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途径

2015-08-15张秀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群众

张秀珍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情,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的综合素质,是衡量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强弱的一个基本标准。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要求、新特点,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这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征集意见、资料查询等对聊城市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领导干部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途径。

一、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级领导干部在做群众的能力是强的,作风是实的,工作是细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但与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从对聊城市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服务意识欠缺,服务能力不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有所提升,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但也有部分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欠缺,能力不强。面对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群众的新需求,难以适应迅速发生的变化,把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看不准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导致群众工作滞后。也有部分干部不深入基层,不接触群众,遇到困难不尽心尽责,能推则推,怕担责任,矛盾上缴。有的干部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深感力不从心,处于被动服务状态。调查中发现,有20%的基层干部没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40%的有想法但不能完全落实。在问卷中,回答“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意识如何”时,65%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认为“领导干部在排忧解难、为民办实事方面能力不强,亟待提高”的占5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群众工作的开展。

2.沟通能力欠缺,化解矛盾的能力不强。领导干部要做好群众工作,离不开与群众的及时有效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与群众接触不多,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能和艺术,不懂得做群众工作的“套路”,不会讲群众话,不会与群众面对面、人对人地谈心、对话,不能耐心地解答群众的有关疑难问题。面对群众性复杂矛盾,抓不住重点,掌握不好时机,化解矛盾的能力十分有限,对一些事情发展的后果缺少预见性,对矛盾隐患和事件苗头不敏感、不重视。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造成群众工作被动。问卷中,回答“认为自己缺乏与群众沟通的”的占56%,“缺乏恰当的交流途径和方法”的占26.7%。群众产生纠纷或出现问题时,“认为自己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较强”的只有14.5%,感觉“自己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能力一般和很弱”的占到50%,感觉自己说服别人、化解矛盾的方法较少和严重缺乏的占28%。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的威信,而且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严重影响了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思想观念僵化,创新能力不强。有些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有了较大提升,但思想观念僵化,不能很好地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创新能力不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遇到新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听上级指示,缺乏敢闯敢干的精神。在问卷中,回答“领导干部在开拓创新方面做得如何”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回答“领导干部在敢闯、敢干方面做得怎样”时,65%的人选择“一般”。

4.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干部受过高等教育,再加上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在理论知识层面都普遍较高,但一些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阅历,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能力较弱。在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部分领导干部表现出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特别是一旦遇到急难险重、突发性事件和复杂问题,不知从何着手。面对上级,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座谈和问卷中,回答“领导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如何”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60%的选择“较差”。在回答“领导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时,70%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认为“自己解决纠纷、化解矛盾能力一般和很弱”的占48.5%。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领导干部的威信,而且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

5.工作的方式方法简单守旧,失灵现象较为普遍。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明显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套路化、简单化和行政化倾向严重,缺乏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特别是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往往机械地教条地执行,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群众意见很大。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党的群众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时,有31.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在回答“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时,75%的调查对象选择“一般”,认为自己说服别人、化解矛盾的方法“较少”和“严重缺乏”的占26.7%。这不仅不能做好群众工作,还会引发矛盾,在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二、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能力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观原因,既有群众的原因,也有工作机制的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群众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第一,社会问题多样化复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多样、思想复杂、行为多样,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必然使社会问题多样化、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产生叠加效应,使问题更加复杂,解决起来非常棘手。做群众工作,过去是“一个号召、一个文件、一个会议,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以往那些简单的方式现在已不适应了。第二,社会矛盾尖锐化。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第一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些问题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是,由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往往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有的还存在违法犯罪的问题,有的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置难度较大,一旦方法措施不合理,就可能激化矛盾,引发“对抗性”事件。第三,社会信息扩散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扩散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广泛,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零距离直面社会,回旋空间大大缩小,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其他地方很快就会知道,而且广大信息受众会作出各种反应,参与其中,使各种社会问题之间产生“连锁效应”,“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增大了,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滞后。

2.从群众的结构角度看: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工作的难度增加。第一,群众层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已经分化为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的群众,具有不同的利益,有时还会出现利益不协调甚至冲突的情况。即使在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群众的具体利益也会出现很大差异。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深刻影响着群众工作的开展。第二,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但是,由于法律和政策的盲点及引导不力,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诉求欲望高,导致有些群众无理取闹,常走廉捷的上访、缠访、闹访之路,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反映利益诉求。随着这些变化,群众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但部分领导干部适应不了这种巨大的转型,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3.从干部自身的角度看: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第一,认识有误区,重视不够。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似乎群众工作应当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认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依靠法制、规则解决,群众工作也就没有必要做了。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把群众工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得群众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主要工作是“改革开放”、“发展”,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在座谈和问卷中发现,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群众工作应当由依法执政取而代之,认为群众工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在回答“目前各级领导干部是否重视群众工作”时,有80%的人选择“一般”。第二,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化,不愿做群众工作。是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决定着群众工作是否能做好。但一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化,认为现在不求群众,不收群众一分钱,不用做群众工作。也有的认为抓群众工作费神费力,不仅不容易出效果,而且,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引火烧身,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做不做群众工作,不会对自身产生威胁,只对上级负责,群众工作往往被动应付,做样子。第三,缺乏调查研究,缺少基层实践经验。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从而使调查研究流于形式,调研成果束之高阁,满足于听汇报,习惯于坐办公室,自认为比群众水平高。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上马观花”,不愿“下马观花”;有的领导干部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只愿意到发达地区去调研,不愿意到贫穷落后的地区搞调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领导干部掌握实情和做好群众工作。第四,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素质不适应。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的紧张忙碌,使许多干部想多学些知识,但往往身不由己。因此,虽然领导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导致工作能力不强,因而面对当前的群众工作很不适应,把握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不准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不会做群众工作。调查分析显示,84.3%的领导干部认为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储备不足是影响群众工作能力的最大障碍。

4.从群众工作机制的角度看:存在“体制政策”掣肘,机制不健全。目前,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很认真很努力,但被一些“体制政策”掣肘着,特别是涉及到满足群众利益新要求、协调群众利益新关系、解决群众利益新矛盾时,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只能发挥暂时性作用。从聊城市群众工作的机制看,仍然不够健全。问卷调查显示,有53.9%的人认为当前党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第一,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社会必要的安全阀,但现实却是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梗阻现象,从而使利益诉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民众感觉有理无处讲、有苦无处诉,在群众中形成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在调查中,当问及“当前群众合理的诉求能否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时,仅有40%的人认为能,而有40.7%的人认为基本上不能。群众合理诉求得不到表达,就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党群关系和谐。这就迫切要求在群众工作的实践中,要努力把实践中证明成功的做法用机制的形式固定下来,促进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某些单位和部门的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的制度贯彻落实不力,一些工作领域和环节缺乏制度安排,存在着临时性和随意性,缺乏规范的长效机制,使得群众工作效果出现难以持续的情况,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在很多为群众办事、服务群众的具体工作中责任不明,主要靠个人责任心、自觉性和社会道德等软制度来管束,同时,对于不称职行为没有相应的责任制度或追究不严,以致干部为群众工作不担责任风险,很多事情是做给上面看的,导致了群众观念冷漠,作风漂浮。

三、提升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途径

1.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与群众的感情。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就必须打牢思想感情基础。第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干部作风好不好,政绩大不大,能力强不强,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把群众公认作为评判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通过群众的监督、评议,促使领导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到位。第二,要站稳群众立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各级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的试金石。在具体工作中,要着眼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把握群众心态,实现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的根本转变。第三,要增强与群众的感情。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怀爱民之心。要亲近群众,经常“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要相信群众,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及时捕捉群众的思想脉搏。要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要换位思考,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判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多与群众交朋友,努力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到爱民、为民、富民,不断增强同群众的联系。

2.加强学习,提升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的途经很多,关键要靠学习,必须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学深、学透、学精、学通。养足底气,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一,向书本学习。在学习内容上,要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职业意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二,向群众学习。群众工作能力最核心的就是要善于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集中群众的智慧。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听一听不同的声音,始终坚持自觉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体现群众的愿望,为群众所接受。第三,向同行学习。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带着问题学,多学日常的工作方法,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要多请教,多思考,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技巧。

3.深入群众,过好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关。第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设身处地察民情、解民意,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第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要解决真正深入的问题,而不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例行公事,甚至是摆样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走出机关,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掌握群众实情,有针对性地做群众工作。第三,要与群众有效沟通,平等交流。当前,干群关系紧张,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领导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就必须与群众进行平等的真诚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中取得共识。这样,即使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很好的解决,也能得到群众的谅解、理解。

4.与时俱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第一,要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的转变,更加注重用民主协商的办法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第二,要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更加注重管理职能转变。第三,要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基层的转变,更加注重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四,要在工作方法上实现由“堵”向“疏”的转变,更加注重用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析的办法处理复杂事务和局面,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群众的权益。

5.健全长效机制,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发挥制度的作用,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治本之道。第一,要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对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反映好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对工作敷衍、群众不满意的通报批评。利用制度的约束与考评激励功能,使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做到真正服务于民。第二,要完善群众意愿表达和群众监督机制。要不断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的渠道,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更好地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意见。凡涉及民生的重大事件,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群众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多方征集意见,集中民意和民智,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向民心所向之处开展。第三,要充实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测评制度,增加群众评价在领导干部考核中的分量,把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重要依据,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起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