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5-08-15田安银
田安银
阅读教学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和能力。
一、把握阅读,掌握阅读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以学生的阅读为根本,形成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中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充分感知,充分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到位,学生的语感培养就会训练到位,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运用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张扬,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小学生知识还很少,处在记忆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记忆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优美的文章,教学生体会用词用句的精彩,掌握构思全篇的好方法,这样,学生在读书实践的活动中就能够感受并领悟到好的写作方法,另外,也可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掌握好的读书的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诵读,带领学生用心去阅读,感受作品的内容,倾听作品的阅读方法,在诵读中产生的个性化的见解和感悟。
二、阅读中和作者进行人物对话沟通交流
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而对话。这样不仅是认知的活动,而且也是读者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进行语言文字的练习。学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的潜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发展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内因是产生学习的需要和自己原有语文素养之间的矛盾。外因都是通过内因产生作用,教师要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就要观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三、阅读教学中重视理解和感悟
古语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为重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对文学作品用心思考和感悟,而后还要思考自己的诵读过程,用心品味是否正确,是否理解到位,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实现从遣词造句到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充满色彩、丰富生动的世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阅读好文章,运用文章的真情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准确把握作者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产生读者和作者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形成心灵的沟通和融合。
教师要围绕朗读教学的要求,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要教育学生朗读正确、读流利,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掌握作品方法,学会运用。教师要让学生读出文章的饱含感情的课文和段落,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情境,读出品味。
在读叙事性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将自己的心灵放在作品的文章中,尽力将文章的情感贴近文章的主要人物,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在阅读叙事性文章的时候,要将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中,让自己的感情贴近作品的主要人物,充分感受人物的情感,理解和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内涵。
四、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思考和质疑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因为阅读过程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学生在进入阅读的环境的时候,进入到阅读的作品情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连串的质疑,因为学生年龄小,阅读经验不够,可能无法将问题梳理清楚,一些问题在脑海中就会迅速消逝,就会出现没有疑问或没有感悟的阶段。因此,教师需要研究教材,理解阅读的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疑问,说明学生会阅读和思考了。思考和读书关系紧密。阅读的过程就是把作品的书面语言变成作者个体语言的过程,教师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实现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思考就能提出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解读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并落实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重视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创新和改革,实现以读为本,努力把阅读教学落在实处,全面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