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情境,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效率
2015-08-15丛菊红
丛菊红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各种方法导入情境,让学生感知情境,便能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一、导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入情境,有了较好的开始,会对接下来的语文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使用多种方法来导入情境,如背景导入或者用讲故事的方法来介绍一些和文章背景、作者等有关的知识,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更加贴近文章,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六国论》这样难度较大的古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从而增加对课文的领悟,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战役,这样便能让学生对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除此以外,设置悬疑也是一个导入新课的好方法,用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究课文的内容,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到阅读的情境之中。如在学习《奇异的自然》时,教师将一些大自然中的神奇现象讲给学生听,并且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大自然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这样便促使他们更好地阅读课文,自己去探究问题。
直观导入法也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法可以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一起使用,通过给学生展示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能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课文设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让学生欣赏话剧《雷雨》的片段,看不同剧种《雷雨》的剧照,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雷雨》被话剧、沪剧、歌剧等不同的剧种分别演绎,它究竟有什么艺术魅力,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呢?”这样先声夺人的直观导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导入课文能够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感知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情景之中后,还需要让他们继续感知情境,更好地阅读文字,感受整篇文章。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情境,尤其是那些富有韵味的古代诗词,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知作者创造作品时的感受。如在学习《琵琶行》的时候,让学生一边聆听琵琶凄婉的声音,一边朗诵诗文,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情怀。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更能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让学生朗读全篇,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设置讨论情境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索,通过让学生概括课文情节、给课文分段等方法也能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时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罗密欧和朱丽叶这样的人物形象的,人物性格具有什么特点,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有什么关系等。这样的讨论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充分地领悟全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升华情境,探究文字内涵
对于一些重点课文,只是简单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显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知文字的内涵,感受到文章的精华。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通过逐字逐句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师不要采用这样的方法,而应该通过更加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来促使学生自己探索文章。
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课文的时候,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地理解课文,如“作者如果得到光明的话,打算去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作者在丧失光明的情况下,感知到了什么,是否感知到了普通人感知不到的东西”等。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感受盲人的生活,让学生蒙上眼睛,靠着触觉来避让自己面前的那些障碍物。做完这样的情景感知游戏,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将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之中,学生就能在亲身经历之后感悟光明的美好,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情境升华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深层次内涵,还能够实现一定的内化,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
由此可知,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促进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探索课文,在阅读中思索、探究,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