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为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铺路
2015-08-15谢朝刚
谢朝刚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培养阅读能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语言的能力,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从语言文字中培植阅读情感
小学阶段所选编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可读性。只有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所理解,才能认识和感受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情感。如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乌鸦到河边﹑池塘边找水喝”。这也很符合“到处”的一般含义,但是这显然和课文内容不符。我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乌鸦到底有没有到河边﹑池塘边找水喝。读后可知,乌鸦的确找了很多地方,可并没有到河边﹑池塘边去找水。这样,“到处”一词的理解就准确了。
二、从听说读写中增强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听﹑读﹑写的训练相结合,既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指导阅读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叙述的具体内容,然后指导学生认识这个事物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的。启发学生通过词﹑句﹑段﹑篇理解文章的内容来指导阅读,从文章的内容出发,了解作者是怎样叙述的,从而指导学生表达。如在教授《山中访友》一文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认真读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除了课文里讲的,还会有哪些朋友。这样学生不仅能用课文的词句说话,而且能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事物,找出课内外联系的一些内容,使理解课文﹑观察事物﹑训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从词句段篇中重构阅读思维
每篇文章都是由词、句、段、篇优化组合而成的,只有让学生确切了解课文中某些词、句、段的含义,才能真正地把课文读懂。同时,词、句、段的训练,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从文脉着眼。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文章比作地球,就生动地说明了文章的整体性。他说:“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而各部分又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为圆球。一篇文字的各个部分也应环拱于心围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都有最适当的定位例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不可对文章进行生吞活剥,更不能对只言片语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
例如,我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讨论中,学生给出了很多的答案,一是要有正确的生死观,二是要正确的对待批评,三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三点都是作者为了说明中心论点所列举的依据。此时,孩子们并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只是在分解课文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们认真地读课文的题目“为人民服务”,并体会“人民”的含义,接着让孩子们读课文的第一段,从“彻底”和“完全”两词体会“服务”的概念,然后再让孩子们读自己归纳的三点内容。最后“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才被孩子们所理解。
四、从抒发感受中唤醒阅读个性
启发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语文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情感抒发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的喜怒哀乐完全没有了解,教学伊始我出示了一张有着月亮背景的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很多有关月亮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几时有”“月落乌啼霜满天”“小时不识月”“月出惊山鸟”等诗句,而每一首诗中作者所表露的情感学生都能体会到,于是,我就引出了杜甫《月夜忆舍弟》这首诗,让学生去体会诗中的“思乡和思亲”之情。而这种情感正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一连串的情感抒发为下文的学习提供了情感基调。其中很多古诗句的穿插也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打下了基础。
总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程。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的用心辅导,营造阅读的氛围,让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提倡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并把个性阅读和创造阅读结合起来,使语文阅读真正地为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