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课改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研讨能力
2015-08-15翟水英
●翟水英
长期以来深受“中考”和“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重教轻学”注重语法和知识的灌输,搞“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从体现。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研讨交流,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点燃英语学习之火。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1 教师合理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自学
英语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掌握基本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学是一条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自学之前,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意在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既要符合教材、课程标准要求,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制定,难易适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解决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话操练,完成相关的习题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不仅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还要具体指导学生自学方法。
1.2 教师注重学生英语
知识的课外积累,使自学得以拓展延伸
学生每天坚持读一篇英语小文章,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查出不认识的单词,重点的短语并进行仿写文中的好句子等,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在一些国外重要的节日来临之前,比如说圣诞节、感恩节、新年、万圣节等,学生自己会找一些相关的语篇去读,并拿到课堂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既拓展了学生课外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3分钟才艺展示,可以是朗诵一首英文小诗,可以是唱一首英文歌,表演一段英语对话或英语演讲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学的乐趣,使自学得到延伸。
1.3 教师注重学生自学调控能力,真正把学会自学落到实处
自我调控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调整、控制、反馈、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完成相应的自学任务。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主动去获取知识。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调控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督的水平。
2.注重培养学生小组研讨能力
2.1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研讨,分享各自自学成果
在进行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个单元时,让学生发挥想象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当小组6人一组分享20年后自己时的相貌,工作,梦想时,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分小组进行汇报,通过大量的口语训练,学生顺利完成Section B 3a-4的写作练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学生体验到了自学研讨的作用,教师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2.2 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师应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学生对书本上直接找不到的答案,则促使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上的合作精神,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不断探究英语知识。
2.3 “333”课改初见成效
通过“333”课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自学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富多彩,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教师也从过去的“一讲到底”解放出来,做到适时点拨和精讲,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