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襄阳方言称呼语“俩娃儿”
2015-08-15杨琳
○杨琳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在襄阳方言中,“俩娃儿”[liA214uAr]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称呼语,由于“俩”没有对应的汉字,因此借近音字“俩”来记方言读音。“俩娃儿”在襄阳方言中有两种用法,一种用于指别,表示“女孩儿”,与表示男孩儿的“儿娃子”相对应,侧重于区分性别,如:
(1) 他姐姐又生了个俩娃儿。
(2) 那是个俩娃儿,不是儿娃子。
另一种用于称呼,作为对年轻女性或小女孩儿的称呼语,如:
(3) 俩娃儿,你几岁了?
本文重点分析“俩娃儿”作为称呼语的结构方式、组合能力和语用特点。
一、“俩娃儿”的结构方式
“俩娃儿”是附加式合成词,是“词根+词缀”形式,由词根“俩”与后缀“娃儿”组合而成,其中词根“俩”表示女性。
在襄阳方言中,“娃儿”是很常见的词缀,由词根语素“娃”意义虚化而来,因此含有“小的,可爱的”附加意义。襄阳人在很多常见小动物的名称后也都会加上词缀“娃儿”,如:狗娃儿、猫娃儿、猪娃儿、羊娃儿、鸡娃儿等等,给人一种可爱而又亲切之感。
二、“俩娃儿”的组合能力及语用特点
(一)“俩娃儿”单独使用
在襄阳方言中,当说话人不知道对方女性姓名的时候,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通常直接称呼对方为“俩娃儿”。如:
(4) 俩娃儿,请问下中心医院朝哪儿走?
此时的“俩娃儿”含有“小的、年轻的”附加意义,带有一定的亲切的感情色彩。但是这一称呼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仅限于年长者对年幼于己的女性的称呼,通常用于年轻的未婚女性或小女孩儿。年幼者对年长于己的女性是不能使用的,否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不符合长幼有序,尊重长辈的礼貌原则。
(二)“俩娃儿”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
“俩娃儿”也可以与其他的词语组合使用,常见的几种组合方式如下:
1.那+俩娃儿。在“俩娃儿”前面加上指示代词“那”,通常用于陌生人间的非面对面的交流中,“那”起到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指别作用。此时的“俩娃儿”不带有特定的感情色彩。如:
(5) 那俩娃儿,你买了菜还没给钱呢!
2.小+俩娃儿。在“俩娃儿”前加上“小”,它的使用对象范围就大大缩小了,仅限于年龄较小的女性,也就是小女孩儿,当人们不知道她的姓名时通常直接称呼她为“小俩娃儿”,带有“小的、可爱的”附加意义和“亲切的、喜爱的”感情色彩。如:
(6) 小俩娃儿,来,到这儿来坐。
3.姓+俩娃儿。这种格式与前面几种格式有所不同,它是熟人之间对年幼女性晚辈的戏谑的称呼。称呼的对象是有名字的,但有的长辈不愿称呼其姓名,而直接以“姓+俩娃儿”相称,如:“张俩娃儿”,就如同称呼一个肥胖的熟人为“张胖子”一样。由于这种称呼多少带有一些不礼貌,因此现在很少听见了,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人们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姓+俩娃儿”这种称呼的对象同样仅限于小女孩儿,对于成年或已婚的女性就不能用“俩娃儿”了,而改称为“俩子”[liA214r],“子”读为舌颤音,如:“张俩子”。
4.序数+俩娃儿。这种格式也只用于熟人之间。一家生了多个女儿,为了免去记名字的麻烦,很多长辈就直接按顺序以“俩娃儿”相称,如:
(7) 二俩娃儿,你妹妹四俩娃儿考上大学了没?
这种称呼通常带有一定的亲切的感情色彩,同样只限于长辈对年幼的女性晚辈的称呼,通常女孩儿成家以后就不能再称“俩娃儿”了,而改称“俩子”,如:“二俩子”“四俩子”。
三、“俩娃儿”与“俩子”的异同
在襄阳方言中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女性称呼语“俩子”[liA214r],它与“俩娃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下面就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结构方式相同。二者都是附加式合成词,都是“词根+词缀”结构。
“俩子”中的词缀“子”在襄阳话中通常读作舌颤音,与“桌子、椅子、裤子、梳子”的“子”是相同的词缀,语素义完全虚化,没有什么特别的附加色彩意义。
2.都用来称呼女性。无论是“俩娃儿”还是“俩子”,都适用于女性,都是长辈对不知姓名的晚辈女性对象的称呼。
(二)不同点
1.适用对象不同。“俩娃儿”只能用来称呼小女孩儿或未婚的年轻女性,“俩子”用于称呼已婚的女子。如前面介绍的“姓+俩娃儿”格式和“序数+俩娃儿”格式,如果称呼的对象结婚了,那么就应改称为“姓+俩子”和“序数+俩子”,如张俩子、二俩子。
2.使用条件不同。“俩娃儿”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在用于背称时通常要在前面加上“这”“那”等限定成分,使指称对象变无定为有定。如:
(8) 那俩娃儿又病了。
(9) 这俩娃儿眼睛长得好看。
“俩子”不能用于面称,只能用于背称,前面通常也要有限定成分,如:
(10) 那个俩子昨儿的又来了。”
(11) 你认得卖西瓜的那个俩子吧?
3.感情色彩不同。“俩娃儿”在使用时通常带有“可爱的、亲切的”感情色彩,是对称呼对象的友好的称呼,而“俩子”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现出对称呼对象的不礼貌、不尊重,因此面称是不能用“俩子”的,在襄阳方言中对陌生的青年女性比较尊重的称呼是“姑娘”。
正因为“俩子”本身带有一定的不尊重色彩,当人们在对指称对象进行指责、辱骂,或表达强烈不满情绪时,通常会使用“俩子”来称呼对方,前面还往往加上“死”构成“死俩子”。
(12) 死俩子,你莫回来唦,回来干啥子!
如果指称的对象是小孩儿,有时人们会在“俩”和“子”中间加上“娃”,构成“死俩娃子”,此时的“子”读轻声,不读舌颤音。如:
(13) 这死俩娃子咋做出这种事!
(14) 死俩娃子,你跑哪儿去了?
近些年,随着“美女”一词作为称呼语在全国范围的广泛流行,襄阳本土的称呼语“俩娃儿”受到巨大冲击,使用范围已大大缩小,对于小女孩儿还是直接称呼“俩娃儿”,但对陌生的年轻女子的面称已更多的被“美女”所取代,市区内已经很少听到“俩娃儿”这样的称呼了,在城郊及农村地区还在部分使用。
[1]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2005(2).
[2]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