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脑风暴法在党校信仰教育中的运用与完善

2015-08-15康静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党校

李 镇 康静思 庞 楠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补好精神之“钙”,需要坚持信仰教育常抓不懈。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主阵地,要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创设一个有观点碰撞、启迪思维、触动心灵的授课环境,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升信仰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持久力,从2013 年下半年开始,中共郴州市委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开始把头脑风暴法引入信仰教育的课堂,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待解决。

一、头脑风暴法在党校信仰教育中的运用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 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它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的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参与者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奥斯本通过实例指出,头脑风暴法比个人单独思考能够多产生44%的观点。目前,关于头脑风暴法在思想政治与干部教育领域的运用,以及对运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的研究都很少。这些研究缺乏对头脑风暴法实施可能性条件的探讨,缺乏针对这些可能性提出具体操作性对策的深入关注。郴州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开设的《信仰教育系列课程》,率先在信仰教育中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 教学流程

从2013 年秋季主体班开始, 《信仰教育系列课程》在郴州市委党校开课一年,分别在4 期处干班、4 期科长班、2 期中青班、1 期妇干班、1 期团干班开设。本课程所采用的头脑风暴教学法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共有四项工作:一是向学员介绍本课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提前将议题告知学员,以便收集资料,了解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二是确定人选。通过对学员知识背景、工作单位和职务的了解,选择6 人—10 人为主要讨论嘉宾,其余为观众(可以对嘉宾的意见进行现场投票和适当补充)。三是发放《信仰状况调查问卷》 和播放视频,视频选择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宣传片,以及企业培训活动视频。四是统计问卷和布置会场。

2.课堂讨论阶段。参与教师共4 人:1 名主持人,负责引导议题、掌握进程、归纳内容以及把控课堂气氛;2 名观察员,负责将课堂上每人的发言进行编号,简要记录,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直接提示或插入讨论来控制发言时间和发言不偏离主题;1名学者,负责对讨论中涉及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并在讨论结束后作整体点评。讨论的主题紧紧围绕共产党员的信仰:“怎样理解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如何加强共产党员的信仰教育”等议题展开。具体议题会根据班次和学员反馈而稍有增减。

(二) 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头脑风暴法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技法,完全可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叧一方面,作为一种典型的行为学习方法,全面贯彻了行动学习理念,容易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它的运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互竞争、开放式的谈话方式,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深层次的思考,又能够获得对他人思考方式、知识结构的一定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的政治把握、组织领导、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通过头脑风暴,往往可以形成海量信息,学员在课堂上提出坚定信仰的各种思路可能并不都有用,但通过比照与过滤后,可以学习借鉴。

从党校学员参与评分的教学测评来看:2013 年秋季学期,本课平均得分91.30;冬季平均得分88.91;2014 年春季平均得分88.46,夏季平均得分86.31。与同期全部课程测评得分相比,本课的测评结果处于中下水平。通过与学员交流,发现学员对本课的主题设定有一定兴趣,但对课程的开课方式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有效调动积极性还不够,没有把问题讲清讲透。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的轻视。党校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阵地。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读书思考,深入进行研讨。”实际上,大多数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产学习,而是在兼顾工作之余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无法使他们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2.极少数学员理想信念的庸俗化。通过在课堂上对学员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学员对党的基本理论还比较知晓,但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上,基本停留在没有读过或只读过1-3 本的程度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号化”、“标签化”、“碎片化”的层面。正是这种知识上的匮乏,导致部分学员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惑和困扰,认为“马列主义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有的学员对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了怀疑,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不可实现。部分学员承认自己有信仰宗教、进行过迷信的行为。也有不少学员主张党员的信仰也应该多元化,并且认为马列主义与其他宗教信仰有相通之处。甚至有学员在课堂大谈如何学佛,宣扬信佛后生活顺风顺水。有部分学员虽然不主张信仰宗教,却有庸俗化马列主义的表现。一些学员关注点在于自己事业上的努力和家庭的幸福。也有学员说,不要讲那么多大道理,我们工作时要讲职业道德,公务员做到为人民服务就可以,至于平时就讲社会道德,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就是。而所谓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则认为离其万里,遥不可及。

3.语言和行为上的两面性。我们发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与学员课堂上的表现差异很大,课堂上集体讨论时的言论和课下个别聊天时的说辞不一致。这种两面性,让我们有时候很难了解学员的真实意图,也限制了我们与学员的深层次心理沟通。有学员手戴佛珠,被周围人问起时,却说是工艺品,之前也没戴过,有学员开玩笑让他取下来时,他却不同意。有学员,在讨论的时候完全照事前准备读材料,被其他学员嘲笑为“立场太正确”。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我们让学员打消顾虑的准备工作不够,但也可以看出学员在不同场合对话语模式的“灵活”运用。

(二)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授课进程难以把握。在授课之初,我们把信仰教育课创新为头脑风暴课,主要是看中头脑风暴法自由畅谈、延迟评判、禁止批评、追求数量的特点。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在整个课堂中都只是追求头脑激荡的数量,绝对地禁止批评,有的时候则会带偏整堂课的主题。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一位文化程度不高、吃了很多苦才得以成功的企业党支部书记在整堂课中,不论主持人问什么问题,她都会讲到自己的创业艰辛、信仰坚定上去。几次课后,我们开始反思,这样的创新是不是真的就比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更好。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式缺乏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有些学员听起感到乏味、枯燥;但头脑风暴法自身禁止批评、追求数量的特点,导致课堂中主持人难以把控课程进度。随后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对无关话题的打断和不再刻意追求创造性设想的数量,逐渐使课堂得以控制,最后也可复归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题上。但又有学员提出,党校课堂应该允许充分讨论,即使荒诞不经都可以大胆说出,才是头脑风暴课法的最初形式。我们在激发学员参与热情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的效果比较成功,但还是很难把握信仰教育课创新后的稳定形式,这也使得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够突出。

2.角色定位模糊。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有这样几种身份:主持人、学者、观察员。但在实际授课中,这几种身份却都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按照课程设计,主持人在整堂课中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负责引入主题、串接嘉宾学员、现场观众和学者、结束课程。但是,当主持人发现学员对某些概念有疑问,而学者和观察员又未能及时发现时,会忍不住自己回答学员的问题。其次,在一些学员偏题跑题的情况下,不敢及时打断话题,怕学员面子上过不去。学者在整堂课中的作用是负责对有疑惑部分的解释、提出概念、抛出问题、总结。但在实际授课中,学者究竟是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门学科去介绍、解释;还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意识形态去灌输?由于担任“学者”角色的教师并不固定,他们的态度对课堂的引导作用很大,甚至影响到其他教师和学员的“定位”。观察员负责整堂课的记录,亦可参与讨论。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观察员究竟是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还是被动地等主持人点名再说话是一个问题。在讨论中,观察员如何在嘉宾学员讲话时间过长时打断话题,也需要通过较长期的训练才能恰如其分。对于学员临场发挥说出的闪光点,观察员在讨论中没有及时向其他人推荐,也很难做到对多位学员的观点提炼、总结,把讨论推进到更深一步。

3.时间和内容控制有难度。虽然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反复申明发言的时间,但不少学员平时习惯了长篇大论,往往不顾其他人感受,谈论自己经历和见解超时。事前让学员准备选好的话题,则有人坚持把自己准备的稿子念完;事前不告知学员准备的内容,则有人的发言就容易漫无边际。

4.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不够。信仰,本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拥有独立思考能力、一定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的成年人而言,要在一堂课内改变他的信仰或者坚定他的信仰非常难。在党校的学习中,存在着经典原著课的学习少、考试流于形式、理论学习考核结果未纳入干部思想素质考核和选拔任用的情况。党校的阵地和堡垒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教师在其中很难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宣传者的作用。

三、强化党校教育在党员信仰构建中的作用

(一) 强化党校教育在党员信仰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1.信仰教育是社会存在和个人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对于党校的教研人员来说,开设信仰教育课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工作,信仰教育的合理性也被认为是不证自明、不容置疑的问题。但民主政治关于信仰自由的理念使信仰教育在当代受到怀疑。现代民主政治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前提,允许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个人可以信仰这一宗教,也可以信仰那一宗教,可以信仰这一学说,也可以信仰那一学说。我们发现一些持有“信仰自由”、“信仰多元”的学员,就是抱这种想法,甚至认为党校的信仰教育“戕害”了信仰自由。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声称信仰应该不受其他人影响的学员所拥有的“自由”的理念,不是生来就有的,也要受社会、受他人的影响。从古至今,不经教育,没有信仰就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个人,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由主义者的出发点本质上否定了人的可教育性,否定了社会存在的意义,夸大了人的天赋能力。人必须在后天的生活中创造自身,完善自身。任何教育都必然是一种目的教育、信仰教育,这就内在地规定了信仰教育有其合理性。因为社会是一个具有特定信仰体系的社会,处于社会中的人,只能首先接受已有的知识、观念、信仰体系,不接受这一信仰体系,必然接受那一信仰体系,他只能在各种信仰体系中作出选择。

2.坚定信仰教育。有人认为当前马列主义信仰危机的原因是“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低潮、腐败、贫富差距等特定的现象。实际上,信仰危机已被公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被视之为一种“现代性”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和地区,抑或在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国度,都不同程度受着信仰危机的冲击。人类自我中心的价值定位,实际上在抬高人类自己的同时,也使其丧失了许多值得保留的东西:对自然世界的尊重;对某种超越性文化理想的追求;对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执著。人类及其理性可以怀疑一切,惟独无法怀疑人类自身的理性。因此,所谓的“纯理性”是一套机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人的聪明才智,但也忽略了个体的差异与精神追求。而信仰教育是除去技能学习、知识学习之外,人的成长、积累最重要的途径。

(二)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信仰教学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到,在具体教学环节还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第一,事先要多做准备工作,对嘉宾学员多了解多接触才选定,最好有一个提前熟悉规则的过程。第二,把控节奏和议题主要靠主持人和“学者”完成。在观看记录片时,不能太散漫,要控制时间,要有一定解说。由于课程进行时间接近3 个小时,远远大于头脑风暴法的上限——1 个小时。所以,要分成3 个议题进行,但连续进行,使得教师和学员都感到疲惫。因此,在起承转合时,要有比较熟练的技巧,尽量缩短时间。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此,一是选派教师团队的成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平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三是反复练习技巧。四是明确各个角色的定位,注意分工与合作。第三,建设模拟演播室(或在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开展信仰仪式教育。信仰仪式的潜移默化作用,需要一定的设施做保证。起立高唱国际歌、国歌、实地参观等,都能有效唤醒党员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在具体方式和流程上,不必拘泥头脑风暴法的限制。有的时候可能需要适当的引导批评,也不必刻意追求意见的多少。第四,信仰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教会人如何去适应生活,而是要教会人为何应当去生活,即以一种理想的人格塑造人,使人成为信仰中的理想的人。信仰教育常被理解为一种非理性的灌输过程,但非理性的信仰往往才能获得可靠性,增强对理想目标的信心。信仰教育作为一种目的教育,离不开可操作性的规范教育。信仰教育的三个模式分别是:习染、督导和强制。头脑风暴教学法主要是包含习染、督导这两个模式。相比强制模式带来的反感,头脑风暴教学法更容易激发学员思维、展示学员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 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信仰模式

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价值是多元的,这也决定了中国社会信仰的多样化。在这种多元背景下,党校信仰教育责任重大。信仰体系的重构需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作出努力,为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提供必要的价值指导。

1.国家层面:坚定不移地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认为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不再具有解释力。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解释力,不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间是否久远,而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涉的根本矛盾和问题是否已经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否科学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指引力。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必须始终坚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2.社会层面:包容不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各种民间信仰。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仰体系,需要尊重和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信仰是其中重要的信仰资源。民间信仰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信仰心理和信仰行为,是最具中国乡土特色的信仰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渊源。因此,在坚定不移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深入研究,积极引导各种民间信仰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

3.个体层面:关注和引导个体信仰。国家和社会既要关注和尊重个体信仰的差异性,也要引导个体信仰的发展方向,使个体信仰能够与社会信仰和国家信仰相一致。从个体层面看,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国家。因此,个体要努力使自己的信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的根本利益,不然,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1]王吉良.学界应当慎用“头脑风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A·F·奥斯本.创造性想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3]秋石.革命理想高于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现想信念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21).

[4]谭志敏,郭亮.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注意要点[J].继续教育研究,2007(5).

[5]王国平,阎力.头脑风暴法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绥化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党校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脑风暴大挑战
《风暴中奔跑的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头脑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