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自信

2015-08-15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发展

李 忠

(中共赣州市委党校 科技文史教研室,江西 赣州 341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就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新课题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结果。

1.邓小平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科学地阐释并回答了在中国历史与现实条件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基本框架。

2.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新的探索和概括总结,解决了党面临的“为什么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即为人民的利益执政的同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执政基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满足人民的需求,解决了怎样执政的问题。

3.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贡献在于完整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党的历史上,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把发展问题集中起来,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探讨。第一次完整而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要实现的目标,回到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即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全面进步、五个统筹、可持续发展予以落实,从而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则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阐述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3个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问题。第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国家层面的价值指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即建设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第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从价值层面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的问题。第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接力探索的巨大成果,极大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路选择、理论发展和制度完善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5]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历史一次次证明,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由思想观念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观念之精神内核,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前进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核心价值观引领道路选择。从中外历史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无不由其民族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所决定。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

春秋之际,我国诞生了儒家学说,在此后的岁月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至汉朝定为一尊。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内核决定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建构。中国传统历史虽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发展规律,甚至有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满族统治的清朝,但儒家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不变,无论皇帝由李姓变为朱姓或他姓,国家所走的道路不变。

西方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则由资产阶级理论家提供理论支持,其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内化于西方人内心,成为坚定西方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信心来源和牵引西方进步的动力。西方在其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从资本积累时期血腥野蛮的“羊吃人”时代,进步到今天相对较为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同样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清末中国积贫积弱,社会变革成为必然。但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君主立宪等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当“五四运动”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确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之后,道路的选择才变得明确清晰。也正是由于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凝聚起全国进步的力量,团结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前夕,毛泽东在与黄炎培关于兴亡周期率的著名问答中,毛泽东关于跳出兴亡周期率靠“民主”的回答掷地有声,同时,也是价值观引领道路选择的极好例子。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目的非常明确,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的富强。围绕这一目的,过去所走的老路已证明行不通。而资本主义的邪路同样不能走,因为资本主义存在剥削,存在人与人不平等的关系,而平等正是社会主义生命之所在。因此,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必然。

2.核心价值观引领理论发展。核心价值观,说到底也是一种理论,而且是理论的精神内核。从其与理论发展的关系看,理论越发展,核心价值观则越明晰,其内涵也更科学。核心价值观的明晰与科学,同时也引领理论发展,修正理论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6]社会理论与思潮无疑形形色色,而对这些理论与思潮进行判断与取舍,衡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核心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标尺作用,“吹尽黄沙始见金”,沉淀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的、符合其精神追求的理论与思潮。

另一方面,核心价值观因其“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对社会主流指导思想体系同样也起修正、引领的作用。众所周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诉求与最高价值取向。正是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由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华民族谋求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但是,从文化大革命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偏离了这一方向,理论的发展朝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向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陷于停滞。此时,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适时发挥出来。邓小平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其后,江泽民、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如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谐社会理论及其他理论发展;保护生态价值观引领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等。

3.核心价值观引领制度完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充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基本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真实性与广泛性的本质体现。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在法律上: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然而,以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为蓝本的照搬照抄在实行近30 年后日益显现出体制机制的僵化和水土不服。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基本的法律在文革中被践踏,改革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改革开放中,核心价值观显现出巨大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完善。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面对“姓资”“姓社”的质疑,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导这一变革的正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邓小平深刻阐述了法治对人民民主的保障作用,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江泽民、胡锦涛承接邓小平的理论探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夯实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党在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之所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价值自信

价值自信是指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本民族、本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所持的坚信不移的态度。这种认同表现在本民族或国家在与世界各国其他价值观相互交流、交融和交锋时,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对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的价值定力。价值自信不会凭空而来,它源自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源自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源自对“三大规律”的正确把握。

1.价值自信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一个民族因地理、历史的不同,其文化也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鲜明特色,民族的价值取向因此有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中惟一没有中断的人类文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诸如君子人格,爱国主义,“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命题,“仁者爱人”等等,有非常丰富内容而独特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汉代被总结提炼概括为非常精炼的五个字,即“仁义礼智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传承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合理因素,如爱国、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等。另一方面,发展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发展的角度看,一是把传统文化中缺乏的内容通过借鉴的方式引入,如民主、自由、法治等。二是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世界文明发展走势,对传统价值观合理内涵加以继承,对其缺乏的内涵进行丰富和发展。如富强、文明、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这些价值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与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因而保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遗传密码,保护了民族的独特性,成为了价值自信的重要根基。

2.价值自信源于对世界文明成果的有益吸收。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仅靠内生式发展是不行的。闭关锁国,缺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不能取长补短,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就会陷于停滞,其结果,只能是被动挨打。鸦片战争后,鉴于民族存亡的危机,“保国保种”的亡国感,有志之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如何消除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和解放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一批仁人志士怀着救国救民的真诚愿望,向西方国家寻找济世良方。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认识;从维新派“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展现了这些真理探索者的思想轨迹。最终,在世界各种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之下,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此后近30 年,中国再度闭关锁国陷入孤立,中华民族存亡危机再次临近。邓小平及时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一些先进价值观,如公平竞争、注重效率和法制建设等等得以引进。

一个民族之所以强大,不仅仅因为具有强大的内在创新力,还必须具有博大的胸怀,敢于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伟业,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惧竞争、善于学习的优良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吸收世界文明有益因素的又一丰硕成果。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同时又吸收了世界——主要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成果,如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等。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因而成为我们价值自信的又一根基。

3.价值自信源于对“三大规律”的正确把握。所谓“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凭借高度的理论自觉与自信,自觉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自觉地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而正是在对“三大规律”深刻认识、正确把握的前提下,彰显出我们党的价值自信。

第一,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执政的共产党自觉能动地开展活动和从事自身建设的依据,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保持先进性的不竭源泉,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必备前提。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探索的又一成果。中外执政者或执政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倡导由执政者认可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形成社会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发展,巩固执政者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汉代以来的历史是这样的,西方资产阶级执政的历史同样如此。因此,我们党提出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遵循了普遍的执政规律。

第二,提出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内容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有了新认识和更为深刻的把握。

第三,就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而言,马克思在全面研究总结批判人类已有社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人的发展问题,科学地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从人的交往方式角度,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7]这一划分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多种划分中的一种,但笔者认为是最接近马克思终极价值的一种。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或者说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抓住了人的发展问题,也就抓住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

可见,马克思主义并非为了否定资本主义而否定资本主义,也并非为了否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而否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马克思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异化问题。人对人的依赖是异化,人对物的依赖同样也是异化。因而,打破束缚人全面发展的枷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探求的核心问题。也才有了批判、否定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命题。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或者说形式,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共产主义终极价值: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极大地满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同时,从公民个体角度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铸塑公民道德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价值目标的科学价值取向,是我们价值自信的又一根基。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3-12-2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4][5][6]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发展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