利合一等方面论述了《易经》对组织文化的指导作用。[17]18-21吴九君从品德、认知、言行和意志等方面论述了《易经》中蕴含的职场心理学智慧及其对职场新人的积极启示。[18]68-74

五、结 论

首先,从以上几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易经》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徐仪明曾提出了易学心理学,为《易经》与心理学的融合研究提供了整合性的思路,他指出易学心理学具有系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信仰性于科学性的统一、哲理性与应用型的统一、诠释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等特质。[19]90-96这就表明心理学视角下的《易经》研究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也表现在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论证性研究,而量化的实证研究则较少。再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学的量化研究方法,如调查法和测验法等进行相关的量化研究。其次,以往心理学视角下的《易经》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易经》的义理研究,关于象数的研究较少,再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进行相关的研究。

[1]赵方强.对《周易》的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几点浅见[J].心理学探新,2007,103(27).

[2]申荷永,高岚.《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J].心理学报,2000,32(3).

[3]徐仪明.易经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J].心理学报,2004,36(5).

[4]刘恒.《周易》坤卦“直方大”的心理学含义探微[J].周易研究,2008(6).

[5]李伯聪.咸卦和艮卦的性心理学解释[J].周易研究,2004(2).

[6]高岚,申荷永.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J].心理学报,1998,30(2).

[7]汪新建,俞容龄.荣格与《易经》: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心理学尝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8]燕国材.《周易》的心理学思想及其在先秦的发展[J].心理学报,1994,26(3).

[9]赵玉强.《周易》的希望品格及其文化价值[J].周易研究,2009(4).

[10]黄雨田,汪凤炎.《周易》论君子的人格素养及其形成途径[J].心理学探新,2013,33(2).

[11]姜桐祖.周易与人格[M].三联书店,2004.

[12]曾维希,张进辅.周易人格模型与麦氏人格模型的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6,26(4).

[13]何治清.《易经》心理学思想在现代心理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2).

[14]邓伟.《易经》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代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4).

[15]艾晓玉.《周易》咨询心理学思想的现代审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4).

[16]张志刚.内观疗法与《易经》思想的相似相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1(3).

[17]赵方强.《周易》之组织心理思想初探[J].心理学探新,2006,26(4).

[18]吴九君.《易经》中职场心理学智慧[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3).

[19]徐仪明.试论易学心理的特质[J].湖湘论坛,2010(5).

猜你喜欢

荣格易经周易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赢创AEROSIL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液荣获2020年荣格涂料技术创新奖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甜甜的“蝴蝶茧”
荣格用温暖点亮孩子梦想
王冬龄作品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周易》与《孙子兵法》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