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外来词生成类型

2015-08-15谢明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来词类型

谢明镜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外来词生成类型

谢明镜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来源。其中外来词类型的划分成为语言学者研究外来词的一大焦点,存在一些争议和分歧。原型范畴理论为外来词类型的划分提供了思路。以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汉语外来词生成的大致类型,为外来词生成类型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关键词:外来词;类型;原型范畴

引言

“外来词”这个概念对汉民族已并不陌生,早在中古盛唐时期外来词的大规模引入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回顾历史,汉语词汇系统形成了三次大规模引入外来词的现象。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就是第三次大规模引入外来词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数次变革,跨越了新世纪,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都表现得最活跃,它贴近我们的生活,最具研究价值。

这一次的外来词不论规模还是质量都远非前两次可比,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单就外来词外在形式而言,出现了很多新种类,西文字母借形词就是典型代表,完全不同以往单纯的音译词和意译词。这给外来词的分类带来新的难题。

一、外来词分类的争议焦点

当代汉语外来词愈趋丰富,探讨外来词形式类型(以下称为外来词类型)的论文和学术专著也在增多,众说纷纭、各持己见,选取的角度不一样,自然分类的外在形式就有了差异,总的说来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日源借形词是否归为外来词,该分歧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第二、意译词是否归为外来词,该分歧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第三、纯西文字母借形词,如DNA,OICQ,NBA,更有pose,high等等,是外语词或搀合外语现象是否归为外来词也成为本世纪争论的焦点。

关于日源借形词和意译词归类存在的分歧一直僵持不下,分歧的理由是对等的:一派看重外来的词义层面,实质是社会文化方面;一派看重汉语的词音词形层面,实质是外来词的外在形式方面。因此史有为先生在其专著《汉语外来词》中把外来词的类型放在多个角度论证,这样有利于消除分歧,树立起外来词类型研究的一面旗帜。譬如:(1)意译词、借形词的文化史意义。意译词、借形词的词义是外来的,“可以为文化史作有意味的注疏”[1]174,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从另一个民族学习了什么”[2]564,能像音译词一样,同样是文化传播的见证。如果把它们归为汉语本族词,就忽视了其文化传播意义。(2)关于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译名(音译、意译)的处置。如“bank:版克—银行,taxi:的士—出租车,PK—对决”等,在这三对词中,不同的名称所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如果我们必须把这些本来所指一样的东西分开来,并说前者是外来词,后者不是外来词,很显然,这对于系统研究外来词是很不利的,因为它漠视了外来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个体研究“视角”的单一性,所提观点没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建构的体系框架缺乏合理操作或与时代脱节,对分类的难点欠缺技巧性的处理等等,比如有人运用原型模式理论对汉语外来词进行层级性分类,把外来词从典型到非典型逐层分为原形外来词(音译词)、特征外来词(音译加注词、半音译半意译词)、边缘外来词(意译词和借形词)。但很明显的,分类中缺少了新时期迅速走红的“外来字母词”,这究竟该属于层级中的哪一类呢?还有一些论文和论著,在谈及外来词类型或当作主题来写时,大多都开门见山地铺陈式地结合一些例证指出外来词包括哪些,并未交代清楚这样分类的缘由,缺乏说服力。

如何消除分歧,达到在构建外来词类型体系上的共识,不得不再一次提到史有为先生的专著《汉语外来词》。在《汉语外来词》中,史先生首先提出根据对外来词外来文化量化程度的考核进行分类,组成了一个反映两种语言文化此消彼长的双重连续系统。此书从外来词五个构成因素(词义、词音、构成、词形、字形)进行量化考核,将外来词按外来文化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了22类,它们是:纯意译词、古汉日词、仿译词、音读日词、训读日词、谐音加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义标、借形加义标、谐意音译、借形加意译、日字意译、日语音译、谐趣音译、谐意音译、部分谐意、纯音译(固有文化中已有的事物概念)、日字音译、纯音译(固有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概念)、双形音译、借形加音译、拼音借形。

从第一到第二十二,所反映的外来词包含两种文化的程度是此消彼长的。一方面,展示了对“外来”二字亲和程度的递进变化,明显看出典型和非典型的差异;另一方面,这些外来词至始至终都有被本族语即汉语改造的痕迹,包括汉化最不彻底的拼音借形词,有时也读成相当的汉语音。史有为先生的“大致分类”从模糊角度量化出发,结果却细化了外来词类型,让外来词在汉族词中的成长脉络更为清晰。这是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外来词的形式类型,也是长久以来大家一直徘徊其中的类型。史有为先生跳出窠臼,走出固有思维模式,还把外来词从功能、社会、语义多方位角度划分出诸多类型,这样研究使视野更为开阔,为新时期外来词研究提供更广的参考思路。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外来词大致类型

有论著提到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研究理论语言学中各类范畴的可行性,这一点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响应。1995年,当时尚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的袁毓林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是国内第一篇将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运用于汉语词类研究的论著。他有力地论证了“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3]基于此,本文也尝试运用该理论及其前人分类的一些参考来建构汉语外来词的大致类型。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是从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又称现代范畴理论。它的优点是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其中认知语言学的“原型”或“原型模式”(PrototypeModels)导源于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s)理论。他说:“尽管下棋、打牌、赛球、奥林匹克比赛等活动都称为游戏(games),但是它们并没有一组共同的特征(比如比赛方式、决定胜负的方式……),它们之间只是存在着部分地重叠、交叉的相似性。就像同一家族的成员在体形、相貌、眼睛颜色、步态、气质等方面部分地重叠、交叉相似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s)”[4]32。导源于此的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典型和非典型成员组成了同一范畴,因此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平等;比如:白菜、花菜、芹菜、韭菜、油菜、莴笋、胡萝卜、洋葱、蘑菇、茄子、绿豆芽、菠菜、木瓜、西红柿、菠萝等都属于蔬菜这个范畴,但是它们的地位并不均等。白菜、花菜、芹菜、韭菜、油菜等是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也叫原型成员;而木瓜、西红柿、菠萝,既是水果又是蔬菜,属于该范畴的非典型成员。(2)一个大范畴内有许多小范畴,小范畴内又有许多成员,范畴或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都享有部分共同的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3)原型范畴是科学的范畴,它通过事物之间的模糊性和相似性构成了一个“链状分类”,即使分了类也具有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4)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和认知发展而有所变化。比如,“人”属于灵长类动物范畴,但由于认知的发展,现在又有新的认识,认为人是凌驾于所有生物之上的,应该跳出动物的范畴。

(二)划分标准及基本类型

基于以上理论,解决汉语外来词分类问题,首先就要确定其中的“原型”(即典型成员)和认定“原型的标准”。参考史有为先生对汉语外来词作出的二十二分法,他把影响外来词因素细化为词音、词义、构成(分割成语素后构成关系的紧密程度,如雅克西和摩托车,前者紧密度显然高于后者,因此外来程度也要明显于后者)、词形(如冰激凌在词形上,外来的或汉语的都各有一半)、字形(如DNA完全为纯外来字形)并量化。量化分值分配中词音最高。从其外来因素得分最高的词 (即外文纯字母借形词),举例为DNA,可看出词音和字形是影响原型标准的最显著因素。DNA是纯粹的与汉字迥异的借形词,这有别于日语借形。因为日语借形词在字形上与汉字无区别,而且此种外来词的读音更接近于原始读音,也成为借音上的一个典型。有人说,这类词太外来化,基本不受汉语文化因素的影响,不能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的一员。诚然,外来程度的高低与外来词并无必然本质的联系 (如直接借用的外语词只是一种外语搀合现象,而非外来词)。然而,从社会功用的角度看,“典型的外来词是长期或多次使用于借入语言的通用场合中的。”[5]133纯西文字母借形词是新时期外来词的突出类型和典型代表,而且,当今社会,此类正在汉语中的言语场合和一些特定的交际圈大量使用。无疑,一批满足“长期或多次”使用的外文纯字母借形词,可以看成是外来词类型的核心成员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纯外文字母借形词,简称字母词,专指音、形、义都借自外文的词,如CCTV,虽形、音都借自英语,但其意义却来源于本土。再比如HSK(汉语水平考试)这完全是汉语拼音字母词。因此要对照纯外文字母借形词的定义把与其貌似、仿造的他词区别开来。

其次,以原型成员为依托,按照与原型成员的亲疏关系确定出外来词的几大范畴。

再次,几大范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呈现出相互叠加,相互交叉的家族相似性,因此之间还存在着临界小范畴,即具有两个大范畴的特征属性,可看成两个大范畴之间的非典型成员,它们让范畴之间具有了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确定了临界范畴,也就最终可确定下来外来词的大致类型。

因此外来词按照以上标准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型:

核心范畴。核心范畴重“借形”,该范畴是体现新时期外来词特征最明显的范畴。核心范畴里的原型,即典型中的典型应该是最彻底最纯粹的外来词——纯西文字母借形词,如,OK、GPS、CT、SPA等等。

典型特征范畴。典型特征范畴重“借音”。典型特征范畴中的原型即是汉语中没有的概念的纯音译外来词,这自然包括来自不同产出国的外来概念词。比较典型的有英语源音译词,如苏打(英soda);日语源音译词,如瓦斯 (ガス);梵语源音译词,如观音(AvaLokitesvara)、罗汉(Arahat)、刹那(Ksety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深和扩大了和更多国家的交往,因此纯音译词的来源范围更加广阔,如来自俄国的“杜马”一词,是俄文(Дума)音译;来自法国的“香奈儿”,是法文(chanel)的音译。再如,“粉丝”(fans)、“亚克西”也是音译词,但其不是外来的概念,汉语早已有之,因此不能成为典型特征范畴的典型成员。

边缘范畴。边缘范畴重“借义”,这类范畴因为具有更多的有别于外来词范畴的其他属性,因此被边缘化,就分类上是否归为外来词都存在诸多争议。边缘范畴中的原型是纯意译外来词。纯意译外来词中有一类特殊的词,它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植入过来,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 ”[6]198这就是仿译词,有时也被称作“摹借”。如,世界杯(英world cup)、超市(英supermarket)、猎头(英headhunting)等等。

汉语和日语之间由于地域特殊性和民族交往的长久性,存在着特殊的语言接触关系——往返借用的现象。早年汉语的词大量涌入日语,后来日语利用这些词产生的大批新词又被汉语借回去。如“思想”“现象”“悲观”“领土”“体操”“反动”,还有近些年新出现的“新干线”“黄金周”“量贩”等都属于这一现象。一方面,由于这些词与本族词没什么区别,是一般人看不出来的外来词;另一方面,这些词仍相当于借义,音、形都是汉语固有的,因此把日语借形词也归为外来程度较低的边缘范畴。

三大范畴看似属平行关系,但从家族相似性的角度出发,临界小范畴就出现在这三大范畴之间。像一个交集把三大范畴串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统。如,核心范畴和典型特征范畴之间组合形成的借形加音译词,如T恤(英T-shirt),双形音译词,如卡拉OK(日kalaok);典型特征范畴和边缘范畴之间形成的外来词颇多,一是谐意音译,如滴滴涕(英,DDT);二是谐趣音译词,如雷达(英radar)、奥纶(英orlon)、尖头鳗(英gentleman);三是音译加注词,如,卡车(英car);四是半音译加半意译词,如,迷你裙(英 miniskirt)、因特网(英 internet);核心范畴与边缘范畴形成的借形加意译词,如T.D.K杯(英T.D.K. Cup),借形加义标词,如阿Sir(英sir)。由此,临界小范畴如下:

第一、核心范畴与其他两范畴重叠部分产生的小类,

1.借形加音译词

2.双形音译词

3.借形加意译词

4.借形加义标

第二、典型特征范畴与边缘范畴重叠部分产生的小类,

1.谐意音译

2.谐趣音译词

3.音译加义标

4.半音译加半意译词

三个范畴及其相互重叠情况可用韦恩图表示,见图1。

图1 三个范畴交叉重叠情况

根据韦恩图,我们看到还有一小部分是三大范畴的重叠,也就是说它是三大范畴的临界类型和非典型成员。这类非典型成员数量很少,如:T恤衫、IC卡片等。可以把这类叫做形音加义标词。

综上,本文把外来词分为了纯西文字母借形词、纯音译外来概念词、纯音译本土固有词、纯意译外来词、仿译词、日语借形词;交叉部分为:借形加音译词、双形音译词、借形加意译词、借形加义标、谐意音译、谐趣音译词、音译加义标、半音译加半意译词,形音加义标词,共十五类。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外来词生成类型界定的意义和影响

以上按认知原型理论对汉语外来词类型作出了大致划分。所谓大致,是指该划分并非穷尽了外来词所有类型,是站在理论角度给出了外来词类型划分的又一方向,整理出了外来词类型中的重要脉络,这三大范畴和重叠交叉部分形成的小类为外来词类型划分获取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参考方法。

应该说,任何一部外来词的专著,不管论证的重点放在哪儿,都只是对外来词类型问题提出的个人看法,从高名凯等的《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到史有为的《汉语外来词》,从王立达将外来词分成九类到吴世雄的外来词“七分法”再到张锦文的借词“三分法”,这些对外来词生成类型界定给外来词类型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我们对“外来词”的认识是否科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外来词的分类和定义是否科学。笔者认为基于认知原型理论对汉语外来词作出的范畴分类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外来语基础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首先,范畴分类展示出外来词外来程度的强弱变化,从重借“形”到重借“义”,形成一个从典型到非典型的连续系统,特别是对一词或一事物等名称的外来等义词的认知形成了系统研究,揭示了外来词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我们看到,从核心范畴到边缘范畴,外来词的外来程度是逐渐减弱的。比如从EMAIL到伊妹儿再到电子邮件,从INETER网到英特网再到互联网,表达同一事物但就类型上却分属不同范畴,这种外来词实同名异的现象让我们感知到外来词进入本族语受不同时间、地域等诸多语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名称演变。原型范畴的E-MAIL是外来词登陆目的地的最初面貌和典型面貌,让我们初识外来词的音形义的原型,而伊妹儿则在网络语言中逐步壮大了它的影响群体,扩大了其知名度,应用范围较广;在专业领域,因为对称谓有表达严谨、准确的要求,因此产生了意译词“电子邮件”这类专有名词。同一概念,几种表达,这无疑也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其次,范畴分类揭示出外来词汉化程度的强弱渐变。一种语言携带着它的文化进入目的语就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的碰撞冲突必然会达成一种自然协议,即哪种文化在具体条件下占上风的协议,这种归顺或服从反映在外来词上即是外来色彩更浓还是汉化色彩更强,而范畴分类法让我们理出了不同类型外来词在归顺汉文化程度上的等级范畴。我们看到,从核心范畴到边缘范畴,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逐渐增强的。从盘尼西林到青霉素,从梵阿铃到小提琴,从紧士裤到牛仔裤,从莱塞到激光,外来词登陆的最初面貌大体是外来程度极高的外文字母词或纯音译词,但因为太专业,不能为普通人理解和使用,就促使了意译形式的产生。青霉素、小提琴、牛仔裤、激光等等这些因形象易懂而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到群众当中,这也是文化上妥协和服从的表现,目的在于让外来词更耐用,生命力更强,更有助于外来词与目的地的本土文化衔接。

最后,用韦恩图展示出外来词类型的分类模式,显示了原型范畴理论对其深刻影响和科学指导,重叠部分表示出了三个范畴是互相影响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反映了原型范畴理论中家族相似性的客观存在性和范畴的模糊性。

四、结语

综上,原型范畴理论能有助于认清外来词汇和整个汉语词汇系统的关系,对于规范和整理外来词词汇,特别为方言区词汇提供了新的认识和方法。高名凯说:“外来词是本语言的词汇组成员。”[7]10其实不尽然。外来词落户他乡要经历一个自然生长发育的过程,发育成熟的外来词,即在目的语中群体接受度高,应用范围广,生命力强,不仅如此还要把其和时下流行的“搀合外语现象”区别开,这样才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成为其中一员。比如由cool到酷,由show到秀,酷和秀能进入汉语词汇系统,而cool、show、high等外语词则只能徘徊于汉语词汇系统边缘。范畴分类法让我们看到外来词类型的多样。结合词汇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外来词汇与汉语词汇系统目前是一种交集的关系。比如原型范畴的纯西文字母借形词由于外来程度太高,是否能并入汉语词汇系统就存在争议;再比如一些纯音译词,由于音译得太生硬,不能被大众理解容纳,比如烘陪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这些也进入不了汉族词汇。大多数意译词因汉化程度和应用范围而轻松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已是不争的事实。汉语发展了几千年,汉语词汇系统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有机系统,一方面,对新词汇的吸收能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对能否被纳入新成员的鉴别水平也在提高。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5(1).

[4][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蔡远,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5]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高名凯,等.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责任编辑:章永林)

中图分类号:H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5)04—0022—05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7.005

收稿日期:2015-01-11

基金项目: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新时期当代汉语外来词研究”(2014R03)

作者简介:谢明镜,女,四川遂宁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外来词类型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汉语日源外来词的使用与收录现状
汉语外来词及其对泰汉语教学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