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图是不可忽略的语文教学资源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4期
关键词:青蛙语文课程课文

马 玲

文质兼美的语言、色彩鲜艳的插图、设计精巧的练习,构成了苏教版语文教材独特的风景,形成了语文教学丰富的资源。然而,走进语文课堂,往往只能看到师生围绕文本内容大做文章,那一幅幅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插图如同虚设。如果课文插图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没有丝毫帮助,为何要精心设计、描绘?翻阅着教材上一幅幅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笔者能感受到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显然,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插图只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插图应该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只是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罢了。

《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该如何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呢?笔者经过思考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插图往往是和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插图往往表现的是文本内容重要的部分。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以形象感知为主,插图生动逼真的形象往往比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借助插图创设情境,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习课文语言打下良好的铺垫。

在低年级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出示第一幅插图:“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熟悉的动物朋友,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插图上的青蛙正在河边出神地看着远方。

紧接着,教师出现第二幅插图:“你们看,这时候的小青蛙来到了哪里?它有什么变化?”学生惊奇地发现小青蛙已经来到了山上,正在张大嘴巴笑呢。在学生观察完两幅图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看着青蛙有了如此的变化,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小青蛙情绪的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插图突破难点,增强学习自信

编入教材的课文虽然都是名篇佳作,但毕竟都是出自成人之笔,小学生阅读、理解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点。插图因其形象的表现方式,往往能巧妙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位老师在执教《秋姑娘的信》这一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看着插图理解“裹上冬衣”中的“裹”的意思,就巧妙地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难点。

老师让小朋友观察图画上小朋友在做什么,并模仿他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像图上小朋友这样用东西缠绕就叫“裹”。“裹”的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难点。如果教师只是抽象地将词典的意思告知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字。借助插图中小朋友“裹”的动作,让学生先有个形象感知,教师再加以引导,则能帮助巧妙地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该“全盘托出”,而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真正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三、依托插图语言训练,强化学习效果

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可巧妙地依托插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精神特点,让学生观察插图,根据司马迁的表情,想象此刻司马迁的内心互动。由于图画直观性很强,学生通过图画能真切体会到此时司马迁坚定的决心,言语训练水到渠成。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语言发展,选取适当的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发展语言能力。片段中,老师依托课文插图设计语言训练,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积蓄了情感,加上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自然是文思如泉,字字珠玑。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解读教材,而不仅仅是解读“课文”。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插图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悉心揣摩编者的意图,仔细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静止”的插图“活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课文中静止的画面启发灵动的生命,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焕发艺术的光彩。

猜你喜欢

青蛙语文课程课文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小青蛙捉虫
背课文
谁能叫醒小青蛙?
青蛙便签夹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