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创新与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2015-08-15谭宗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村干部党组织

谭宗梅

(中共龙胜县委党校 教研室,广西 龙胜 54179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但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只有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广泛地得到群众的认同,更好地服务群众。

一、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着力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的结构

选配好农村领导班子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党的十八大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向和原则。”因此,要按此原则,着力打造一支讲党性、高素质、讲奉献、高本领、讲服务、高品质的村级干部队伍。

1.加大公开选拔的力度,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为政之道,要在用人。第一,按照“六强” (政治素养强、心理素质强、组织协调能力强、带头致富能力强、为群众服务意识强、创新意识强) 的标准搜索各方的人才,把“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两轮投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直接民主选举、下派任职等阳光的选人用人方式作为选拔村级领导班子的主渠道,避免“在少数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第二,要打破局限于本村选人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有效地改善当前村级班子“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大局意识弱、服务意识弱、心理素质差”的结构现状。

2.以绩效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办法。第一,积极倡导“三评三公开”(分析检查评党性、便民服务评作风、党员群众评村官,党务、政务、村务公开) 制度,规范村干部的办事原则,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第二,建立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尤其要注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畅通群众反映民情的渠道,着力推动村干部考核评价由“官评官”向“自评”、“民评官”和“官评官”相结合方式的转变。把考核结果的运用、反馈与村干部选拔使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重用优秀者,培养有潜力者,鞭策后进者。

3.完善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要改变村干“进无前途、退无保障”的“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第一,建立健全村干部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强烈意识。第二,建立完善村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改善村干部为民服务却无记录、无法得到承认的无奈局面。第三,畅通优秀的村干部同样有机会成为乡镇干部或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渠道,扩大乡镇社会保障的范围,逐步把村干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村干部“退无保障”的问题,激发村干部用心做事、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二、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机制,着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健康发展。因此,创新党员干部的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1.培训资源力求“广”。当前,由于缺乏培训经费和培训资源,广大农村培训党员的方式主要是由村支书在村委进行简单的思想理论辅导,缺乏系统性的政治理论学习,难以达到党员培训的要求。因此,在广泛开展“帮扶互助”的形势下,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帮扶单位丰富的人脉资源,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资源,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兼职党务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带头致富经济能手、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把党的先进理念和前沿知识科学规范地传达给农村党员,及时把新书籍配发到基层村委,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2.培训途径体现“多”。注重发挥“党校课堂”的资源优势、“农家课堂”的辐射优势和“空中课堂”的网络优势,通过在行政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培养党员信息示范户,在电视台开办“致富经”、“信息窗”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党员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致富信息,学习实用技术。另外,要充分发挥图书、报刊、电视、远程教育网、“红色”短信、手机报等媒介的作用。

3.培训内容突出“需”。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需要制定农村培训规划。针对政治思想较落后的党员,主要开设形势政策、党风廉政等教育;针对靠技术发展农业的党员,要开展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本领;针对服务意识较差的党员,要突出党章知识、理想信念、权利义务、政策法规等教育;对外出务工的党员,要普及法律知识、安全意识和谋生技能等。根据形势和发展所需,不断丰富党员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党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

三、创新民主管理机制,着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基层党内管理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石,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只有管理民主,才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内基层民主的渠道,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加党的创新活力。

1.着力增强党员行使民主的权利和意识。第一,要利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载体,通过村委宣传栏、远程教育、报刊杂志、文艺下乡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活动和实践成果。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基层党员,要保持联系,告知其村内的重大事情,保证其知情权。第二,要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党内民主的相关文件政策、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和帮助党员增强民主意识,营造公平、公正、和谐、协商的社会氛围。第三,完善以关怀为主的激励保障体系,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关爱党员,增强党员的主体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2.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党务公开是党员参与的基础,尊重党员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内重大事项需组织广大党员讨论或充分听取党员意见,以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

3.完善党内沟通机制。面对当前基层的复杂矛盾和冲突事件,要完善党内沟通机制,畅通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真正保证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把矛盾和冲突事件化解在基层。

四、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机制,着力提升组织化程度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要把党组织设置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扩大组织覆盖面,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的新型组织架构。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社会流动的频繁化,要打破“一村一支部”、“一社区一支部”的传统党组织设置格局,重新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与社会结构更加吻合,作用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为此,要推行“村村联建党组织”、“村企联建党组织”、“协会+支部”、村居联建党组织、涉农部门与村联建党组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建立经济小区党组织(“公司+支部”)、建立工作片(办、点) 党组织等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2.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环境、任务及自身的职能、定位、作用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刻不容缓。为此,第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尝试“党员点题”、“角色互换”、“轮流主持”等方式。第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互动形式,与相关单位党支部联合过组织生活,达到资源互补、共同提高、增强活力的效果。

3.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主阵地的功能。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从而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仅配合上级做好份内工作的狭窄功能。为此,要创建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引导党员和群众走致富之路。特别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只有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党员的先进作用,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大力提升组织化程度,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五、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创建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地为民办实事,就要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服务抓载体,优化服务促发展。即通过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主体,创新服务载体,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

1.转变服务理念。过去,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切以“完成上级布置任务”为中心,缺乏规划,被动式地工作,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为此,要转变工作理念,由原来的“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由原来的“行政化”向“服务型”转变,由原来的“以官为本”向“以民为本”转变,由原来的“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树立“民情就是目标、民情就是任务、民情就是服务”的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型村干部,服务型党组织”,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要以百姓的利益为基点,村委可以建立“代办式”便民服务工作机制,简化群众办事的程序,提高工作和服务效率。

2.优化服务主体。农村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的关系。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还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致富能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选好选准群众的带头人,是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增加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为此,第一,要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吸引和培养有技术本领的党员,带领人民群众打开一条有销路、有前景的致富之路,多渠道多手段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根据群众的意愿,建立有利于群众增收的协会,如农技协会、蔬菜水果协会、经商务工协会等,及时为群众提供最直接、最可靠、最真实的信息,打开走向富裕的窗口。第三,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比较普遍的情况,可以建立关爱新一代成长的协会、关爱老人协会、爱心协会、谈心协会等,及时给予他们关爱及与外出务工的亲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像“三八”、“六一”和“九九”这些特殊的日子,可以打通他们与亲人见面的直接视频,感受到党的温暖。

3.创新服务载体。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偏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第一,开展“十村示范、百村竞赛、后进整推、全面提升”活动,以村干部“走出去”培训项目为支撑,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党员赴外地参观学习。第二,全面推行“结对帮带”制度。市直、县直及驻县单位党组织与村党支部结成“帮带对子”,帮助村级党组织和农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第三,积极实施后进转化、示范带动举措,向后进村和示范村整合支农资源,增强村级党组织的“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制定示范村村干部奖励和后进村村干部淘汰制,进一步激发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热情。

4.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将手机、电视、网络运用于基层党建工作当中,拓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第一,可以开通中国移动“飞信”服务,建立“飞信党讯”交流平台,及时传递党建知识、重点工作、劳务信息等,方便群众更多地掌握信息,更好地调整自我、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外出务工等。第二,在村委建立电信模式接收站,接通电信宽带互联网,组织群众收看相关节目,拓宽群众了解发家致富的知识和途径,增强农村党员群众的致富技能。第三,开展“党员学上网”活动,对村干部、45 岁以下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计算机、农远网、互联网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其示范带动和先锋模范作用。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周清.完善党内沟通体制,发展党内民主[J].桂海论丛,2005(6).

[3]廖芳玲,谢嘉梁.关于党建科学化研究综述[J].党史党建,2010(4).

[4]卿秋军.农村新型基层党建模式探析[J].党史党建,2009(11).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村干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