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实效
2015-08-15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黄贵斌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黄贵斌
互动交流是语言类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的教学方式,需要的是听说读写的循环往复,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现在的课堂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方式,也存在“互动”,但是“互动”似乎只是个形式,课堂上也很热闹,但是学生并没有在互动中得到应有能力的提升,还是停留在单词的识记和句型的背诵上。有效的互动应该是学生完全放松自己,所交流的内容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在互动中甚至可以脱口而出具有创造性的句子。这样的互动需要有合适的氛围,恰当的内容以及喜欢的方式,教师不妨从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1. 营造互动氛围,激发交流兴趣
“互动交流“需要有气氛渲染,只有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交流才会更彻底,才会有参与的兴趣。初中的学生恰好进入青春期,课堂上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太高。虽然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也能准确回答,但是“课堂静悄悄”的现象越来越多。如果英语教师比较严肃,课堂上不苟言笑,那么课堂上的“互动”开展更不尽人意。所以,教师首先要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间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用自己的热情和微笑调动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动脑、动嘴的兴趣,用活跃的气氛感染学生。
气氛的营造要与所学的内容相符合。如苏教译林英语七年级下Unit3《Sunshine Town!》,在学习之前,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城市车水马龙的繁荣和乡村自然风光的恬静,然后让学生进行“Free talk”:Where do you like to live, in a modern city or a small town? 学生讨论着“大城市”和“小乡村”的优缺点,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在互动中,积累了很多的短语,如:Such a beautiful sky,such a beautiful lake.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利用。
2. 选择互动内容,提供互动载体
英语课堂用来互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一般是课文中的“Let’s talk”部分,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然后是生生之间互动练习。互动没有难度,学生没有挑战的意味,兴趣也便大减。因此互动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需要教师多补充一些适当的互动内容,使课堂互动升级。尤其是口语交流的内容,师生之间在交流的时候既要把日常用语训练到位,还要把课文中新的单词、句型融进对话中,复习旧知巩固新知。
在学习苏教译林七年级下《Finding your way》一单元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位词和问路的句型,在互动交流的时候可以添加课外的阅读短文。如《Excuse for Speeding》(超速的理由),文中也有刚刚学的短语,如“drive to.../ask sb. about sth. /run away 等。学生很容易读懂,然后进行对话交流。学生从课本内容升级课外阅读,具有更强的新鲜感。
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时一定要遵循拓展迁移的原则,课内外知识要有相通的地方,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障碍可以更少一些。有了合适的互动资源载体,学生在交流的时候也更轻松,更有兴趣。
3. 探讨互动方式,提高互动效率
现在的英语课堂,“互动”的方式可与学生共同商定,确定互动方式的同时,把重点也突出一下,在交流的时候有个目标方向。以往的课堂互动形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节课参与互动的人数只有那几个英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现在的英语课堂更加开放,小组互动学习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练习交流,压力更小,表达更随意。在小组中互动练习之后再展示,学生也有足够的底气。
互动方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把课本内容编成对话,或者改编成课本剧,或者是抽出重点的句型编成诗朗诵。小组内部根据组员的特长改编,然后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比赛。如苏教译林七年级下《Neighbors》一课,学生都有生活体验。可以直接用对话交流导入学习“What do you neighbors do? What kind of help do you want to get from the community centre? 积累问句和答语以后,学生自选题材,模拟与邻居之间的交流进行互动。每个学生都有生活体验,交流的时候有话可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和展示时间。学生在课下准备的过程中已经把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理顺,读熟,实现有效迁移。
“互动”是英语学习中的必备方式,但不要成为走过场的虚无“环节”,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练习要落到实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互动,方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互动交流的效率。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表达。课堂上,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交流,采用学生喜欢的各种交流方式,落实互动的实效。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