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015-08-15李健
李 健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施学讲课堂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个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获得一定的发展,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积极合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教师个人的表演秀,而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舞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反观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包讲到底,学生只能安安静静地听、认认真真地记,现代文阅读也好,文言文翻译也罢,都是教师借助教参向学生一一讲授。如此,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成为“工业化生产”,气氛死寂,学生的兴趣不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才能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构建奠定基础。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如学习《十八岁和其他》,学生对“十八岁”是如何理解的,对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有什么看法,这就可以通过话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再如《鸿门宴》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然后以历史故事导入。如此,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习时才会变得积极。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如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在明确秦晋围郑的基础上,以分角色表演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和临危受命、不避艰险的性格。再如教学《拿来主义》,以“‘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谁更好”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更好地体会其本质。在语文教学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喜欢并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气氛。
二、创设问题,引导合作
课堂教学不是单向的“我讲”“你听”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只有通过互动,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生成自己的体悟,形成构建。同时,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生成体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然后再通过互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深化,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挣脱“讲授式”的束缚。
以教学《祝福》为例,先引导学生自读,并在小组内交流梳理情节,初步把握小说的内容,然后围绕祥林嫂这一重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对其外貌的变化进行分析,如初到鲁镇时的样子、再到鲁镇和临死前的样子,在分析外貌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句段,然后交流作者所采用的描写方法,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并加以补充或讲解。如在祥林嫂的形象刻画中重点在其眼睛,文中分别用了“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眼光分外有神”“眼睛窈陷下去”“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等来对其进行刻画,而这也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变化过程。如此,以问题作为引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给予点拨,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更利于体验生成。
三、关注差异,面向全体
高中语文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所说的学生并不是教学中一些教师所认为的“尖子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不可否认,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存在客观的差异,但却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忽视他们。有效的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就要懂得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并鼓励他们,让他们逐渐喜欢语文课,参与到其中,能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断地获得发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人本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有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课堂中表现不够积极,表达交流中也不会主动参与,对于这些学生,不应冷漠对待,而要多了解他们,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引导和激励,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
其次,无论是目标的设定,还是练习的设计都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如自读过程中,对基础稍好的学生,要求其能在读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内容,而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只要求其能读后大概说出内容即可。同时,也要注重在评价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重从简单的语言评价转向量化评价方式,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制定评价标准,依据标准来评价。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解放思想,实施课程改革,践行学讲方式,把“讲堂”真正变为“学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生成,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