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借助聋生的形象思维做好词语教学

2015-08-15

语文天地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吐艳群芳聋生

余 娜

聋生由于听觉感官的损伤,造成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聋校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聋生的这一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使机械呆板的词语教学“灵动”起来。

一、视频播放,在景物联想中品味词语的内涵

多媒体播放的视频画面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变静态为动态,给学生视觉冲击,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解决了耳聋学生因为听力缺陷而造成的理解词语难的问题。在我们的词语教学中,不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词语与直观、形象的画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如“群芳吐艳”一词描写了花朵绽放的动态美,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捕捉到这一情景,也就不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牡丹花绽放时生机盎然的场景,当视频播放出鲜红的牡丹花对着镜头绽放,一片片花瓣快速展开,露出嫩黄的花蕊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叫起来:“真美呀!”我趁机告诉他们这就是牡丹花吐艳,接着又提问:“知道牡丹吐艳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梅花、迎春花、菊花吐艳的样子吗?”学生纷纷点头。“那百花吐艳又是什么样子呢?”我趁热打铁。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群芳吐艳就是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的样子,那景色一定美极了。”不用说,在画面欣赏过程中,“群芳吐艳”这一抽象的词语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当看到美丽的鲜花绽放时,他们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群芳吐艳”。

“儿童是用色彩、声音形象进行思维的。”学生在画面的欣赏过程中,每一个优美的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符号语言,而是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便于理解。同时,词语教学也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二、拍客寻美,在肖像描写中感悟词语的细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联想的东西联系起来。”由此可见,词语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接通,抓住词语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让学生把学到的词语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面前,给词语赋予生命的色彩。

如教学“饱经风霜”一词时,我发觉学生在依托文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后,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想到很多学生有摄影的爱好,就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爱好,积极引导学生做一回“拍客”,感悟“饱经风霜”的深刻含义: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饱经风霜的人,请你们在课外用手机或相机把他们拍摄下来。一位学生抓拍了这样一位拾荒老爷爷:“稀疏的头发已经发白,眼角爬满了皱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上裂开几道口子,肩上的重物把他的腰都压弯了。”还有一位学生拍到自己奶奶的手:“像老松树皮一样粗糙的手背上,爬满了一道道蚯蚓似的青筋,手心上摸出了几个厚厚的老茧。”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饱经风霜”一词作了最好的诠释。

学生在拿起相机时,他们的眼睛比平实变得敏锐了,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从书本中获得的词语,平实所没有注意到的意象在此时变得意义非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过的词语嵌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变成了充满丰富形象和情感的生命元素。

三、图片解说,在活用词语中体验词语的意蕴

教学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言语实践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说和写的训练中,用活词语,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

在五彩斑斓的生活里,我们的小拍客们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拍摄了许多精彩、美丽的镜头,我把一张张照片展示在教室的墙上,看到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观赏照片,我相机引导学生:“同学们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给照片配一段解说词,使这些照片图文并茂。”一位小朋友为自己拍摄的“菜园小记”的照片这样描述的:“春天,我们的菜园一片生机勃勃。可爱的小蜜蜂围着金黄色的油菜花飞来飞去;紫色的蚕豆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翠绿欲滴的青菜挨挨挤挤地排列着,浓绿的叶子衬着雪白的梗,显得格外漂亮。”她的这篇解说词,把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巧妙地运用起来,为照片赋予了诗的意境,画的色彩。

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上学过的词语经过学生大脑的重新组合,最后将词语作为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来表达自己新的思想感情,在表达中,消极词语变为积极词语,那些看起来呆板、苍白的词语,经过学生的体悟、想象而变得生动活泼,光彩照人。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词语教学变得情趣盎然。

猜你喜欢

吐艳群芳聋生
咏 梅
任紫微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映像畜牧业
鸭兰
咏梅诗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评《农产品物流》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