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例说
2015-08-15邢卫国
邢卫国
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容乐观,多数孩子不喜欢写作,或没有写作素材,或没有生活积累,缺乏写作热情。为此,教师当立足课堂教学,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一、激发兴趣,以读促写:给学生一双欣喜的眼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线,放飞“写”的风筝,给学生一双欣喜的眼睛,引领他们发现美丽。例如,教学《燕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填空题:
师: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 )。
生:燕子。
师(故作疑问):填“麻雀”不可以吗?
生(学生想了想,一个学生抢着回答):也可以。
生:也可以填“鸽子”、“天鹅”、“黄鹂”。
孩子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此时,教师话锋一转。
师:如果填“燕子”,怎样描写才能把它写的与众不同呢?
生:像书上描写的,“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这样写就和别的鸟儿不一样了。
师:仅仅是特征的区别吗?你觉得这样写燕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写出了小燕子可爱的样子。
生:是啊!这些写很生动,把小燕子写活了。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大家喜不喜欢郑振铎爷爷笔下的小燕子?
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
师:那好吧!现在我们拿起笔,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种鸟,把它写得“生动”,把它“写活了”,好不好?
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中,教师以读促写,巧妙激活课堂,给了学生一双欣喜的眼睛,不仅带领着孩子们领略了作者笔下小燕子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用自己的笔描绘着自己喜欢的鸟儿,作文悄然生成。
二、增强体验,以读仿写:给学生一对体验的翅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可以从仿写入手,推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学《黄山奇松》,教师开拓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师:我们把目光锁定在迎客松上,迎客松的“奇”表现在哪里?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这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用来“比喻”,将迎客松伸出的枝桠比作主人的手臂。
师:好,那比作主人的手臂做什么呢?
生:用了拟人的手法,欢迎客人。
师:是啊!伸出的手臂是作者眼前之景,伸出手臂是作者的想象,一虚一实将松树写得生动形象。同时,教师(板书“联想”)
师:请同学也选择一种松,先写一写它的姿态,在展开联想,刻画它的神韵吧。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品析语句入手,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语言运用技巧,为学生搭起了仿写的平台,学会表达,感知语文世界独有的语言魅力。
三、挖掘内涵,积极创写:给学生一颗善感的心灵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走过低年级的写话,走进中高年级的作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储备,此时的读写结合可以尝试发展学生的创新写作,可以以文本为素材,进行故事情节的改写、续写,也可以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带着一颗善感的心,提升写作境界,发展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篇短小但饱含哲理的文章,学习这样的文章,收获的不应当仅仅是强大者对弱小者的“保护”。于是,教师挖掘文本内涵,唤醒、启迪,以读推动写。
师:让我们齐读第二段,对照现实,说一说你对“保护”一词的理解?
生:保护就是妈妈为我织的漂亮的毛衣。
生:保护就是爸爸牵着我的手过马路。
师:说的真好,我们在父母的保护中成长,那大家有没有想到,要怎样回报这种保护呢?
生:学会感恩。
生:把这种保护传递下去,让每个弱小的人、动物、植物都受到保护。
师:好吧!那请同学们以“保护”为题目写一个故事!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用心倾听,读写结合,把美丽与感动融入作文,实现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