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货代岗位工作的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2015-08-15胡文君周溪召HUWenjunZHOUXizhao

物流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货代货运代理

胡文君, 周溪召 HU Wen-jun, ZHOU Xi-zhao

(1.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200129; 2.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200135)

(1. Shanghai Zhongqiao College, Shanghai 200129,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 China)

1 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改革背景

《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属于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和国际航运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是在货代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课程, 学院物流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货运专业人才, 从事揽货员、 货代操作员、 货运单证员、 理货员、 现场监装员、 监卸员以及货代客服等相关岗位工作。 但由于传统的课程体系不合理, 岗位对接扔存在很大问题。

总体来说, 原有的国际货代实务课程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 第一,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学生实践学习, 未将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第二,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通常采用章节式的授课形式。 第三, 课程内容繁、 难、 偏、 旧, 交叉重复, 理论性太强, 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脱离社会、 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 第四,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教学中, 只注重结论性知识的传授, 忽视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第五, 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评价内容、 方式单一。 对学生来说,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一门课学习情况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

可见, 国际货代实务的常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 因而急需一种成本低、 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或缓解上述难题。

近期学院与新一批物流货代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特别是与一些企业深度合作, 建立订单班, 共同探讨课程体系改革问题, 把课程改革问题推到了焦点。使得学院物流专业开展了以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的专业课程建设, 《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课程作为重点改革课程进行了试点, 在原有的货运代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融入岗位技能要求和操作准则, 融入高职教改思想, 对课程进行“ 能力本位化” 改革和探索, 以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货代企业的岗位设置和能力要求

2.1 货代企业岗位设置分析

一般在国际货代公司内部设置的岗位有业务岗位、操作岗位、 客服岗位、 运输调度岗位、 结算岗位等,当然这些岗位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公司内部各岗位根据公司的业务安排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一票货物的进出口代理业务。 此外, 与货代在此项业务中涉及到的第三方机构主要有船公司、 海关、 商检、 堆场、 码头、保险公司、 银行等。 货运代理课程教学目标就要以上述岗位能力相匹配进行设计开发。

2.2 货代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定位

职业院校国际货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国际货运行业培养能够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进出口单证业务、 海陆空运输操作业务、 船代业务及堆场操作的业务, 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技能型人才。 实际货代工作岗位中, 对货代员工的能力目标可归纳为七个方面: 一是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 具备设计运输方案, 确定交易条件, 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二是控制整体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环节的能力, 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货种下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 三是审核、 缮制和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 四是代理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 五是能正确计算各种费用, 并适时安排与承运人的结算; 六是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处理客户投诉与纠纷的能力; 七是对运输货物进行有效跟踪, 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

3 基于货代岗位工作的国际货代实务课程设计

国际货代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使《 国际货代实务》 的课程体系更合理,培养适应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从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共同入手, 进行国际货代实务课程的改革。

3.1 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目的上, 在传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 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实际业务操作为核心, 把实际工作融合到理论中去, 并通过相关的实训作业来实现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加强对岗位群和职业要求的认知, 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2 围绕货代岗位编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 打破传统课程的章节式编排, 即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教材惯常采用的“ 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代理—铁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代理” 的逻辑顺序结构, 而是围绕货代企业的三个最重要、 最典型的岗位: 货代销售岗位、 货代操作岗位和货代客服岗位, 形成八大任务和八项实训。其中, 八大任务是: 认识货代物流、 货代物流业务基础、 货代物流销售操作、 海运货代业务、 空运货代业务、 货代物流客服业务、 多式联运业务等实操技能和货代物流常用英语。 八大实训是: 调研货代企业岗位、贸易单证缮制、 货代销售话术训练、 海运单证填制、空运运费计算、 客户纠纷处理、 多式联运单证和运输货代英语。 八大模块内容分布合理、 岗位要求明确。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围绕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的核心展开, 课堂教学内容来自岗位要求, 并且接受岗位实践检验, 实习内容直接来自岗位业务流程, 如此交互反馈, 使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一体化为培养能力主线服务, 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应。根据货代行业的发展变化, 及时融入最新产业技术和工作方式, 又涵盖职业资格相关级别的鉴定内容, 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掌握货运代理业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具有从事货运代理的相关职业能力。

3.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并聘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高管做兼职主讲教师。 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 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从以学生听为主转变为学生以练为主、 以亲身体验为主。 教师甘当“ 指导者”、 “ 辅导者”、 “ 助手”, 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准实践、 现场观摩等, 结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结合课堂教学, 实施“ 现场化” 教学和模拟实践。 “ 现场化” 教学, 是指带领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环境(校企合作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 中进行观摩和操作。 模拟实践, 或称“ 准实践”, 是一种介于直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一种特定形式。 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 引入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 营造国际物流情景, 使学生向实际国际货运代理员那样进行模拟作业, 让学生在类似真实工作场景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使得工作过程情境化、 工作内容任务化、 课堂教学现场化。 同时, 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 具体形式包括: 全程渗透案例分析讨论、货运代理角色转换模拟、 业务流程仿真训练、 模拟公司系列实训、 调查与访问、 专题研讨、 自我评估、 岗位见习等。

3.4 配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将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 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和交互手段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多媒体技术: 课程的课堂授课、 案例学习讨论等全部应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具有链接和动态效果的PPT 课件。 在软件演示中也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 以增加视听效果。

网络技术: 课程的网站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外开放, 供校内学习者和交流者共享。

数据库技术: 课程在实际平台上运行的教学辅助软件、 实验工作软件、 网站维护、 课件讲义、 习题集等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和储存有关资料和数据。

交互手段: 在情景模拟中, 师生通过货代企业运作模拟平台模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产生原理, 教师控制情景模拟进度, 学生进行实际模拟。

构建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 建立纸质、 声音、 电子、 网络等多种媒介和信息手段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课程学习资料《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案例集》 、《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学习题库》 、 《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试题库》 、 《 实训指导书》 、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多媒体课件、 相关参考书目、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网络课程、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理论前沿跟踪、 名家视频讲坛、 在线测试、 在线交流、 创业论坛等教学辅助资料全部上校园官网运行。 同时, 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 理论前沿跟踪、 企业经营管理实例、 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 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3.5 配套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课程以完整的货代业务流程为背景, 围绕三个岗位: 货代销售岗位、 货代操作岗位和货代客服岗位,着重测试学生运用相关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达到实际工作中货代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在考核模式上, 改变传统的单一期末卷面考核方式, 转而配套实施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即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10%, 项目任务考核40% (由校企合作企业制定任务并进行考核) , 采用阶段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目标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使得改革后的课程其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4 课程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4.1 具备良好的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学院具有国际物流软件综合实训室和国际商务洽谈室两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 国际物流软件综合实训室总面积超过200 平方米, 拥有100 台电脑, 可供两个50 人的班级正常上课。 电脑系统装有上海美华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口岸物流仿真实验软件, 采用3D 模拟教学实训软件, 涵盖报关、 报检、 商务单证、 综合协作四个模块,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货运代理综合流程模拟、 进出口岸单证申报、 相关商务单证制作等实践教学项目。 国际商务洽谈室可供50 人班级正常上课。 可组织学生开展货运代理业务谈判、 代理关系签订和货运业务现场模拟等实践教学项目。 除此之外, 学院还有一些小型实训室, 如沙盘模拟教学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完善了课程教学资源, 较好地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

4.2 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与上海环世物流公司、 上海万家物流公司、上海锦汇物流公司、 鹏亚物流公司、 上海新跃物流公司、 中铁快运等地建立了校外实训联系, 大部分还通过协议的形式进行深度合作, 确保合作的有效性, 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院的“ 工学结合” 提供了场所。同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给学生做讲座, 举办类似“ 企业家进校园”、 “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等一系列的校园活动, 亲身指导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使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拓展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也满足了企业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的需求, 使学校和企业取得双赢。

5 结束语

国际货代实务课程改革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方面的建设必须立足于现代教育的内涵和可持续发展, 把深化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系统建设以及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有机结合, 同时还应正视并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突破束缚传统教学资源建设和改革的瓶颈, 使得国际货代实务课程具备更大的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空间, 课程品质及课程能力将得到总体提升。

[1] 公双雷. 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探索[J]. 当代经济, 2012(1):114-115.

[2] 王明严, 贺亚茹. 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解析[J]. 交通企业管理, 2012(3):72-74.

[3] 陈彩凤.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 2010(9):32-34.

[4] 沐潮. 基于工学结合的《 国际货运代理》 课程改革实践[J]. 企业家天地, 2009(8):261-263.

[5] 陈彩凤. 国际货运代理[M].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 郑晓云, 马点明. 提高国际货运代理教学质量的思考[J].全国商情, 2011(10):96-97.

猜你喜欢

货代货运代理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
复仇代理乌龟君
货运之“云”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