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15鞍山市第六中学尤方
●鞍山市第六中学 尤方
普通高中教学普遍存在下列现象: 教师在课堂是主角,轻学法重教法,轻能力发展只重知识传授。笔者所在学校从使用学案至今, 学生已经有了从被动到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学案教学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一旦掌握和习惯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学案的概念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知情况而编排的引导学生便于自主学习的方案。 主要优点是突出学生们为主体的作用和自主学习行为, 教师则侧重学法指导。 学生在此学习方式中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 学案组成部分
课前英语学案包含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内容、自主学习方法、重难点问题探究、自我预习检测等基本构成。 课上英语学案总体包含内容导入、阅读课、知识点讲授、听说训练、习题巩固、写作训练以及复习课等。 课后英语学案主要在于复习巩固。
英语学案的编排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风格而有所变化,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学习目标跟内容,有共同使用的基础部分和可供选择的附加部分,从而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来自主选择。
3. 学案编排注意要点
3.1 目标性
学案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着重分析学情:学生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等,依据学情设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3.2 规定性
学案中学习内容需要规定明确, 通过学案告知学生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要完成哪些目标。 而且学案的设计要尽量展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使用, 多把语言点放在句子或者文章中, 便于学生理解上下文的语境,避免枯燥乏味的词或短语等知识点的罗列。
3.3 分层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因此通过学案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学案的编排上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情况, 通过对学案知识点和目标的分层,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从而更大程度上地调动大多数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优等生吃饱,后进生学有所获,最大程度地开发挖掘各水平学生的潜在能力。
3.4 可测性
学生对新知识是否掌握,运用是否熟练,需要通过检测手段进行考量,学案中需要设有课前预习检测或者课题中检测等环节, 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自我评价,及时有效地反应出问题所在,从而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 学案的使用
4.1 提前发学案
提前发学案,学生课前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知晓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等相关要素。 自主学习步骤:第一步,初读课文加强整体认知;第二步,按照学案自主导学,了解知识脉络,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第三步,通过对学案的自主学习,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待课堂教师的讲解和答疑。
4.2 课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长收集问题
小组学生间对预习中的疑问, 进行相互研讨解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收集筛选出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重难点疑点问题。
4.3 课堂上教师答疑并讲授新课
教师根据自己收集的小组疑难点以及学生小组长收集的问题,进行问题的解答,新课知识的讲授,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重难点疑点问题。 此过程可以教师点拨,学生讲评或者师生互相研讨。
4.4 教师当堂测试,并对练习题进行讲解答疑
充分利用手中的习题资源,出一份针对本节课的习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答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内或者小组间学生互批互改,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授,巩固所学。
[1] 曾波.设计与教案匹配的导学案[J].教学管理,2012(12):44-47.
[2] 汪与晴. 探讨英语学案式教学[J]. 教育研究, 2011(07):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