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
2015-08-15李平
李 平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改善,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必修科目,基本上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语文课,课程安排上语文科目所占用的时间也比较多。但是,许多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时没有侧重点,只是一昧地按照语文课本来读,语文教学呆板无趣,并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学校和老师必须改变这些现状。
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现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案例,提出以下几个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小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就很容易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因此,小学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诱发学生的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以《小镇的早晨》为例,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仔细品味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和“紧张”。从文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2.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是连接学生与课文的关键枢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小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通过自身情感的投入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课文所描述的画面,以此加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虎门硝烟》一文,教师在讲授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朗诵这一段话时要给学生带来欢快、愉悦的感受。“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但但生石灰倒下去。”在朗诵这段话时需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紧张、凝重的氛围。而在读到最后一段“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时,则要凸显出作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使学生体会到不同段落之间的差异,培养阅读的语感。
3.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小学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当学生朗诵完之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徐悲鸿与现在的出国留学生在爱国方面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不断地拓展提问中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4.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来完成。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课堂上给学生制造朗读课文的机会,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名著,不但能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课本照本宣科地朗读,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虽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收效甚微。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拓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渠道,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不断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提高和进步,促使小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和自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